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 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 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相似文献   

2.
叙事艺术是《左传》的主要文学表现,其成就大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伏笔艺术,在重大历史事件中采用伏笔法,使故事情节前后照应,保持完整;二是微言大义,左氏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寓于客观叙述之中,寄意于言外,寓理于事中;三是跳脱艺术,故事情节大幅跳跃,大胆而巧妙地省略,使故事情节的叙述实中有虚,空灵有味。  相似文献   

3.
从截至目前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书写来看,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和吴强的《红日》可被看作"十七年"期间关注并表现战争的"双璧"。两部作品都在追求一种"史诗性"书写,都取得了各自不同的艺术效果,而且在对人性勘探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不分伯仲。在特定年代,两部作品既收获了"不虞之誉",也承受着一定程度的"求全之毁"。论文结合两部作品的历史评价,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二者思想艺术成就上的"得"与"失"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兰斯顿·休斯是美国文学史及哈雷姆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黑人作家与诗人之一,被后人誉为“黑人桂冠诗人”。他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读者所接受,得到广泛的译介,但对于作品的研究稍显薄弱。休斯的作品多以诗歌创作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格,但在短篇小说中,通过文学叙事手法,他刻画出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文章旨在分析短篇小说《早秋》的文学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5.
同乔伊斯等现代派作家的作品一样,劳伦斯的心理小说成功地展现了一个痛苦甚至是病态的"自我"。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劳伦斯独特的双重叙事策略。本文以其著名短篇小说《公主》为例,对双重叙事策略的含义、构成及其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观念有着产生、演变和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于英雄有不同的分类。《汉书》作为文学史上以记人为主的纪传体史传散文著作之一,记述了"帝王英雄"、"人臣英雄"、"游侠英雄"等英雄人物,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叙事特征。这些英雄叙事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西方小说叙事学理论的引入与本土化吸收发展,使得小说的叙事也处于模式转变的过渡时期.刘鹗的《老残游记》有对社会现实的客观反映和作者的内心诉求,在叙事层次与叙事结构两方面的体现具有代表意义,也为小说叙事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9.
珍妮弗·伊根的《塔楼》采用元叙事的叙事策略,通过叙事者的现身,彰显了小说的后现代性。小说中的元叙事具有解释、类比和离散的叙事功能,这些功能推动了小说的悬念设置、情节发展和主题渲染,使小说在叙事特点上大异奇趣,这也是小说成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是名副其实的情节小说,其叙事艺术所取得的成就不容忽视。叙事艺术包括诸多因素,本文仅涉及叙事角色和叙事视角。认为《聊斋志异》是以"传奇式"叙述者为主的多种叙事角色;以全知叙述为主的多种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11.
叙事化和体验性叙事是认知叙事学的核心概念。叙事化是通过自然讲述、体验或目击叙事的方式去理解故事中看似违背叙事规约或“矛盾与断裂”的文本现象,体现了读者阅读和消费文本时的认知能力。体验性叙事涉及第一人称体验性叙事和第三人称体验性叙事两种叙事模式,强调读者在识解文本时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语境。通过对《尤利西斯》的叙事化和体验性叙事文本分析,揭示了叙事化、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体验性叙事的叙事话语、表达功能以及认知语境与情感体验和认知语义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从认知叙事视角审视乔伊斯的意识流文本的语言和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2.
所谓成文就是能够单独成篇的文章。《战国策》中保留的大量成文,不但具有深邃的政治思想和史料价值,在文学上也很有特色,是战国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战国策》成文的文体类别比较多,其中以说体为主,另有诏令类、奏议类、书牍类、盟誓载文、祝辞、占辞等,是研究早期文体的重要模本。古人常贬《战国策》内质而赞其行文,多是针对其成文。《战国策》成文的辑录有利于对战国文学地理学作出更为准确的勾画和描绘。《战国策》兼具史书与子书的性质,使《战国策》成文在史学、政治学、军事学、社会学、语言学诸领域同样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后人对它的研究成果不胜枚举,研究的方向也多种多样,其中对《诗经》的叙事特征的研究虽有不少的学者在其论文著作中有所涉及,但是却很少有专门的著作来对其做系统的阐述。本文将从《诗经》的叙事人称、叙述顺序等几个方面对《诗经》中的叙事特征进行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4.
马是<包法利夫人>中一个重要的独立主题,它在构建小说多层次结构、场景功能叙事、人物形象塑造和象征意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马的主题展现了福楼拜独特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5.
16.
摘要(Abstract):《世说新语》的叙事既有语录性、戏剧性、小品性,又具有诗性。纯粹记言的形式使《世说新语》如同语录,难以构成小说般宏大的叙事,但其中也不乏生动的片断。无声而又风趣的行动则又使《世说新语》如同短剧或小品。《世说新语》的诗性不仅表现在它浓烈的情感上,也表现在它的叙事方式上,即以意象为单元组构篇章。《世说新语》叙事的这种多体多面性既缘于其短章小语以类相丛的特殊体例,也缘于它的编者志人风流的编写动机。  相似文献   

17.
《祖堂集》作为人物传记式的禅宗灯史,在记述禅师的生平履历和传法故事时,带有明显的戏剧性特征。从其叙事注重发挥语言和动作的戏剧功能,带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善于设置戏剧情境,营造滑稽幽默的喜剧故事四个方面探讨《祖堂集》叙事的戏剧性特征。《祖堂集》叙事的戏剧性特征有助于接受者了解禅师的戏剧性人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这部灯史的文学价值,同时应注重研究禅宗灯史乃至禅宗的世俗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爱平 《社区》2011,(14):53-53
凄美是一种美,是一种高贵的美。让人敬畏,使人爱怜。欧阳修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是具有凄美特质的文学作品。公元1046年(北宋庆历六年),欧阳修在滁州分别写出了代表作者最高水准的千古绝唱《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其中《醉翁亭记》轰动一时。  相似文献   

19.
《左传》是《春秋》三传之一,对于解读《春秋》之“义”,它的价值在于,只有通过《左传》的叙事,才能了解《春秋》“事”的始终本末,进而探求“文”的“笔削褒贬”之“义”.  相似文献   

20.
张颖  刘妍  胡珊珊 《新天地》2011,(12):7-7
在这本书中,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生活,与大海搏斗的老渔夫。虽然,这位老渔夫运气很糟,总是捕不到鱼。但他没有放弃,仍然坚持出海打鱼。老渔夫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坚持不懈、愈挫愈勇,勇敢面对,直到战胜挫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