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在概括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特点的基础上,描述和分析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通过宗教观念、宗教活动的复杂性对社会民俗、物质民俗、精神民俗进而对民族意识的形成、及民族意识在群体生活中的认同所起的功能,进而分析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与民族意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处于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当代岭南社会 ,其经济的发展 ,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 ,现实、开放、包容、灵活的商业文化特征 ,较少的历史文化重负以及毗邻港澳的地理条件促成了岭南尤其珠三角区域民俗文化显著的现代变异。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归纳出岭南民俗现代变异的四个特征 :传统民俗与现代社会的有机结合 ;作为民俗主体的人的需求与功能获得突显 ;传统民间信仰空前繁荣 ;民俗社会的国家在场 ,并从岭南文化品格、当前社会特点、民众群体人格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文化解析。  相似文献   

3.
中秋节在韩国称为秋夕,是韩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自诞生以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意蕴内涵,活跃着多彩的民俗事象,至今长盛不衰.这些节日民俗事项在秋夕的舞台上,展演着韩民族的传统文化,呈现着民俗节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民俗不仅是一个民族文化形态的重要表现方式,它还具有社会教育功能。物质民俗是古埃及对青年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生产民俗活动使埃及青年完成了职业教育;修筑金字塔、神庙等大型劳动密集型工程,使埃及青年学会了团结协作,塑造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埃及人;生活民俗促使埃及青年形成正确的女性观、道德观;文体活动培养了埃及人的竞争意识;器物民俗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使使用者受到埃及传统文化的熏陶。古埃及民俗中孕育的教育功能对今天我国的公民教育仍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2021年,东莞成为第15个“双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凝练出“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在“双万”背景下,以东莞社会民俗事象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研采访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东莞城市精神与社会民俗互为作用的关系,为保护与传承具有东莞特色的优秀社会民俗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民俗事象之所以能传承下来,依赖于它们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广西右江流域壮族传统寿庆习俗的社会功能主要有教化功能、规范功能、心理调适功能、凝聚功能、喜庆功能等,对它的保护和研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彝族拥有历史悠久的火文化,同时拥有独特而鲜明的水文化。彝族传统崇水民俗是彝族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传统水观念、水祭祀与水禁忌等组成。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地方性观念与知识,彝族传统崇水民俗极富生态内涵,千百年来以神灵的名义,神圣地发挥着维系人-水和谐的自然生态共同体、构建人-人和谐的社会生态共同体的功能,与水规一道实现彝族社会的地方治理与自我发展。当今水环境恶化等水生态问题频出,类似彝族传统崇水民俗等隐秘性生态知识,应被历史辩证地客观看待,使其充分发挥水生态治理的文化软功能。  相似文献   

8.
自来水的使用不仅革命性地提高了清末民初汉口城市居民饮用水质量,而且积极促进了汉口城市消防、社会组织、城市居家卫生乃至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发展,提升了清末民初汉口城市现代化水平,在汉口城市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一个蒙古族聚居村落中人为制造了一例关于“转运珠”的“伪民俗”事件,分析这则利用了汉族传统民俗素的谣言在这个蒙汉语共用的双语社区以蒙汉语杂糅的形式传播的过程。从民俗学角度解析该语言民俗活动在亲属社会网络中发挥的功能,阐释民众趋利避害的民俗心理是谣言得以传播的重要心理基础,通过语言民俗的考察侧面论证了农区蒙古族村落是一个蒙汉文化高度融合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0.
民俗是应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而产生,也因这种需要的改变而变化,而民俗的基本社会功能也因此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现代旅游背景下,民俗具有经济诉求、文化展演和社会整合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11.
将社区层面的社会资本定义为一个社区的各种居民团体和协会的活跃程度,从该视角研究城乡老年居民在健康上的差异。通过多层模型,控制个人因素,分析社区社会资本与个人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引入社会资本变量对比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差异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个人层面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人口学变量以及社区层面的经济变量之后,社区社会资本与个人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对于个人的身体功能状态,社区层面因素的影响则不明显,更多地是受到个人层面变量的作用。其次,在控制社会资本变量后,城乡老年居民在健康水平上的差异明显变小,说明社区社会资本在解释城市与乡村居民健康水平的差异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城市居民的优势来自更高的组织和团体参与程度。研究也部分地证实了中国老年人群体健康不平等的社会原因,为人口健康差异形成的理论探讨提供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12.
在民国西京建设档案、地图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西安城市供水、排水体系建设、自来水建设规划、渭河航运规划等内容。分析认为:陪都西京时期的城市水利建设是当时西安城乡诸多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城市近代化步伐藉以迅速加快,城市景观面貌得以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13.
论北京旧城的街道规划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旧城是明清时期的都城,它的城市规划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最后的经典之作,因内外城垣拆毁,在城内拓宽改建道路,兴建高楼大厦,破坏了旧城的城市规划和风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排斥在世界文化遗产之外。鉴于北京旧城城市规划在中国和世界城市规划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抢救北京旧城街道格局和历史风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唐宋时期发生的社会变化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问题,城市变化是这种深刻变化的一个集中表现。城市修建和扩建是古代社会经常进行的国家工程。从唐初到北宋初以都城为主的中心城市修建扩建的阶段性,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东南移过程中城市建造的对应,南北地区城市的不同特点,以及当时人透漏出的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有关城市发展的新信息等等,都向我们展示了城市历史发展和演变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唐宋城市社会变迁是都市经济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探讨唐宋都市社会变迁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问题,社会各阶层的变动是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尤其是社会中下阶层的构成与变动,是把握都市社会变迁的关键,也是我们认识中国传统社会变化的一把钥匙。今天,随着研究方法的转型,基于"唐宋变革"说基础之上的城市社会史研究已经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研究内容和深度也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大量新史料地涌现,也为研究者"眼睛向下"提供了新契机。新形势下,中国古代城市社会阶层研究的新进展,也必定会对我们认识今天的城市社会及其转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四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湖南省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认为湖南省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逐年提高,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各地级市中长沙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最高,邵阳最低,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差异显著。因此,湖南应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城市内涵,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积极改进城市土地利用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尝试将社会结构和法律制度结合起来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生成机制和生成过程,重点考察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如何从礼刑分离的礼制过渡到法家的法制、最终形成礼法合一的社会基础。并且指出,中国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和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是相互适应和相互推进的。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而文化遗产作为城市人口思想与物质的结晶,难以像城市的"跨越式发展"那般实现"快速增长",故而大量的古城老街被强制开发,快节奏的生活取代了老城的传统节奏,老城逐渐衰落。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精神世界追求的增强,城市复兴的呼声越来越高,城市中文化遗产的合理性开发逐渐受到了重视。专家学者们就如何激活城市特色文化遗产、推动城市复兴进行了讨论,认为实现文化遗产新价值与当代城市复兴双重创新融合与升级是其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营造宜人的水景,如何设计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水景,成为摆在设计师面前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文章试图在中国古代园林理水理念的基础上,从环境艺术学的角度探讨,并结合城市水景的设计原则,分析当前城市水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营造出满足现代人需求的水景。  相似文献   

20.
阆中古城由于保护意识不够,责任感不强;保护资金短缺,影响古城保护;保护手段有限,效果不佳;以及古城内居民的生存问题等诸多原因,制约着古城的保护,使古城阆中的保护成眉睫之势。在具体保护过程中,应在坚持古城保护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针对阆中古城的环卫风水意向、古城文化、古建筑等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