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电影票房进行分析和预测在学术上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本文从电影特征和以口碑传播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两个层面,对影响票房的重要变量进行了系统分析。在社会化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背景下,基于个体评论和专家评论的口碑传播对票房表现具有重要影响,其中评论数量对票房表现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同时,对票房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得益于美国电影行业中票房收入和电影上映场次数据的公开,收集了美国电影行业的相关数据,以电影上映场次作为测量商家行为的指标,对在线口碑与卖家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方程,以在线口碑、电影票房收入、电影投资预算为自变量,分析了在线口碑和电影上映场次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线口碑中,专家口碑分值显著正向影响电影上映场次,而用户口碑分值和在线影评的数量却对电影上映场次没有显著影响;另外,票房收入、电影投资预算均对电影上映场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6—2020年在国内上映的票房500万元以上的进口美国影片为样本,收集电影票房、内容强度评分、电影获奖情况、网络评分、上映档期及类型等数据,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控制电影获奖情况、上映档期等变量后研究电影内容强度对电影票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暴力内容对票房具有拉动作用,色情和不雅词汇内容对票房有阻碍作用;演员历史票房表现、影片质量、网络电影评分及动作片电影类型对票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上映档期对票房影响不明显。据此,应把好电影进口关,确保进口电影质量;深耕电影内容,拍摄大众欢迎的电影,形成自有IP;关注电影口碑,创新电影营销模式;顺应市场需求,增加热门类型电影供给。  相似文献   

4.
作为典型的体验产品和快速消费品,社会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口碑传播对电影票房影响研究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北美电影市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以个体评论和专家评论为代表的口碑传播的动态特征及其影响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个体评论数量和效价在公映第1周后将显著降低;评论数量间存在动态传递现象;个体评论数量对短期票房(第1到4周)具有正面显著影响;个体评论数量和专家评论效价对总票房均有正面显著影响。个体评论和专家评论对票房具有不同影响机制,个体评论数量是影响周票房和总票房的重要变量,而专家评论效价更多起到了预测作用,仅对总票房具有显著影响。企业应高度重视电影公映前后短期内口碑传播带来的知晓效应,保持实时口碑蜂鸣是票房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创造力的产生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知识的交换,信任则正是这种互动与交换的基石。因此,信任,特别是领导对下属的信任对创造力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华北地区三个国有企业领导者与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领导信任下属对员工创造力的作用,并验证了心理授权及其维度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验证,发现领导信任下属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领导信任下属对心理授权及其能力、自我决策和价值维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心理授权及其能力和价值维度在领导信任下属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真实型领导因能够激发员工自我意识、实现自我成长而受到学界与业界的共同关注。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探讨团队真实型领导如何通过下属自我反思影响其创造力,并分析权力距离的调节效应。基于98个团队477名员工的嵌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真实型领导对下属创造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真实型领导正向影响下属的积极自我反思,负向影响下属的消极自我反思;积极自我反思和消极自我反思在真实型领导与下属创造力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权力距离正向调节真实型领导与下属积极自我反思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调节真实型领导通过积极自我反思影响创造力的中介作用。从自我反思的视角探索真实型领导对下属创造力的影响机制与边界条件,为如何激发员工创造力提供进一步启发。  相似文献   

7.
验证电商网站和社交媒体这两类典型的不同口碑发布平台之间的差异性因素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机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设计4种场景的问卷进行数据收集,使用SmartPLS 2.0软件中的偏最小二乘法计算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及其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社交媒体中用户关系强度和社会线索数量均高于电商网站;社交媒体中关系强度和社会线索数量对感知可信度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可信度进一步正向影响购买意愿;对于低风险产品,电商网站中的口碑信息具有更高的感知可信度。因此电商网站可以增加交互功能来提升评论发布者和潜在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同时电商网站可以通过与社交媒体合作来促进优质口碑信息的传播和扩散,进而提高产品销量。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5-2016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Hausman检验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住房消费的影响,并分别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分区域的实证检验以探讨此种影响的区域性特征。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我国住房消费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同时住宅供应面积、地区生产总值对住房消费也有显著正向影响。此外,人口老龄化对住房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对东部地区表现为显著正向作用,西部地区则显著为负,而对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2011年年底,一部投资仅890万元的电影《失恋33天》,三周票房就达3.3亿元。2012年年底,投资仅3 000万元成本的电影《泰囧》一路飙升,竟突破11亿元票房大关。诸多中小成本电影的高票房收入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试以传播学理论为研究视角,从受众、故事本身以及营销模式等三个方面对中小成本电影高票房现象进行探析,得出满足受众心理和情感需求是基础,故事本身是根本,而综合运用多种营销模式是这些中小成本电影成功的助推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问卷、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2 39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不同自我同一性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正向预测成就型、延缓型、弥散型状态,负向预测早闭型状态;2)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自尊有直接显著的负向影响;3)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正向预测效果;4)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下,自尊联结不同类型的同一性状态形成序列中介,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作用效果不同,自尊和成就型状态的序列中介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效果,自尊和延缓型、早闭型、弥散型状态的序列中介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证明档期通过"营销"这一间接因素对电影票房产生正向拉动作用,文章继而对不同身份观影人群的观影行为进行分析,试图探讨档期变化与观众电影消费偏好之间呈现的一般性规律。通过对档期与票房以及档期与观众观影行为之间关系的探讨,揭示中国电影市场中档期作用的一般规律,并结合档期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中美电影新政"等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的最新动态,提出合理发挥档期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CFPS面板数据分析了消费对正向和负向暂时收入变化的反应。进一步地从家庭资产流动性的角度,识别了家庭高/低流动性资产在消费对暂时收入变化的反应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表明,家庭总消费对正负向暂时收入变化的反应是非对称的,且对负向暂时收入变化的反应大于对正向暂时收入变化的反应。然而,不同类别消费对正负向暂时收入变化反应的大小存在差异。高流动性资产在消费对正负向暂时收入变化的反应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而消费对正负向暂时收入变化的反应并没有因家庭拥有的低流动性资产而受到影响。这对于评估财政和货币政策效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普及形成的数字文化消费在文化消费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文化产业升级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采用2015—2020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数字文化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收入水平、供给水平、互联网发展和创新水平对数字文化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财政支出与数字文化消费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各因素在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差异性;消费者主观性价感知正向影响数字文化消费。根据研究结论,对实现数字文化消费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空间集聚指数法测度了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地理集聚度,分析了地理集聚度及其变化对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平均地理集聚度较高且上升明显,它提高了产业垂直分工程度和产业规模,但却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不同行业的地理集聚度及其变化对就业影响不同。初始集聚度高的产业一般就业密度较高,其变化对就业的负面影响随着集聚程度的提高而降低;初始集聚程度低的行业就业密度低,其集聚度的下降对就业具有正向影响且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15.
华语武侠巨制的类型框架性重启了观众走进久违的影院进行国产影像消费的欲望.武侠巨制以其票房实绩奠定了其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产业经济意义,以"巨片主义"和"饱和放映"为重要表征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策略在创造出一个个票房神话的同时,也在进一步考验着观众同质消费的承受力.  相似文献   

16.
国产电影的国内票房在近两年取得的成功,不仅提升了电影创作者的信心,而且为其优化创作思路和方法提供了方向。随着国内票房增长点向中国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移动,影院的地点特征和观众的消费逻辑对电影创作的影响已经在题材的选择和故事的叙述设计上显现出来。以当前观影的消费逻辑为出发点,通过叙事和运镜体现"经典电影"题材的诗性,是提升国产电影意义生成机制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以内在动机理论和扩展—建构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究家庭—工作增益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通过对北京、天津和山西等华北地区多家企业78名主管和303名对应下属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22.0和Mplus7.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部分与前人一致的结果,即家庭—工作增益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心理资本;员工心理资本在家庭—工作增益和员工创新行为间起中介作用;同时,研究还证实了主管支持对家庭—工作增益心理资本员工创新行为这一中介作用起正向调节作用,相对于低主管支持,在高主管支持下,家庭—工作增益通过心理资本的中介对员工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显著更强。  相似文献   

18.
基于苏、皖两省的839份实地调研数据,结合环境素养理论和行动阶段理论,将行为意向分为目标意向和执行意向两个阶段,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环境素养对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环境素养的四个维度,即环境价值观、环境责任感、环境问题感知和环境行为技能,均通过绿色消费意向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间接影响,符合行动阶段理论的影响机理。其中,环境价值观通过绿色消费执行意向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责任感、环境行为技能通过绿色消费目标意向和绿色消费执行意向两个中介变量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并且绿色消费目标意向显著影响绿色消费执行意向;环境问题感知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则遵循“环境问题感知 绿色消费目标意向 绿色消费执行意向 绿色消费行为”的路径,且对绿色消费行为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为进一步促进绿色消费行为,文章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层公务员的学习导向对工作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基层公务员表现导向越强或领导权威越低,学习导向对工作绩效的正向影响越强;高学习导向或高工作经验情况下,表现导向对工作绩效呈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1978年至2011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与各项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运用计量经济方法,深入分析CPI变动对经济增长、居民货币购买力和储蓄、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通胀”阶段,CPI每上升1%,将正向影响GDP增长0.6%,而在“高通胀”阶段,CPI每上升1%,将拉低GDP增长0.5%.CPI上升导致货币购买力迅速下降、居民储蓄存款贬值;CPI不同程度的上升增加了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