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社会阶层分化风险、农民失地失业及城镇贫民窟风险、伦理道德危机风险、城乡人口流动所带来的风险等。这些风险是我国社会进步进程中的新鲜事物,在我国将有一段较长的存在时期。对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要进行深入的探讨,掌握其发展演变的轨迹。要防范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风险,必须加快建立社会风险防范的组织管理体制及其政策体系,积极应对城乡人口流动所带来的风险,建立城乡社会心态、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融合机制,重视并解决好城镇贫民窟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WTO环境下的我国城镇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加入WTO后对我国整体经济运行环境变化和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变化分析 ,认为WTO的加入 ,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特别是会迅速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并进一步探讨了城镇化进程适应WTO的对策 ,提出了包括逐步放开户籍管理制度 ,改革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 ,增强城镇的人口吸纳能力、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 ,完善小城镇管理体制、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改革土地使用制度、保证人口与土地的同步转移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进程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框架不断拉大,中原城市群发展态势良好,城乡一体化试点积极实施,城镇化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但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一直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具体表现为:城镇化水平偏低,区域差异明显,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较弱,城镇产业支撑能力较弱,城镇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城镇规模结构不尽合理),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因此,要把城市带动战略上升为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战略,坚持走河南特色城镇化道路,加快城镇第二、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城市各项社会事业,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构建有利于城镇发展与管理的体制机制,以加快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载体建设、优化城市系统、强化城乡建设等为重点,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城镇化滞后、城镇化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河南省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合理优化城镇体系,全面提升城镇功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坚持产城互动发展,推进农业人口有序转移,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所占比例超过50%成为城镇型国家。当前,人口城镇化表现出来源多元、素质提高、数量减少、速度减慢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坚持城乡一体化政策,实施正常速度的人口城镇化,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实现农村现代化是未来城乡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制度是制约贵州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原有的制度安排已阻碍了贵州城镇化发展进程,因此必须对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制度进行创新。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和城乡融通的就业制度,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彻底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建立廉洁高效的城镇管理体制和多元化投资体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探索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土地流转和置换,促使人口和要素向城镇聚集,以制度创新加快贵州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化是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进的。伴随着城镇化建设而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以惊人的速度摆到了国人的面前,如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等,不少城镇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垃圾围城现象普遍存在,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日益加重,影响了农村城镇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城镇发展的潜力,甚至威胁到城镇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此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探索解决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新途径,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城镇化质量,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从而协调好城镇化与生态化之间的关系,达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均衡。  相似文献   

8.
按照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正处于土地城镇化特征突出阶段,意味着城镇土地规模扩张加剧将可能引致严重的耕地危机;从实证分析来看,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对耕地占用的压力确实不断加大,直逼18亿亩耕地红线;要有效缓解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耕地危机,必须寻求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消除制度障碍,统筹城乡土地规划管制,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实现城乡土地充分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9.
四川藏区城镇化滞后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认为自然基础条件较差是四川藏区城镇化滞后的客观原因 ;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制约是近代四川藏区城镇发育滞后的历史原因 ;没有工业化、经济发展水平低、限制城乡人口流动和控制城市发展是建国后四川藏区城镇化滞后的根本原因 ;思想观念落后是四川藏区城镇化滞后的主观原因。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四川藏区城镇化进程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淮海文汇》2013,(4):13-15
<正>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过多地涌向大城市,交通拥堵、看病难、环境压力大等诸多现代城市病日益凸显。为此,江苏省《关于扎实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见》提出,要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加强重点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城市带(轴)和都市圈地区的重点中心镇,  相似文献   

11.
已有数据和预测分析表明,在城镇化进程中,宁夏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学生数量在空间分布上发生着重大变化:城镇学龄人口快速增多和农村学龄人口急剧下降。如此变化,既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又对保障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新挑战,亟须加强相关预测研究,以推动义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显著地促进了城镇化进程,贸易开放的时空差别也造成了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贸易开放主要通过促进城镇非国有工业部门的扩张、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来推动城镇化进程。当前,城镇化已成为中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心所在。为了更为充分地发挥贸易开放推进城镇化的作用,中国应在扩大内需的同时继续提高贸易开放的广度与深度、发挥"一带一路"战略重塑贸易空间和城镇空间格局的作用;坚持深化所有制改革,支持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城镇的外向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有序地引导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过程等。  相似文献   

13.
农村转移人口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加快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就业过程中却遇到诸多问题.主要从农村转移人口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随迁子女教育和城镇化的发展质量三个方面对农村转移人口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加强职业培训、制定政策解决农村转移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等对策,以期加快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促进城镇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城乡人口流动出现了所谓的“逆城市化”现象。透过这一现象,我国不仅要积极地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进程,而且要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提高人口布局对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敏感度,重新审视我们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调整城镇化发展的方针与政策。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然而近些年我国在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不但衍生出诸如大中城市普遍出现的交通日益拥堵、人口不断膨胀、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差距拉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问题,而且也出现了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缓慢、城乡二元格局不断拉大、农村的"空心化"以及留守人口等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审视和思考,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也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以旅游业为龙头推进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 ,是衡量一定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针对我国西部地区以农村人口为主和城镇与农村并存的特点 ,西部要发展就必须找准突破口 ,加强地方经济建设 ,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同时释放农村土地,为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农民职业化和农民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群体分化是一个长期的协调互动的演化过程,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要鼓励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共建城乡社会和谐与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快速的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呈现出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城乡结构位置中的村庄,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以及发展现状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类型分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根据不同城乡结构位置中,村庄内生性基础结构分化的现实基础分类推进。城市吸纳型村庄具有靠近城市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村庄人口社会结构完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程度高,经济社会系统全面被城市所吸纳,城乡融合发展是这类村庄乡村振兴的实施方向。城乡互动型村庄主要通过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实现城乡关联,在人口流动和乡村资源配置中,形成了以中坚农民和老年人为主体的村庄经济社会结构,这类农业型村庄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和城镇化稳定器的功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基本秩序,是进行乡村建设的基本方向。偏远村庄由于远离城镇以及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着人口不断流失与村庄空心化的考验,因此这类村庄应探索生态保护为基础的乡村转型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加快城镇建设,是推进农村城镇化 的物质保障和重要内容。城镇作为非农人口就业和居住的场所,为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聚集、重新择业和居住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因此,城镇建设、城镇功能结构的完善与发展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农村城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定和繁荣是互为依存、共生共荣的。城镇建设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即城镇在发展过程中遵循什么样的模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本文试图以此为立论,在剖析我国经济发展中小城镇主导型发展模式误区及其弊端的基础上,探讨若干可行…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城乡地域的重新划分一直是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因素.通过城乡地域的重新划分而增加的城镇人口中含有大量的农业人口,因此,不能单凭表面上城镇人口的增长数量来判断城镇化的实际发展水平.在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努力提高人口迁移对中国城镇化的贡献,实现新增加的城镇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解决好从农村迁移或流动到城镇的人口的就业和生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