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及人的发展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学术界对现代化问题研究的概况,介绍了我国一些研究、学术机构对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应由整体层、综合层、水平层和基本层构成。  相似文献   

2.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后,小康工程已由"总体小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新阶段.建立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涉及面广且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其框架设计、指标筛选和赋值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目前,有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多,但多偏重于全国或城市,对于广大农村涉及较少.农村是一个有别于城市的自然、生态与社会复合的生态系统,其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功能具有特殊性.本文拟对广大农村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探讨,并试图建立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小康社会的统计评价标准和监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铿 《统计研究》2003,20(4):3-6
为了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有必要提出全面小康社会的量化标准 ,并且进行有效监测 ,定期公布监测结果 ,让全国人民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进程。本文依据十六大精神 ,阐述了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和特征 ;研究了建立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标准的原则 ;提出了统计指标体系、指标临界值和评价方法。目的是希望通过研讨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尽快完善全面小康社会的定量化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一、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量化标准应当以定性分析为基础。为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小康社会的…  相似文献   

4.
对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在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全面小康成为研究的热门课题.但目前相关研究仅局限于对具体指标的设计,缺乏对整个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来源及理论体系的研究.笔者对此进行了思考,在此对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5.
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基本依据和原则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一个指标体系的确定与所依据的具体理论密切相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定义与实质这是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与总体小康相对应的,概括来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立水平较高、较全面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分析了全面小康的科学内涵,然后根据建立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和原则,提出了我国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框架及监测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中国的小康社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小康社会现状的分析并与国际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我国今后建设的重点,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广西统计》2003,(6):15-20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中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如何评价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这一进程,是一件科学的、严谨的工作,如再沿用总体小康的考核标准去评价全面小康显然是不科学的。当前亟需在扬弃总体小康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的、符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的新评价指标体系,以监测、评价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本文就如何建立全面小康社会的考核指标体系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报告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理论和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也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目前,我区已经有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良好基础。今后我区要在巩固已有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地广人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对中国2000~2007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007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72.9%,比2000年的59.3%提高13.6个百分点,其中,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达到81.3%、74.8%、70.3%和64.6%。但是,从指标体系的六大方面来看,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并不均衡;从23项监测指标的实现程度看,难易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从全国四大区域来看,区域之间的差距逐年加大。本文也分析了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后,各级统计部门积极认真研究,试图提出一个和谐社会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来。这就要研究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本文试图以江泽民同志的报告为指导,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参照国际经验,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各地区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定了13项反映农村居民生活的指标构成了我国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考察了各省(市、区)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情况.本文还根据各个地区在"最高值"上的隶属度,利用快速聚类法将全国各个省(市、区)划分为6个种类,为在全国范围内有重点地扶持落后地区加快发展,争取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构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26个主要省份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横向对比26个主要省份的全面小康进程,并针对福建省发展的相对优势和薄弱环节,最后对福建省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构建广州市和谐社会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广州市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架构 (一)目前关于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研究 近年来,各地对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研究给予了高度关注,目前各地已发布的和谐社会指标体系主要有: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前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是针对目前存在的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总体小康水平而提出来的。目标是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从对目前小康水平的总体判断出发,笔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必须针对薄弱环节突出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构建市县层面的小康社会进程指标体系的有关问题的探讨,在黑龙江垦区将这一统计监测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为市县的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完善应用提供了范例,同时解读了垦区全面建成小康所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正是从这一国情出发,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自2004年以来连续第三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八个方面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笔者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番系统分析,提出了一套统计评价指标体系,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把握的重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前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是针对目前存在的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总体小康水平而提出来的,目标是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除了致力于提高水平外,必须在全面、均衡方面大做文章。从对目前小康水平的总体判断出发,笔者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必须针对薄弱环节突出发展重点。一、从城乡发展状况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之所以这样,主要是…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生活质量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笔者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筛选出37个指标,组成11个方面,即发展水平、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交通条件、信息化水平、健康保障、就业保障、教育水平、社会安全、城市化和生活水平构成我们观测生活质量的国际比较体系,运用统计数据作出了比较系统地分析研究,这对加深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及其实现任务,以及进一步的区域规划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