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在美国不仅遭到了男性作家的排斥,还遭到女性主义作家的否定。其原因并非像一些西方白人女性主义批评家所说,在于赛珍珠的作品没有反映出女性主义的文学传统,而在于赛珍珠是一个根植于东西方两个世界的独特的女性主义者。从第三世界女性主义视角来看,赛珍珠虽然身为西方白人中产阶级妇女,谙熟西方白人女性主义的理论,但她由于从小生长在第三世界,十分了解第三世界妇女的真实生存状况,所以她在创作上摆脱了西方白人女性主义的褊狭。作为一位真正的女性主义者,她极具前瞻性的思想现在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赞扬。  相似文献   

2.
在艾丽丝·沃克看来,黑人男性对同族的黑人女性的性别压迫是对白人主宰下的男性霸权势力的丑陋复制,其与种族歧视和阶级压迫一起,制约着黑人女性主体性精神的发展,并使黑人女性处于各种话语和权利的边缘地位。艾丽丝·沃克在其创作实践中,从"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修正了种族歧视话语和性别主义话语,并倡导两性间的和谐,以使黑人民族走向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力图通过将社会性别与国际关系研究结合起来,改变传统从男性角度来认识与理解国际政治的视角,推动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国际关系学的发展。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对于国际关系研究的具体贡献主要可分为两点:实践层面,它揭示了被传统研究忽视的女性在国际政治中的角色与作用;理论层面,它揭露了传统理论中所暗含的性别偏见。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门自20世纪后半叶开始逐渐形成的新兴的独立学科,男性气质研究试图解构对社会性别和生理性别的单一理解。其研究理论在与女性主义的冲突、对话和结盟中经历了男性性角色,男性权威的表现,男性身份话语的生效方式及其与权力和权力抵抗的关系三个发展阶段。男性气质研究的理论发展表明有关男性气质、男性和男性在性别秩序中的地位已成为世界性的研究问题,且更强调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5.
为了完成女性主义政治学的最重要课题——女性"具备力量"和"建立关系网",应从女性主义角度重新界定领导力和权力的概念。从女性主义立场重新界定权力概念时,一般集中考察能否反抗性别歧视与压迫的原因——权力以及如何增强女性的权力。为了考察女性主义与领导力之间的关系,笔者考察了用女性主义视角能否更加积极、正面地解释权力。通过进一步解释权力概念,论证了女性主义领导力的可能性,同时强调开发和增强女性主义领导力是女性主义政治学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美国批判的女性主义的基本理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论题:多元民主、权力理论和社会性别。多元民主是批判的女性主义的理论基础;权力理论是批判的女性主义中的后现代主义合理因素;社会性别范畴构成了批判的女性主义的崭新理论视角和主要演进线索。批判的女性主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直面理性与权力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7.
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面对生态危机发展出来的一种社会思潮,它主张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平等与和谐共处,反对在"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方式统治下的对女性与自然界的压迫。作为一种新兴理论,生态女性主义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其理论假设值得进一步商榷,强烈的乌托邦色彩也使其在实践过程中遭遇诸多质疑。生态女性主义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在加强自身伦理文化建设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西方社会男性主宰女性与男性主宰自然二者之间密切相关:性别压迫与自然压迫都是根植于相同的父权思想。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浮现》宣泄了一个女性主义者对父权制不满的同时又表达了她对人类文明侵略自然的担忧和对构建人类物质与精神家园的思考,从而使《浮现》具有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立场论力图消灭包括性别压迫在内的一切压迫和等级制度,建构一种真正解放的知识论.女性主义翻译家认为,女性生理和女性经验决定了她们特有的与男性不同的观察视角、思维方式以及写作风格,也就是说,女性作品具有明显的女性意识.众多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者特别是女性研究者都在努力地摆脱圣经中那根"多余的肋骨"的阴影.  相似文献   

10.
安全、国家、权力是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女性主义从性别视角审视传统的安全观、国家观、权力观,发现其隐含着的性别缺失,挑战主流国际关系中精英男性对世界的设想与描述。通过对这些核心概念的解构与重构,在国际关系中加进了女性视角,扩大了国际关系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自由女性主义与激进女性主义因强调性别而忽视了社会经济因素,那么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则因过于强调经济因素,而轻视了性别,只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既强调性别,又强调阶级,认为女性受压迫主要源于资本主义父权制,从而成为目前相对完善的女性主义分支。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不仅在政治上争取女性生育权利、教育权利,还在文学领域进行批评实践,其批评将阶级和性别作为理论立场与核心观念,不局限于文本分析,还分析文本的生产条件,将女性置入公共生产领域,并结合诸多的观念和理论如心理分析、语言学,发展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批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是女权运动的文化成果 ,经典的西方女权主义是以社会性别论为其理论起点的 ,颠覆与解构男性中心主义是其主要的内容和目标。而中国的女性文学理论及其创作是对西方女权主义的借鉴与超越 ,它是多元的 ,开放的 ,是女性与人性、个人与社会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3.
女性的三重困境——《女勇士》的第三世界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女勇士》中华裔美国女性同时遭受的种族压迫、性别压迫和阶级压迫,从而证明美国女性主义在分析华裔美国女性境遇时的偏颇,指出华裔美国女性在追求解放的过程中要同时反抗三重压迫。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与自然的对话——《浮现》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浮现>中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反映了小说作者对女性--自然联系的生态女性主义文艺观.文中女主人公通过两个层面的旅程,即生理和心理的旅程,逐步建立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通过这一旅程,女主人公意识到男性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和统治以及女性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并力图消除压迫女性和自然的共同根源-男权制等级二元论,以求建立男性与女性、文化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法国唯物主义女性主义是最早、最著名的唯物主义女性主义流派。其社会性别理论颠覆了传统女性主义关于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关系的认识,欲给"生理决定论"以彻底打击,但有"矫枉过正"之嫌。法国唯物主义对女性受压迫的物质性根源进行了探索,但探索的结果却分散在性、家庭、阶级和再生产等领域中而未能统一。这种"多元决定"女性主义理论,很难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二元模式"的超越,因为二者都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核心。  相似文献   

16.
艾丽丝.沃克是本世纪著名的黑人女性作家,她的长篇小说《紫色》,因为对性别压迫和种族压迫的双重揭示,在社会上形成了强烈地反响。她以双重边缘人的姿态述说了一个黑人女性成长到蜕变的辛酸历程。正是因为其特殊的身份,使得她的作品多了一种后殖民主义的观照。我们也得以透过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其进行一种全新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7.
阶级、性别、种族与女性身份认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身份认同”既包括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定位,又包括自我的认同以及他人对自我的认可。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并不能够完全适用于妇女。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安·弗格森提出了用四种不同的、历史发展着的阶级关系同时定义一个人的身份;后殖民理论运用了“民族/种族”这个分析范畴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种族间的文化压迫、全球的阶级关系与女性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以激进的文学话语与自恋式的退守、自虐的抗争等表达方式来宣泄情感,感受世界,给人一种独特的全新的视角,使女性写作红遍文坛.但女性文学的积极意义在于为女性争取应获得的各种权利,从而达到男女双方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女性写作究竟走向何方,这无疑是一个值得继续讨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一词是跟女权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紧密相连的。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女性主义相结合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这种理论使人们注意到跨文化交际中译者身份、性别、政治立场等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对翻译研究具有多重启发意义。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能否被更多的人接受尚需时间的验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所用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理论实质的分析,批评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性为实现政治目的对翻译的利用。女性主义者认为翻译和女性的境遇一致,而将翻译和女性主义联系起来,采用增补、劫持以及添加前言和脚注的翻译策略以及发明女性语言文字的方式反抗男性话语,妄图彰显和提高女性地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消解了逻各斯中心主义,颠覆了忠实对等。其对语言的文字改革,也将使语言陷入混乱。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为实现政治目的而越位的翻译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