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多民族国家建设的核心意图是培养各民族对国家的整体认同感。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作为文化共同体的民族与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国家存在着冲突,这种身份差别扩大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张力。在国家建构中,多民族国家设计了不同的民族整合方案,其中苏联利用了"族群联邦主义"的政治化族际整合模式,澳大利亚采取了"多元文化主义"的民族整合政策,这两种民族整合方式在缓解旧问题的同时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民族认同问题和国家认同危机。现代国家建设中的民族整合双重困境为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的民族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处理国家与少数民族问题上,必须强化国家能力建设,培养民族的向心力,提升民族的国家性。  相似文献   

2.
多民族国家民族精神共同体旨在构建跨越族性、超越族裔民族主义的共同体价值,建立多民族国家、社会与各民族之间良好的情感沟通与认同理解,促进各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兼具共同性与包容性的民族精神共同体为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提供共同价值与精神凝聚力,培育多民族社会的交往理性,有助于构建符合现代化的国家和民族关系,加强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国家认同。以多民族国家民族精神共同体为理念,新时代共同体建构的主要路径是推进族际政治文明的建设,改进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由此可维护我国各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和谐共存的稳定结构,避免其他一些国家所经历的现代性危机和族群矛盾激化危机,进一步提升国家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国家认同是个人认为自己归属于某个国家的心理活动。后发展国家面临很多危机 ,首要的是国家认同危机。在印尼个案中可以看到 ,在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 ,价值的不合理分配孳生了被剥夺感和被殖民感 ,从而引发基于原生情感的不满与现代国家之间的冲突 ,使得印尼的民族分离运动成为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印尼政府应从确保国家认同与其他认同的分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权益的关系等方面 ,来克服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国家认同危机。这也是绝大多数后发展国家在建构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家认同是个人确认自己归属某个国家行为的心理过程,由制度认同、利益认同和文化认同三个参数组成.转型时期的乌克兰存在着多重的国家认同危机:宪政权力在总统和议会之间左右摇摆,民众没能形成统一的政治认同;代表各种利益集团的政治精英们用手中的权力疯狂寻租,导致民众对所谓民主制度极度失望;私有化过程中的政商结合,严重损害了普通民众利益,生活水平的下降引起了民众的心理落差;认同主体的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是乌克兰文化认同危机的主要体现.国家认同危机是此次乌克兰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形态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语言一直是一个不可低估的力量。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是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各国面临的问题。本文关注了语言学视角下的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研究,探讨了相关研究及趋势,并对国家认同研究范式、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启示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政党认同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大多数民众在心理及情感上对某一政党相对稳定的认同感。在我国,政党认同主要就是指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其中,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对党的认同是中国共产党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中国共产党在从革命到执政的过程中,探索并形成了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中建构及建设认同的相应机制,并取得了良好收效。当前中国共产党在政党认同建设方面的一大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防范认同挑战、化解认同危机,巩固和提升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政党认同程度。  相似文献   

7.
国家认同是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政治文化基础,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变迁所引发的体制性危机、群体性危机、文化价值危机、合法性危机等危机是改变、重塑国家认同的重要诱因.同时国家认同危机也是地域主义得以兴起的重要因素.现代化进程中地域主义与国家认同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在利益结构、制度化水平、现代政治观念体系等变量因素的作用下,地域主义将从分离性认同转变为归属性和功能性认同,从而与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正信念在探讨心理认同与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考察了421名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社会公正信念的水平,分析了社会公正信念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结果表明:(1)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的社会公正信念不存在差异,但都对社会公正性评价较低;(2)社会公正信念、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存在积极的相关;(3)社会公正信念对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但对汉族大学生被试无调节作用。社会公正信念能促进积极的国家认同,同时对少数民族而言,既能使其保持积极的民族认同,也能促进国家认同水平,二者得以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民族国家的构建中,对西南彝族的整合经历了改土归流、施教与同化和治理"夷患"这样一个"治夷"与"化夷"、渐进的过程,这既是国民党民族思想发展完善的结果,同时也是边疆危机下国家认同建设的需要。国家语境下"倮罗"的身份与认同尽管在国家理念与民族现实存在着差距,从民族认同的角度而言,国民政府所奠定的基础,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19世纪鸦片战争爆发至20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年历史中,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建构大体经历了古典王朝国家认同危机、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认同初步确立、地域认同对国家认同的"挑战"和民族国家认同建构完成四个阶段。不同的历史阶段,具体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情势决定了当时国家认同之情状及其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民族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给世界各国、各民族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民族认同危机等问题,如国家认同意识的下降、族群分离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民族问题国际化等。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公平、合理、开放的社会结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从而促进各民族的社会整合、增强国家认同,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货币与民族国家之间并非仅仅是一种经济关系。在历史学视野中,国家货币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在地理学视野中,货币与民族国家之间既存在空间抽离化,也存在地域特殊化。在政治学视野中,现代货币本身就是国家的一种权力工具。在社会学视野中,现代货币系统是国家的一系列社会体制安排、技术装备和机构保障的一种社会秩序。在文化学视野中,现代货币作为国家主权的产物,具有极强的文化认同意义。货币与民族国家关系的多学科透视有助于深化理解金融全球化背景下货币对于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对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各民族对国家总体认同度较高,同时也存在全球化带来的多元认同、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取向、政策执行中的效果以及社会快速变革中的心理调适等问题.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各民族的文化差异;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要惠及民生;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提升国家认同合法性基础;重视历史和文化在促进国家认同中的纽带作用;增强民族团结,构建国家和谐稳定的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的凝聚力;树立中国形象,扩大国际合作,反对分裂势力等促进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叙利亚危机作为一种国际关系现象,其影响源于国内范畴的叙利亚国家危机。叙利亚国家危机的产生有着深刻且层次化的内部诱因。其中,国家身份认同涣散的族群宗派结构以及少数教派垄断政治资源的国家权力结构是危机产生的深层内因;威权体制的日渐衰朽及其引发的各类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是危机产生的中层内因;被弱威权体制缺陷放大的严重国内干旱气候灾害及其带来的破坏性影响是危机产生的直接内因。在叙利亚国家危机生成的整个过程中,三层次内因并非各自独立发挥作用,而是交互影响,联动共振,其综合效应而非单一效应最终促成了危机的爆发。  相似文献   

15.
承认作为一种观念被人们所认知和接受开始于近代,真正的承认应当是平等的相互承认.相互承认有助于消解主客二元的思维模式,有利于社会的团结与稳定,有助于对日益强大的政府进行权力的规范和制约,因而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范式.基于这一理论范式,现代国家治理应努力构建承认的共同体,建立起基于承认基础上的现代政治认同和现代民主.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虚拟社区中的权力运作状态,认为网络权力呈现出多点交互碰撞的面貌,是一种扁平化的权力.而传统上民族国家是权力的储存器,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对整个社会进行监控.文章最后指出,当民族国家介入虚拟社区并对其进行管制时,与虚拟社区中的权力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研究范式,为当今中国提升国家软实力提供了具有解释力的分析框架和新思路。社会资本能够为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国家软实力的增强依赖于社会资本存量的提升。信任、规范、网络等社会资本形式,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发展适应国家软实力提升的现代型社会资本是中国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民族研究范式危机"的议题讨论共有三位学者参加,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思了民族研究范式对中国民族研究的影响,并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明甫通过社会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研究等三种围绕"民族"的研究范式之概议,探讨了"民族问题"的何谓?何在?何治?何明从民族学的学科认同、学者的社会信任以及学术体制的视角,讨论了民族研究范式的危机与破解,包括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广开言路、平等对话、共同协同的体制机制等。范可通过"族群范式"和"边疆范式"对民族研究范式危机进行了反思,指出边疆范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狭隘的,对学术和政府治理无所帮助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民族研究范式危机"的议题讨论共有三位学者参加,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思了民族研究范式对中国民族研究的影响,并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明甫通过社会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研究等三种围绕"民族"的研究范式之概议,探讨了"民族问题"的何谓?何在?何治?何明从民族学的学科认同、学者的社会信任以及学术体制的视角,讨论了民族研究范式的危机与破解,包括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广开言路、平等对话、共同协同的体制机制等。范可通过"族群范式"和"边疆范式"对民族研究范式危机进行了反思,指出边疆范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狭隘的,对学术和政府治理无所帮助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民族研究范式危机"的议题讨论共有三位学者参加,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思了民族研究范式对中国民族研究的影响,并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明甫通过社会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研究等三种围绕"民族"的研究范式之概议,探讨了"民族问题"的何谓?何在?何治?何明从民族学的学科认同、学者的社会信任以及学术体制的视角,讨论了民族研究范式的危机与破解,包括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广开言路、平等对话、共同协同的体制机制等。范可通过"族群范式"和"边疆范式"对民族研究范式危机进行了反思,指出边疆范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狭隘的,对学术和政府治理无所帮助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