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主体。从主体性这个角度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切实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突出学生在接受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真正被学生理解、认同、信仰和践行,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坚持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对“以人为本”内涵的阐述,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没能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现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教育的“双主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在现时代也存在可持续发展问题,应当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观念。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审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从观念上、从方法手段与工作机制上、从内容上进行变革和创新,以谋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在现时代也存在可持续发展问题,应当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崭新观念。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审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从观念上、从方法手段与工作机制上、从内容上进行变革和创新,以谋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相应原则,并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大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等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思想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创建新型的师生、校生关系,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坚持以人为本是时代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复杂的外部环境,尚存缺陷的工作机制造成了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与先进性;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文中提出了提高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和对象的新特点,牢固树立以教育关系民主化、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人性化和教育过程实践化为基本特征的以人为本新理念,坚持正面灌输与循循善诱、教育与管理、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着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时期,我国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诸如经济全球化、高校内部环境变化、信息网络化和市场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等因素的挑战。面对挑战,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将网络道德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等都是积极的应对挑战、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群体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实施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部分.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要性为切入点,综合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顺应时代需要,继承传统,勇于创新,立足本土,放眼全球,加强交流,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切实加强和提高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网络信息技术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只有建立强势网站,创新网络思想教育内容和形式,加强网络监管与引导,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和培养网络思想教育人才,才能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代课题,元宇宙是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必然面对的技术基础和社会环境。作为新的技术基础,元宇宙将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从零散化走向系统化。作为社会环境,网络沉溺问题、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数字异化问题在元宇宙依旧存在,甚至风险加剧,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在元宇宙中依旧面临着种种危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未来掌握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手中,要合理面对数字技术及其引发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处理好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人与数字技术之间的关系,利用数字技术的特征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能不能生活化需要从哲学层面进行解读。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完善的最终目的入手,可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促进人的发展完善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的时空境遇宣示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未来发展"以人为本"和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指向与基本趋势,由此从整体上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未来发展的基本走向和基本路径,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领域发展、形态发展和功能发展等多重视角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以数字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创新,促进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研究者的重要使命。2023年6月18日,在成都举办的“数字思政”学术研讨会,聚焦这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与会者的研讨报告既有从理论层面,对数字思政的基本内涵、结构要素、作用机理等进行系统构建,对蕴藏其间的数字伦理、技术关系、主体建构等问题进行哲学反思,也有从实践层面,对数字思政的实现路径、应用策略、建设经验等进行规律总结和案例分析,充分展示了这一研究课题的学术价值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主体间性作为一种崭新的哲学范式,已经成为当前国内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多个学科领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将主体间性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当前热点问题的关照和回应。文章对于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确立主体间性的必要性、现实性、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人类主体对事物能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具有消极和积极的双重属性,积极的道德情感对人的良好的道德品格的形成和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既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也是促进思想品德知行转化的重要环节。为此,基于情感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提出了调动学生学习“情感”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