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增加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围绕这个中心环节,主要应该解决好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即确立国家和企业的正确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只有正确处理两个层次的分配关系,才能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在石家庄我们经过一个月对十几个  相似文献   

2.
增强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营企业的活力,这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由此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法律体现,是依法确认和保护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正确关系的核心问题。一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的关系的法律体现,可以概括为国家所有权与国营企业经营权和自主权之间的“三权”关系。经济论著中,人们已经从社会分工、联合劳动和物质利益等方面,充分论证了要正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围绕这个中心环节,主要应该解决好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即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我认为,在这两个关系中,解决好国家和企  相似文献   

4.
<正> 搞活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们围绕搞活大中型企业出台了很多改革措施,但始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根本原因是没能解决好大中型企业的机制转换和生存环境问题。时至今日,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效益滑坡、亏损面广仍是阻碍我国经济顺利发展的顽症。党的十四大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英明决策,这为根本转变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刨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可以相信,我国大中型企业全面更新、蓬勃发展的时代就要来临了。为什么只有实行市场经济才能达到搞活大中型企业的目的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企业活力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经受考验增强企业活力被誉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当前,企业,尤其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问题受到全国上下的特别关注,这并不是说改革以后我国企业的活力没有增强,而是说企业的活力在新的形势下受到严峻的考验。当前相当大一部企业处境十分艰难,仅仅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展有了较大的突破。国家财政相应制定了一系列对策,为企业改革、增强活力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和骨干,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不断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对搞活整个经济全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如何进一步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保持这种活力的持久性,正是我们当前深化改革,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经济课题。所谓企业活力,就是指企业本身具有一种蓬勃兴旺的生命力。具体地说,就是企业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发展能力和应变能力。这种生命力是以企业内部变化为根据,外部变化为条件,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可见,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国家财政政策应把增强其活力的基点,放在强化企业内部改革上,放在企业内部经营  相似文献   

7.
在旧的经济体制下,企业具有的是一种以生产为中心,按行政隶属关系进行管理的生产管理机制。这种旧的僵化的企业机制没有生机和活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放权让利开始,围绕搞活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因而,企业的内部机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企业拥有了一定的经营自主权,也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活力。但是,目前对于大中型国有企业来说,还没有真正活起来,企业难以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自我调节机制,企业自我改造、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还很低。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深化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8.
只有培育完善的资本市场才能真正搞活我国的大中型企业李明义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们围绕搞活大中型企业出台了很多改革措施,但始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根本原因是没能解决好大中型企业的机制转换和生存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企业活力不足,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经营机制问题。在诸多影响大中型企业发展的因素中,根源还在于政企不分。从放权让利到企业承包或租赁,我国的企业改革一直按照两权分离的思路逐步展开,试图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改变传统体制下政府对企业的直接经营和管理,改变企业对国家的行政依附关系、还权于企业,确立企业的商品生产者地位,以调动其积极性,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然而,改革的实践虽对传统体制有较大的冲击,但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现实意义上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在保证国家对全民企业的财产所有权的…  相似文献   

10.
一、搞活企业是深化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其根本目是的为了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国营大中型企业是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建国四十年来,国营大中型企业始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我国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长期被旧体制来缚的企业生产力得到解放。今年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和“八五”计划的第二年,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将继续倚重于国营大中型企业。然而,目前多数大中型企业仍不能轻装前进,他们负担较重,困难重重,许多方面的关系尚未理顺,尤其是近年来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普遍明显不足。从全国范围来看,真正有活力的大中型企业约占10%,缺乏活力但尚能维持生产和经营的约占60%,陷入严重困境的约占30%。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设备陈旧,技术老化,缺乏痔展的后劲,在市场竞争中应变能力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还有相当多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或还没有正确处理好技术创新与保护知识产权关系的现实,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充分认识技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形成知识产权的过程,必须充分认识只有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才能促进技术创新。而且必须在实践中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保护知识产权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然而,自提出这个问题并着手城市企业的体制改革以来,近十年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和有效的增强。特别是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有活力的企业全国平均约占20%,半活半不活的占50%,不活的企业占3%。如果从盈亏情况看,明亏企业占1/3,暗亏的占1/3。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低,后劲乏力,适应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弱,存在种种困  相似文献   

13.
建立健全国家的税收法律制度,是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重要外部环境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顺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层次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经济格局的需要,在我国逐步形成了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其他税种相配套的复合税制的总体构架,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税收法律体系,有效地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和促进了经济建设。但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不断深入,我国现行税制的局限性正在明显地表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税收法律制度已成为当今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十五”期间 ,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而且是拉动内需的基础。因此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应把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放在首位。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 ,政府应积极转变职能 ,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各级政府的基本目标和考核政府政绩的指标 ;在大力发展小企业的同时 ,加强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 ;要正确处理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要确保国有企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  相似文献   

15.
经济结构调整从中国国情出发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结构调整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生产相对过剩,社会失业过多,农民负担过重,消费需求不旺.应抓住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摆脱困境这个关键.国有企业缺乏活力,亏损严重的要害、关键原因是政府行为不规范、不合理.必须加强反腐败斗争力度,正确处理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以及确保国有企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改革12年来,以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国营大中型企业在国家放权让利等改革政策的感召下,内部的经营机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国经济生活中多年积累的结构失调、效益低下、体制不顺、市场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继续深入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改革的中心,是要搞活大中型企业,而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根本途径,是对大中型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经济学家末涛同志应邀为我校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和研究生作了题为《经营承包制是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的根本途径》的学术报告,从理论上论述了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的重要性,对企业实行承包制的必要性,企业实行承包制的责任,企业的“权”和“利”,以及企业内部实行承包制等。  相似文献   

18.
<正>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我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有所增强。但从整体来看,相当多的国营大中型企业所具有的活力与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能相适应,同包括“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等在内的其他企业相比还有较大的反差。据统计,现在约有35%的国营大中型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还有30%的企业微利或潜亏,只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效益较好。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体制改革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看待目前部分大中型企业所实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我国企业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什么?这些都是目前理论界与实际部门议论和关注的热点。前不久,我院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同首都部分经济理论工作者一起,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一、“两权分离”与产权关系问题 “两权分离”以及与此有关的产权关系问题,是与会者讨论的第一个热点。许多同志认为,“两权分离”是企业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则是这一思路的体现,同时,产权关系与“两权分离”有着密切联系,而且是企业改革的一大难题。讨论中,关于“两权分离”问题,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是其产权制度,中心问题是它在财产关系和经济活动上能否真正独立,其本质是解决好全民所有制的法律实现形式问题。为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新的目标模式,在企业制度改革上应该突破两权分离的思路和国家所有权是全民所有制的唯一实现形式的观念,在公司化中建立企业法人所有权,国家将其所有权转化为股权,实行国家股权与法人所有权的互相独立与制约。这是全民所有制新的法律实现形式。文章评析了我国改革中的有关产权理论,并探讨了国有企业公司化操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