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增收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农民增收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必须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问题依然是农民问题 ,从长远的和宏观的视野分析 ,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让农民变市民 ,即实现农民市民化。但是 ,从目前形势看 ,我国要实现农民市民化 ,仍面临着认识、政策、制度、信息、农民自身素质等重重障碍。因此 ,要采取切实措施 ,突破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障碍 ,让农民自由、自主和自愿地进城谋生或创业 ,平稳地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已成了当前各地实施城市化战略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传统农业推广模式改革的深入,农民参与式的方法已被提上议程.本文从分析传统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开始,分析了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导入工作的作用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最后从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主导三个角度介绍了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导入的模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当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突出问题,而农民问题则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早在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当前,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成败的大问题.一、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利益问题农民问题就是农民积极性的发挥问题,即农民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积极性的发挥问题,其实质是农民的利益问题.妥善地对待农民的利益,是正确处理党同农民群众关系的根本问题.经济上保证农民的物质利益,政治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是调动农民革命和建设积极性的核心问题,也是我们党建立、巩固和发展工农联盟的核心问题.中国农民的利益要求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表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在革命年代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土地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富裕问题.要解决农民的富裕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突出的是解决农民与其他劳动者的收入差距问题,核心是农业的比较利益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民网络信息应用障碍及突破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应该是农业信息最大、最基层的用户群,可是在农业信息服务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今天,农民却一直游离于网络和网上农业信息资源之外,这对农业信息化和信息化农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而,分析农民应用网络农业信息资源的各种障碍因素,探索突破这些障碍的对策措施,使其能够从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中受益,是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交易成本视角下农地流转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集体所有制并非农地流转和集中及规模经营的制度性障碍,制约农地流转以及农业规模经营形成的障碍是农地流转市场的"低市场性"。事实上,中国尚未建成农地流转市场。这意味着出租方农民和承租方农民在农地流转中都面临着高昂的"交易成本"以及相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才是制约农地流转的主要障碍。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时代已经到来。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农地的流转和集中、农业的规模经营成为可能。然而,农地的严重"细碎化"以及我国现在农业生产的根本特征都制约着农地的流转和集中、农业的规模经营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只有破除农民在交易中的既有约束,降低农地流转中的交易成本、风险及未来的不确定性,才能使大规模的农地流转成为可能。而这一进程能否顺利推进,需要农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这也是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7.
当前困扰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一是债务困扰问题;二是两极分化和救助弱势群体问题;三是中国的农业和农民的问题;四是政治体制改革及反腐败问题;五是文化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农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包括农民的地位和作用、农民积极性的调动、农民的富裕等.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在新时期进一步解决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 ,这已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所证实。今天 ,农民和与农民的从业和居住环境相关的农业、农村问题又构成了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三农”问题。十二亿人口 ,九亿在农村 ,没有中国农业的现代化 ,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没有中国农村的稳定 ,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安定 ,没有中国农民的富裕 ,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富强。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解决当代中国的“三农”问题 ,其中重要的一环是要克服中国农民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最大思想障碍———传统的小农意识 ,严重的…  相似文献   

10.
198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呈现出“两减一增”的状况,即耕地减少和务农人口减少与农业产量增加,其重要原因是生产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恢复家庭经营,但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不同,愈来愈多的社会化要素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当今的农业生产已改变传统格局,成为一个跨产业、跨地域、跨家庭的行业.农业生产经营的外部性成为农业生产增长的重要源泉和动力,但这种外部性对于农民经营的实力没有带来实质性变化.农民经营能力与农业生产能力的增长不是呈正比的,与农业生产能力增长相比,农民经营能力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家庭经营的脆弱性日益明显.农业生产能力与农户生产能力的不同步,给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命题,即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不仅要解决农业生产能力问题,而且要解决农民生产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三农"问题的突围之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国始终面临着如何化解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使命.从实现持续发展和回应外部挑战的角度看,化解"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农业问题的本质是农业供给能力的持续提升,农民问题的本质是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农村问题的本质是农村社会发展的持续推进.就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而言,"三农"问题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征.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采取综合性思路来回应"三农"问题的系统性特征,特别是应着力通过体制完善来努力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常规性机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深入,农业可持续发展也逐渐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取代工业化农业的必要性,发展可持续农业对农民、农场、农业的新挑战.文章从作者二十余年的农业研究实践出发,论述了可持续农业的概念,以及工业化农业对于解决金融危机时期农民债务问题的无助;并结合科学与经济发展的规律,深入探讨了工业化农业的非可持续性,以及工业化农业的社会、生态、经济后果;最后,文章结合有机农民、社区支援农业组织(CSAS)及一些关注可持续农业的农民的相关实践指出: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必然,农民理应再次成为农业的中心,他们必须有知识、有思想、有爱心,农业则应成为整个国家和全球食品安全的中心.这就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但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这个问题的稳妥解决,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三农"问题是一个系统的问题,农业、农村、农民是三个不同维度而又相互关联,而农民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农民问题身上寻找突破口,发挥农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文章全面反映了"三农"问题的现状--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发展落后,农民生活穷苦;分析了"三农"问题的成因--人地关系紧张,观念陈腐落后,教育水平滞后.在此基础上,文章针对农民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即所谓的"九字方针"--启民智、予民利、赋民权.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产业,农民是农业的主体,农民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农民问题是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我国是一个传统型的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今天的农民问题不可轻视.重新认识新形势下的农民问题,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技是解决农业发展问题最主要的手段,农民是农业科技使用的主体,农民的科技需求在农村科技研发、供给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地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需求、供给双方,实证性地揭示了农民自身因素和社会供给因素对农民获取和使用科技的影响与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和社会从物质上和财政上帮助农民和"农村公社"发展的思想.列宁关于国家的政策和措施要维护农民利益的思想,关于以有力措施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在当代中国得以发展.邓小平关于把农业放到一个恰当位置上的思想、关于在改革中改善农民生活和关心农民物质利益的思想、关于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思想,江泽民关于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的思想、关于不断地给农民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的思想、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思想,胡锦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工农政权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巍  侯建华 《河北学刊》2006,26(4):67-69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在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新的组织形式。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内、外部制度环境不健全,从总体上说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功能单一、组织形式驳杂、法律地位不明确等突出问题.组织的创新与发展尚面临诸多的障碍,变革与创新已成为组织实现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和WTO条件下,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和普及国民待遇原则,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市场主体的角度和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分析入手,指出延伸中国传统农业产业贸易形式和实现中国农业的集约化发展,在保障农民利益问题上,突出农业法制建设的作用,重视农业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农民权益,有利于农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吕侠 《理论界》2009,(3):62-64
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而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问题.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发挥政策作用,更要转变工作方式和理念,将政府职能转变具体落实在农业上.在农民增收问题上,政府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并将农民负担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相似文献   

20.
从农村社会文化传统看当代中国农业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20世纪后半期,中国农业经历了两次剧烈的转折.第一次发生在1949年,土地改革运动,使广大农户"耕有其田",调动了农民压抑已久的积极性,农业短期内获得了快速发展;第二次发生在1978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再次将土地使用权还给农民,农民积极性再次被调动起来,农业生产获得迅猛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因此而得到基本解决.然而我们注意到,第一次大转折的后期发生了问题才导致了第二次转折即农村改革的开始,第二次大转折之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这就是人们关注的中国"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