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安南郊20公里樊川凤栖原畔的兴教寺内,按品字形座落着三座楼阁式砖塔,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旅行家、翻译家和佛学家玄奘与他的两位高足窥基和园测的灵骨塔。但远在千里之外的南京市郊玄武山巅矗立着与兴教寺玄奘塔相似的一座五层砖塔,也称是玄奘法师的顶骨塔。而且在北京的法源寺、南京的灵谷寺和成都的大慈寺,都珍藏着玄奘的顶骨。1957年初我国政府又将玄奘顶骨一份,赠给印度政府,并在那烂陀寺遗址上举行了隆重的接交仪式。这些寺、塔宝藏的都真是玄奘顶骨吗?这些又是如何得到的?所以有关玄奘顶骨的流传,遂引世人注目。  相似文献   

2.
晚唐至北宋中期,以大慈寺为中心的成都佛教义学仍在巴蜀佛教中占有相当突出的位置。这种强势的义学影响,一方面是分灯以后的禅宗各支在巴蜀地区很长一段时期不能有效展开,另一方面则是自巴蜀外出求法的学僧大多具有较好的义学功底,一旦转入禅宗以后,能够迅速成为一代龙象。延及南宋中后期,我们还能看到以大慈寺为中心的成都佛教义学对巴蜀禅僧的深刻影响。是亦宋代巴蜀佛教的特色之一,治中国佛教史者断断不可不加留意。  相似文献   

3.
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受戒>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主要是其巨大的文化魅力所致.本文分析了<受戒>产生的文化基础,揭示了<受戒>在情节、人物、艺术描写中流露出来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4.
韦皋是唐朝中期的名将,官至剑南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尹。在蜀期间,他崇奉和提倡佛教,编造初生满月时"胡僧"预言故事;归心南宗禅道,结交禅宗、华严等宗名僧;助弘律部东塔宗律疏,宣扬鹦鹉念佛和净土观念;雕造嘉州凌云寺大弥勒佛石像、成都大慈寺普贤菩萨像,在成都新建宝历寺。韦皋崇奉和提倡佛教,促进了中国佛教诸宗派的发展,推动了佛教在四川地区的传播和兴盛,有利于四川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研究韦皋与佛教,为我们观察当时的佛教与社会提供了极好范例。  相似文献   

5.
日据时期,台湾僧人不受日本统治的影响,仍然有增无减地前往鼓山受戒,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福州鼓山涌泉寺为南方著名的丛林,台湾佛教界与鼓山涌泉寺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台湾佛教界一直保持与福州鼓山的信息沟通,台湾佛教界与鼓山涌泉寺互动频繁,清朝规定台湾僧侣必须前往福州鼓山涌泉寺受戒的影响深远,台湾佛教界长期没有传戎的能力,台湾佛教界的僧人只有在福州鼓山受戒后才有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食物不仅是一种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求的"实物",同时,它还蕴含着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无论是《受戒》中多次出现的自然清淡的"素食"意象,还是《异禀》中的不同"卤味",都再现了乡村小人物清淡的欢愉,透露出他们乐观豁达的人生哲学和朴素平淡的生活态度.在《受戒》和《异禀》中,简单的食物分别体现了出家人生活中的世俗烟火味和普通人平凡生活中的人情味,凸显出主人公在物质与精神、生存与生活、生理与心理层面达到一种融合.本文以"食物"为引线,尝试把握汪曾祺小说《受戒》和《异禀》中的别样意蕴.  相似文献   

7.
白描,作为一种文学语言表现方式,在《受戒》中得到传承与发展.在传达白描语言的描形、写意、传神语言功能时,汪曾祺将绘画中的骨相比法融入其中,创造出一种简约、空白的语言诗学魅力,而平等视角又将白描对象置于温婉世情当中,体现抒情诗人的人间情怀.《受戒》语言更高的艺术成就在于白描对境界、氛围的营造,其中又深蕴着道家的审美观与语言观.  相似文献   

8.
四川是玄奘参学佛法、受具足戒、展露头角的地方,也可说玄奘在四川时期的参学及受戒,开启了日后西行求法、研究法相唯识之学的契机,奠定了一生事业的基础。本文主要叙述玄奘从武德初年,从长安经汉川到成都的经过,以及驻锡四川期间的的依止。由于受限于资料,历来学者对段史实,大都一笔带过,本文虽不长,但可弥补玄奘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9.
《边城》和《受戒》作为沈从文和汪曾祺的代表作,其蕴含的文化理想有明显的共同点,也有难能可贵的异质性.从时代背景、人生矛盾和精神内涵等方面,对《边城》和《受戒》的文化理想进行解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蕴藏的审美价值和沈从文与汪曾祺之间的诗学联系及差异.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的《受戒》发表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受戒》都完全不同于建国以来的作品。《受戒》中汪曾祺建构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舒展的人性,诗意的空间,这里风光美、人情美、人性美、风俗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和谐一致。小说自由散漫的结构形式和舒展闲适的生活内容高度融合,是一曲美的颂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