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嵇康人生悲剧的美学意义张廷银嵇康人生悲剧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探取其美学意义的方式途径自然也是因情而各异的,我们则采用最普通的方法,从构成或导致其人生悲剧的几个矛盾冲突入手,在历史的与文化的宽广背景下,展示他的人格品质与人生境界。一最早揭示嵇康悲剧原因...  相似文献   

2.
19世纪 6 0、70年代 ,法国中产阶级兴起并逐渐掌握政权 ,主要在少数共和派领袖的推动下 ,法国侵占突尼斯 ,由此加快了殖民越南北圻的步伐 ,中国为保藩固边 ,助越抗法 ,终至引发中法战争。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6,(3):55-57
纵观嵇康在正始末期以后的生活,虽然他一再声称自己远离世俗,但实际上他并未远离政治;虽然他曾遁隐山林,数次与神仙交往,但他并没有得道成仙;他高举着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大旗,但他并没有完全超越名教。在吕安与吕巽的事件中,他有着清醒的是非观念,义无反顾地为吕安进行辩解。对于司马氏以孝为幌子而进行的篡权行为,他也毫不妥协地进行了抨击。正始以后,他一直高举着反抗司马氏篡魏的大旗,处处与之对抗,并且敢于坚守自己的志向,敢于向司马氏的篡权发出大胆的质疑与挑战,最终酿成了他的人生悲剧。这场悲剧,与嵇康正始末以来的处世心态息息相关,是由他桀骜不驯的性格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最得意的一部悲剧性小说,苔丝是其笔下最优秀的悲剧女性形象,被认为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反传统的先驱。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很多,文章从苔丝本人、苔丝之母和安琪儿的性格缺陷分析出发,探讨苔丝的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5.
周勃父子均为西汉名臣.为西汉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父子二人晚年演绎的都是人生悲剧,其原因虽或不同,或因功高震主,或因冒犯皇威,但都是专制皇权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6.
贾宝玉悲剧性格的形成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宝玉先天生成的敏感、易感易伤和懦弱的性格 ,这是贾宝玉悲剧性格形成的内因 ;二是宝玉出生的奇特和生长环境的优裕造成了宝玉任性怨情的性格 ,这是外因。当宝玉遭受了感情和心灵的挫折、亲见亲历了家族亲人发生的一系列变故之后 ,宝玉的悲剧性格和悲剧意识更加突出。这两方面原因互相交织、互相作用 ,共同促成了贾宝玉悲剧性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7.
艾米莉是南方精神的象征。她的悲剧,一方面是她的性格弱点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压抑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她的幻灭标志着南方文化无可奈何的衰落。同时,她身上也折射出作家威廉.福克纳对南方文化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8.
贾谊人生悲剧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谊是历史上一个很有典型意义的悲剧性人物。后世之人公认贾谊短促的一生是一幕悲剧,但对其人生悲剧酿成的原因,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司马迁撰《史记》,以贾谊与屈原合传,虽不便明论是非,然而对二子惋惜悲悼之情,溢于言表。其实司马迁自己就是屈原、贾谊一流人物,寓已之愤怨于《屈、贾列传》之中,今后世读者莫不为贾谊的人生悲剧哀痛惋惜、愤愤不平。刘向不避忌讳,直言贾谊“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汉书·贾谊传》赞)班固持论较刘向平和,云“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同上)  相似文献   

9.
10.
乐西公路是抗战时期为打通国际援华通路、开发宁属地区资源而修建的一条重要战略通道,也是西昌历史上对外的第一条汽车运输线,其修筑意义十分巨大。乐西公路在战时抢运战略物资、促进沿线城镇经济发展以及促使宁属地区社会转型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嵇康人生中既恬静大度又刚肠疾恶,二者在“体道”的层面上找到了沟通点。嵇康一生执着地矢志不渝地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拯救人生”的悲壮乐章  相似文献   

12.
透过魏晋时期大文学家嵇康的悲剧命运,我们会发现政治对文学的干涉所导致的文化意义上的遗失,从而加深对魏晋文学时代氛围的感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的作者由于亲身经历了元末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因而对历史、对理想有着深深的失望。这一切 ,构成了该书浓烈的历史悲剧感与理想悲剧感。  相似文献   

14.
嵇康哲学的方法论探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康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如何达到这一目标,从方法论上看,首先要求有科学理性精神,要善于推类辨物,探究自然之理;其次要善于综合,“二元并济”,将真、善、美统一在自然原则之下;最后则是“弃名任实”、“得意忘言”,抛弃名分去追求真诚的人格,他的思想方法具有科学的、辩证的、综合的和审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汉末以来的士大夫们,不论是古诗十九首的作者,还是阮籍和陶渊明,其对人生短暂无常的悲剧性的理解均无二致,然而因其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差异,他们所采取的解脱之法却各有不同。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强调及时行乐,流于感官的刺激和满足;阮籍偏重于求取精神的麻醉和解脱,求取短暂生命的保存以及从有限向无限的超越;而陶渊明则着眼于人生的审美化和情趣化,以诗意的眼光改变对于日常生活的感觉方式,给自己绘出一个与现实给定的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将其作为短暂飘忽的个体生命所能切实把握的灵魂归依之地。这是对于人生悲剧性的一种极高智慧的超脱,也是陶渊明之所以成为陶渊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十分耐人寻味的是,据说陈布雷侍从蒋介石,还是共产党人的所作所为。北伐战争后,李一氓与友人们拟物色一个具有正义感的才子作为蒋介石的“谋略”者,但作为蒋介石的秘书和幕僚、既要严谨,又要才华更要胆识。原先想到的是郭沫若,却偏偏郭沫若又是个浪漫主义才子;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陈布雷。于是就找到了当时  相似文献   

17.
母亲因遭到暴徒欺凌而生下儿子吕多,仇恨使得母亲对儿子吕多百般刁难,吕多因得不到母爱而导致精神分裂。本文力图在心理学与文学之间搭建平台,探析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物精神层面的剖析实现对其行为层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苦涩的婚恋——福克纳笔下的女性悲剧再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爱情一向被认为是人类美好的情愫之一,她是作家笔下亘古不变的话题。在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笔下,爱情不但没有给女性带来快乐和幸福,反而成为她们人生悲剧的重要一幕;婚姻没有给女性带来新生和归宿,反而使她们走进了新的磨难。苦涩的婚恋使福克纳创作的女性形象更具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以全新的视角 ,论述了一千二百四十六年前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美女杨玉环是怎样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先嫁皇子李瑁后又嫁给皇帝李隆基的遭遇 ,可谓屈辱与受宠同在 ;寂寞与欢乐共存。最终竟被残酷“赐”死。其短暂“悲剧”的一生 ,也从侧面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虚伪及自私 ,杨贵妃只不过是统治者争权夺利的一个牺牲品而已  相似文献   

20.
张申府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他前半生徘徊于政治和学术之间,积极活跃于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后半生却默默无闻,被历史遗忘。文章认为他的人生轨迹既受到儒家传统入世思想的影响,又与西方自由思想密切相关。他的悲剧人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知识分子在政治和学术之间的矛盾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