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云南乡土作家夏天敏对乡村伦理有细致深切的关注。他的乡土小说中展现了当前乡村社会的复杂伦理状况,如正义观、贞节观、生存观等乡村伦理的变化,也表达了自己对乡村伦理状况的忧虑和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英国著名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取材于 1 9世纪苏格兰作家巴伦坦的《珊瑚岛》 ,但不同于《珊瑚岛》的是 :戈尔丁从人性的缺陷来探索社会 ,其寓意在于社会形态的形成取决于社会中个人的伦理天性 ,而并非某种合理且受人尊敬的政治制度。笔者透过小说《蝇王》运用寓言反映当代生活的独特形式和平实自然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 ,分析探讨了该小说的语言特点、艺术特色及其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3.
在老舍小说所构筑的艺术世界里 ,活跃着大量的女性形象 ,与庐隐、茅盾、巴金、萧红等作家不同 ,老舍擅于从伦理意识的角度来展示女性命运 ,把女性命运作为反封建的一个切入点。由此抨击了封建伦理意识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呼唤女性价值和人性的复归。正是这样显示了老舍女性观的“五四”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4.
胡学文的短篇小说《命案高悬》是新世纪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以主人公吴响的寻凶经历为切口介入现实问题,展现出转型时期中国乡土社会中权力关系的暧昧现象,批判底层民众的"底层的陷落",并以此为背景塑造吴响的人性特点,从对朴素的善恶伦理的遵循上升为主人公对人性的坚守,完成对底层民众心灵困境的观照。小说整体以昏暗的笔调对乡村世界进行建构与描摹,并在"寻找"的过程中开掘人性之常,延宕着京派作家的创作遗风,与当下其他相对激进的底层写作形成鲜明对照。  相似文献   

5.
施蛰存是新感觉派中极有特色的作家,他的心理分析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小说在表现都市人的生存困境时,注重捕捉独特的人生感受,在丑陋的现实中寻找温情,用心理分析的手法解读人性,并追求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推进小说现代化进程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蝇王》是英国小说家戈尔丁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儿童探险小说,而是一本道德寓言小说。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来分析小说中体现的善与恶的问题,为小说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诠释。戈尔丁创作这本小说是对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他认为人性之恶是人类灾难的根本原因。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下,《蝇王》有着十分深刻的伦理意义:小说"审恶"的艺术手法实现了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育功能,而且小说中的宗教伦理理想也给处于悲观绝望中的人类指明了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7.
《蝇王》是英国小说家戈尔丁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儿童探险小说,而是一本道德寓言小说。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来分析小说中体现的善与恶的问题,为小说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诠释。戈尔丁创作这本小说是对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他认为人性之恶是人类灾难的根本原因。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下,《蝇王》有着十分深刻的伦理意义:小说“审恶”的艺术手法实现了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育功能,而且小说中的宗教伦理理想也给处于悲观绝望中的人类指明了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新时期小说的魔幻叙事中,作家常常通过异境的想象与建构来达成魔幻,较为常见的异境有乌托邦异境和超现实异境等。新时期作家吸纳中外文学养料来想象与建构异境,借异境反衬社会现实,表达悲悯情怀,对现实、人性展开反思批判,通过种种艺术手段渲染异境的奇异性和神秘性。其异境想象与建构的超越性和创新性则表现在:摆脱了宗教叙事和伦理教化的目的,也消解了中外文学传统中"阴间"地狱"描写的恐怖感。从艺术表达上看,有关异境的想象与建构将现实与非现实时空统一在小说的叙述中,使小说的艺术表达更具张力与魅力。?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中的马丁·布伯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洪堡的礼物>体现了犹太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的相遇哲学的观点,是其哲学观的形象化表现.小说中主要人物洪堡的"我一它"人生观和西特林"我一你"人生观与其各自的命运都符合马丁·布伯对人性的看法.通过在两个主要人物的塑造中融入相遇哲学的因素,作家贝娄表达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0.
论李佩甫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学世界、人性展现、文化批判和艺术个性四个角度评论李佩甫的小说创作 ,其文学世界是由乡村世界和都市世界两部分构成的 ,作者着重表现乡村世界 ;其人性展现则围绕人性异化者、人性觉醒者和沉于旧梦者的人性内蕴 ,唱出了复杂的咏叹调 ;其文化批判则针对中原文化中的保守专制、神秘性及其孕育出的官场哲学 ;其艺术个性主要表现在人物设置的对应性、叙事的回忆视角、文本的结构类型、创作过程的“滚雪球”现象。同时 ,分析了作家主体意识中的男性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张爱玲是两位在哲学层面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的作家 ,他们的小说在揭示人性、解剖国民性、悲剧性地体悟人生、思索人类生存命运和现代主义手法运用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之处 ,他们都用荒诞的艺术手段写出人灵魂的深度和精神的孤独。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辽宁作家中,于晓威被誉为国内20世纪"70年代出生小说家"代表之一。其作品非关地域性,非关原生态,但均关注乡村、城市和历史。有人评价说他的小说不靠讲故事而是在一定阶段有意疏离小说的传统作法;也有人说他的小说创作看似不动声色实则苦心孤诣地尝试和取舍,并有效地创造了一种别开生面的阅读张力与独特的艺术个性;也有的说于晓威小说创作彰显了作家特有的抒情气质,而这一特点的形成来自于他对世俗性的超越。总之,作为"新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于晓威是值得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作家。本期刊发刘恩波、李保平、张贺楠等三篇相关的评论意在梳理上述于晓威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同时刊发本刊编辑与作者的对话,进而展示作者的真实创作理念。本刊坚持做"新东北作家群"之"当代辽宁作家研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得到了诸多文学评论家和作家的支持。我们坚信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为推动东北文学暨辽宁文学的研究做我们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正> 新时期小说创作艺术方面一个十分鲜明的特征,就是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它给当前小说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象征,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并不是什么崭新的东西,古典大师们早就用过象征方法。可是,在建国以来一个时期内,作家们回避了它,评论工作者也讳莫如深,深怕一接触到象征这个字眼,就容易使人想到西方的颓废象征主义。孰不知,象征手法与象征主义创作方法是两个概念。固然,象征派作家大量运用象征手法,作为一种艺术手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乡土小说关注现代社会变迁进程中乡村人伦关系的嬗变。作家探讨乡村亲子伦理从传统转向现代:颂扬传统的父慈子孝,批判“父为予纲”的守旧;赞扬现代亲子间平等互敬意识,审视代际伦理差异中的父子冲突。作家尤为质疑并否定现代经济发展中,人极度追求金钱与物质欲望导致孝亲伦理的极端异化现象:父子倒孝、金钱物化与亲子相弑。作家面对传统伦理美德在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悄然流失,深切地呼唤其实质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女作家须一瓜的小说创作,因其独特视角与叙事,不仅受到文学界持续增温的关注,同时也随其作品受到影视界青睐而改编的成功,越来越为大众所熟知,其影响力日益扩大。须一瓜小说叙事核心重在对都市家庭“人性”的深刻呈现。其大致可分为三种样态:一是用全知视角呈现中国市场经济状态下家庭空间中被异化的“人性”;二是在固定式内聚焦视角模式中尝试改写家庭内涵以修复“人性”;第三类综合前两类,采用固定式内聚焦追问匮乏的“家庭英雄”,由此敞开“人性”中的“神性”光辉。须一瓜的小说视角与艺术,无疑丰富了文学中关于家庭伦理场域中的“人性”叙事。  相似文献   

16.
陈应松的神农架小说是乡土文学中生态题材小说的佼佼者。陈应松一反传统乡土作家聚焦于对大地的歌颂与赞美、对故土的眷恋与不舍的写法,而将思考的维度拓宽到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上,将触角延伸到人类文明进程与自然的冲突、复杂的人性维度以及人类的信仰问题等诸多领域,在前现代、现代及后现代文明的广阔背景下对小说中人性、兽性、神性进行深层的开掘,展示了奇异斑斓的生态叙事,表现了作家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宇宙万物众生平等的智慧光芒,并在生生不息、众生平等的宇宙精神中实现了灵魂的飞翔。  相似文献   

17.
黄佩华的小说风格多样,其中尤以现代主义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这类小说以颠覆现代性为主题,揭示了现代性遮蔽下的丰富人性、多彩的民间生活,以及现代人被扭曲的心理。在艺术手法上,他的小说中出现了非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使用了象征主义、意识流等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8.
反讽在西方小说中源远流长,而为中国传统小说所缺乏。直到明清长篇小说的创作,作家才开始较自觉地运用反讽艺术,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在四大奇书和《红楼梦》中,作家创造性地运用大量反讽手法,对中国小说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人物刻画方面,反讽特色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张洁小说的艺术转换是明显的,从审美到审丑,从希望到失望,从追求到幻灭,作家把对人生对人性的审视结合在一起,揭示出人生的尴尬状态和应有的人生态度:直面现实生活,学会不断放弃,持守心的宁静。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文学中,"人性"是作家们不断探索的永恒主题.在福克纳与金庸的小说中,有大量的"人性扭曲"描写,两位作家把人的本性与现实融合在一起,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创作手法和形态对这一文学主题进行着风格各异的描写和阐释,有着某些精神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