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通过对<公爵夫人与珠宝商>的文本分析,从意识流这一侧面揭示了小说创作的三个特点:一是以人物的回忆、印象、想象来展示人物的意识流动;二是以有限的时空、人物创造较为广阔的时空疆域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三是小说集中描写了主人公一个人的意识活动.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2.
<达罗卫夫人>是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小说中,人物的意识流动、汇合不仅成为作品的表现主体,而且还改变了作品的结构.该作品偏重于心理时间的结构方式十分精巧,作者还成功地采用了内心独自、蒙太奇和自由联想等意识流技巧表现人物心理.  相似文献   

3.
<毛猿>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一部表现主义代表作.表现主义戏剧所着重表现的不是现实生活,而是人物的内心世界.剧作者对主人公扬克内心世界的外化艺术,主要采用合唱队、独白和假面具等手法进行.这是剧作家独特的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4.
超自然派中的佼佼者舍伍德·安德森,以他的<俄亥俄州瓦恩斯堡镇>(1919)获得了国际声誉.他摈弃了美国文学上流社会小说一向重情节的传统格局,另辟一条创作风格,通过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开拓了自然主义的新疆域.安德森的短篇小说<没有点亮的灯>展示了20世纪初美国人的心态和内心世界孤独、无助、彷徨、漂泊不定;永远在追求,却得不到所追求的一切;常被人误解,却又想了解他人,以致他们无不生活在困惑中.  相似文献   

5.
因为对笔下人物的刻画细腻、真实,注重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原因来描写事件,亨利.詹姆斯被人们冠以"心理现实主义大师”的称号.本文以亨利.詹姆斯的创作手法为切入点,指出心理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内在关联,以及与意识流小说在创作技巧、表现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明确亨利.  相似文献   

6.
京派与现代派的遇合--汪曾祺早期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20世纪40年代小说呈现出京派与现代派遇合的状态.其京派小说运用写实手法从文化视角和风俗学视角切入现实人生.其现代派小说受存在主义影响较深接触到生存困境人生荒谬的命题,触及存在意义的体验,批判存在中的"自欺",对荒谬的存在表示"恶心",提倡积极的人生选择.其艺术形式,诸如叙述模式,人物的符号化、象征化,意识流手法,散文化结构等方面都具有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7.
感觉印象,是现代派文学心理描写技巧之一。它通过纪录人物的瞬间感觉和意象来展示人物的心灵,表现对世界的认识。在意识流小说和新感觉派作品中,经常看到使用这种技巧的范例。英国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描写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必须找到心理活动过  相似文献   

8.
意识流小说是现代主义文学中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表面上看它主张表现人物内心意识,与反映外部世界真实的自然主义相去甚远.然而,当我们深入到意识流小说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探索中时,常常会看到意识流小说中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倾向,左拉及其自然主义的影响隐蔽而曲折地表现在意识流作品的创作实践中.意识流小说与自然主义文学具有不尽相同的审美思维与艺术主张,但与自然主义具有一脉相承的沿袭关系. ……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弗吉利亚·伍尔夫的重要作品<到灯塔去>为分析文本,阐述人物的感觉与印象对表现人物内在真实的重大意义.它使伍尔夫在再现客观真实上实现了一个现代主义作家对现实主义手法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施蛰存和曼斯菲尔德是中西心理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因细腻独到的心理刻画、实验性地运用意识流手法而著名.他们各自的代表作<春阳>和<布里尔小姐>集中体现了他们的创作手法和主题特色.  相似文献   

11.
弗里达的艺术是孤独孕育出来的花朵.其孤独是命运造就,18岁那年的一场车祸及车祸留下的后遗症注定她终生都要品尝这种滋味。她得不到丈夫全心全意的爱,也无法实现当母亲的愿望。所有的苦难都只能独自承受。她的艺术是她孤独的明证。  相似文献   

12.
巴金的长篇小说《寒夜》的叙事结构简明清晰:汪母一守(儿子)一放(媳妇),汪文宣两守(母亲与妻子),曾树生一守(陈主任)一放(丈夫)。汪母守住儿子,儿子守住妻子,妻子守住陈主任,彼此关联,相依为命;母亲抛弃媳妇,媳妇抛弃丈夫,彼此分崩离析,或死或生,或离或逃。对习俗观念的怀疑扣批判,渴望从超越常规中寻求到自由。这种深层的文化意义源自《寒夜》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向度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3.
贵族遗孀林太太长期寻求外遇、"四海纳贤"。她的偷情行为既受到内心正当性欲的驱使,又受到明代后期市民阶层反封建礼教思想观念的影响。这体现出林太太对禁锢人身心的封建礼教的反叛。为了保全一位贵族夫人的切身利益,又不失去儿子,林氏并未改嫁,因而只能以偷情的方式来满足其正常性欲,这是林太太精明的表现。林太太和西门庆的交往各取所需,并非前者拜倒在后者的脚下。  相似文献   

14.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舍伍德· 安德森在其代表作《小镇畸人》中刻画了一个由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的美国西部小镇,镇上的人们行为怪异,被称为畸人,伊莉莎白是无数畸人中的一个. 借助关于疯癫形成的社会机制的理论,结合女性主义的观点,通过解读伊莉莎白在少女时期、婚姻中以及生命最后阶段的爱情,分析伊莉莎白因爱而畸的外部社会原因,警醒当代的人们关注女性的情感世界,保障女性在变化的社会机制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俄狄浦斯情结使母亲成为儿子的情人 ,儿子在感情上完全依恋母亲 ,他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全身心地爱一个他所爱的女人 ,不能使两性关系达到精神和肉体自然、和谐的结合 ,而只能在不同的女人身上得到爱的全部内容 :情爱和性爱。他与另一个女人之间 ,总站立着他的母亲。青年人要正确对待俄狄蒲斯情结。否则 ,势必给自己酿造苦酒 ,导演其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6.
在这部小说中,母亲复杂的爱最终导致了埃里卡的心理变态和婚恋破灭。畸形的家庭结构、错误的教育理念、性格的悲剧和命运的悲剧相辅相成,制造了埃里卡她们漂萍般的命运。埃里卡的人性已经遭到了扭曲,连爱情的玫瑰也是病态的。在这些看似夸张和扭曲的故事背后,作者深刻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无情和主人公的无奈。  相似文献   

17.
《金粉世家》以北洋军阀时期国务总理金铨一家由盛而衰的家庭生活为背景,详尽地描写了金家少爷金燕西与平民女子冷清秋之间相爱-结婚-分手的爱情悲剧。女主人公冷清秋才华出众,性格坚韧,她接受过新式教育,追求个性解放、人格平等,期盼婚姻自由,一旦得不到有爱情的婚姻,毅然决然地选择出走,自食其力。无疑,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8.
贾迎春,《红楼梦》中一位秀美、胆怯、柔弱而孤寂的女子。因其从小失去母亲,在没有爱的环境中长大,又被封建礼教所禁锢,所以其性“怯”。她优柔寡断、温顺平和、与人无争,最终惨死在“中山狼”的尖牙利爪下。她曾经也有自己凄清的憧憬,并非真“木头”。她在红楼中不是配角,她不仅是全书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丰富了红楼十二钗反映生活内涵的厚度,她使美与美的被毁灭得到更多角度的展示。  相似文献   

19.
俄狄浦斯情结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婆媳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婆媳矛盾引发的"几乎无事的悲剧"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屡见不鲜,以往论者多从社会政治、道德伦理层面上来解读.事实上,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深入到孤儿寡母的潜意识,人们不难发现正是或隐或显的"恋子情结"使婆婆在儿子的婚姻上进退两难,对媳妇产生怨恨、忌妒之情,并刁难和折磨媳妇.软弱儿子的"恋母情结"不但使矛盾难以调和反而有所激化,悲剧也就再所难免.封建宗法社会极端压抑和剥夺女性性欲的罪恶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20.
在其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中,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弗吉尼亚.伍尔夫象征性地表达了其追求内在真实的文学主张。该小说表面上似乎纯粹叙写"我"的纷乱的意识流动,而在纷乱意识的深层,存在着一种主导作者意识流动,引发作者无数体验和顿悟的对文学问题的关注,是关于文学发展之路的,深切的,具有强烈主体自觉意识的关注,也是代表新文学样式的明确的宣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