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孝平 《新少年》2013,(Z1):30-31
"我们班新转来了一名男生。"当我和我的朋友亚当将我们的外衣挂在教室后面的衣钩上时,我告诉他。"你怎么知道的?"亚当问。"他家刚刚搬到我家隔壁。"我一边说一边在课桌前坐了下来,"我和妈妈昨天送了一些松饼过去。""同学们,请欢迎布兰迪同学转到我们班上来。"辛普森小姐说。我的新邻居就站在她  相似文献   

2.
那日,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在QQ上说,刚在某网站销售的我的新书,有人一下买了50本。她笑问,是你朋友吧?那也不用逼着人家买那么多,卖得多我们也不多给你版税的……因为熟悉,所以说话便显随意,偶尔会开几句玩笑。可是……这次的玩笑,我却无法回应她,因为,这件事我并不知道,我从来不曾要求过任何朋友购买我的新书,反倒是每次有新书出版,朋友得到消息,都会理所当然地说“送我一本,赶快”。  相似文献   

3.
只擦一只鞋     
在朋友家闲坐,我发现她为孩子擦皮鞋时只擦一只。朋友解释说,她想让孩子将另一只鞋也擦得一样干净。朋友真幽默。  相似文献   

4.
李荷卿 《新少年》2013,(Z2):32-33
我有一个朋友名叫莉莲,她总是悄悄地跟我说一些秘密,我为此感到非常烦恼。一天,我们在体育馆里踢足球,她又在我的耳边悄悄地说:"过几天就是我的生日了。我要在生日那天举办一个溜冰派对,我想邀请你参加。但你不要告诉玛丽,因为我没有邀请她。她倒是很擅长溜冰,但她总爱到处炫耀!"  相似文献   

5.
得益于交流     
几天前,编辑部讨论对COMMUNITY(社区)一词的理解,一位编辑说,她曾向外国朋友问过如何理解COMMUNITY,外国朋友说,是指“邻居”,与这一词义相近的其他词义均有交流和沟通的意思,由此我想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英国送奶公司送到订户门口的牛奶,既不用盖子也不封口,因此,当地的麻雀和红襟鸟可以很容易地喝  相似文献   

6.
老妈从老家小城来,住了一个月便嚷着回老家。我送她去火车站时,她突然说想看看我的新手机,我便拿出来给了她。没承想,她掀开后盖把电话芯片拿出来给了我,然后把手机放进她的包里,说:“晓阳的手机太旧了,你的手机给他用用,你自个儿再买部新的吧。”  相似文献   

7.
《可乐》2006,(6)
参加工作后不久,我回家向母亲诉苦:"那个女经理简直就是个不可理喻的巫婆。早上,看见她把一包茶叶放进杯子里,我连忙跑去给她倒水。可她却冷冷地说,难道整个办公室就你眼尖吗?中午我给她带了外卖,她又冷冷地说,干吗只给我一个人买?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吗?下班时下雨了,我看她没带伞,就把伞放在她的办公桌上,她又冷冷地说,有人会给我送伞的。你能不能不要总观察我?我哪里得罪她了?她总是对我这样!我只不过是想讨她欢心,让她感觉到我比别的新同事更细心更聪慧罢了!"母亲听后想了想,问我:"你说,美人鱼在王子眼中是什么?""美丽的爱人!""那她在厨师眼里呢?"  相似文献   

8.
《可乐》2007,(2)
大事不好!和女友吵架了,她到现在还不理我,我该怎么办?在此跪求好点子。事情是这样的:我这人平时喜欢喝点酒,前两天,一时贪杯,喝醉了,头碰到墙上,一只眼睛成了“乌鸡眼”。女友规定我以后不能喝酒了。昨天一个朋友请吃饭,我一时兴起,又喝了两杯。这事被女友知道了以后,跟我大吵一架,再也不理我了,发短信不回,打电话不接,送的花也拒收,这该怎么办?我知道错了,可怎么向她道歉,请求她原谅啊?  相似文献   

9.
我的一个同学,别人总说她笨,说她不会有什么出息,在班里,她学习是倒数的,老师怀疑她智力有问题,因为她格外地用功,可就是什么都学不好。可她喜欢刺绣,她绣的花跟真的一样,老师说她,你看来只能当一个女工了。她果真没有考上大学。送我  相似文献   

10.
今天,笔者接到朋友一个电话,她似乎是用颤抖的声音在告诉我:我被选为单位的工会副主席了,我们见见面好吗?我一听,一下子眼睛有点湿润,像她这样的能先上一个大单位的工会干部,真不容易啊。她个性很强,工作能力也很强,特别肯吃苦。但不知为什么在单位里的人际关系较糟糕,她似乎没有朋友,她甚至感到自己在这个单位里已不能生存下去了。她好几次在我面前默默地流泪:“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办?我老是拼命的干,但上司不见得喜欢我,连老百姓也和我合不来,我该怎么做呢?”说着说着,泪又无声地流了下来。我当时的确不知如何安慰她,分析来分析去也分析不出一个名堂来,你说,她有错吗?工作那么努力又能吃苦,什么  相似文献   

11.
女人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朋友。她们站在马路边聊天,拉些无关紧要的家常,朋友突然发现了她手上的戒指,说:“你的戒指真漂亮,是他送的吗?”女人微笑着点头。那是枚银质的戒指,很薄,很小,造型独特,做工精致。朋友问:“哪儿买的?”她说哪儿也买不到,是他自己做的。顿了顿解释,是用旧戒指改的——  相似文献   

12.
她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厌恶他的,或者是上小学的时候吧。 学校离家远,每天,他都骑自行车送她,但就在那么一天,她对他说,你不用送我了。他很诧异,她却抬起固执的小脑袋,是的,你也不用接我了,我一个人能回家。他的眼神突然暗淡下来,点点头,骑着自行车走了。  相似文献   

13.
刘莎对黑色情有独钟。什么色彩都敌不过黑色的魅力。刘莎两次和我约见,都是一袭黑。她说黑,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深刻。恰恰相反,刘莎和我说话的时候,情绪是躁动的、不确定的。有时你只能听懂她的一句话或两句话,你并不知道她在这段话里想表述的清晰含义。这就加大了我的采访难度,因为她说后面这句话时很可能就把前面那句话推倒。幸亏她的三本著作放在我的面前,这是恒一的。不过还是有问题,她说话一付狠狠的样子,一点不给人面子,那天约会当场吓走了一个朋友。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却是善良多情而纯真。哪一个是她的真实呢?  相似文献   

14.
飘飘 《北京纪事》2009,(3):95-96
礼品是一种武器——表达爱意、改善人际关系、维持朋友联系,甚至收买人心的必备武器。一说到送礼,没有几个人不头疼不烦恼,到底送什么好呢?太贵,买不起;太便宜,瞧不起,太俗气,受不了;太怪异,送不了。朋友间常常被问到这种尴尬问题——帮我想想,我送点什么给她(他)?套用恶俗广告词——某某某,送亲戚、送长辈、送朋友、送领导、送恋人!真有这么好办的礼物一次解决所有需求,那可太好了。可惜,那是不可能的!随意到淘宝淘了一淘,还真让小编辑我淘到了宝!原来礼物可以很有创意!并且是创意而不怪异,还不赶紧随我看一看。  相似文献   

15.
正女儿喜欢自编自唱,通常围绕一个主题,将各种语言混在一起吟唱。有一天,她唱了一首只有一个词的歌,独自一人深情婉转地将这个词反复咏叹。我忍不住偷偷录下一段,保存至今。这个词就是"Entschuldigung"(德语:对不起)。也许是唱者无心,听者有意,想到成人世界的种种傲慢无礼,我感慨良多。几乎从女儿出生后开始,我就坚持凡事给她讲道理,所以她很早就懂得分辨是非对错。我意识到道歉的意义,则是在她上幼儿园以后。刚去幼儿园,女儿难免被人欺负。对方家长知道后,都会主动道歉——不仅是家长之间,而且家长对孩子,更要让孩子面对面,诚恳地说对不起,还送小礼物作为补偿,并邀请到家里玩耍,成为朋友。  相似文献   

16.
记得那是2004年秋,我的一个好朋友住院了,我听说后连忙提着水果去看望她。来到病房寒暄一阵后,朋友说:"你们这些好朋友不来,我一个人好无聊,全仗着这些东西陪我打发寂寞时  相似文献   

17.
社科文荟     
不久前,一位朋友生病住院。我去探望她,我去时她的病房里刚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大太,照顾老太太的是比她还大几岁的老伴,我不明白她身旁为何没有儿女,老太太说儿女不会照顾人,不如老伴知冷  相似文献   

18.
我女儿慧慧上小学四年级时,是个戴“三道杠”的班长。有一次,我见一个孩子给她买零食吃,就问:“你为啥给她买吃的呀?”那孩子说:“我爸爸在单位是个头儿,好多叔叔、阿姨给他送烟送酒。我想,这不是和我们在学校一样吗?我给班长买了吃的,以后要是淘气犯了事,她就不会去告诉老师了。”  相似文献   

19.
安宁 《可乐》2009,(10)
唐卡是我一个朋友的师妹。她能够千里迢迢通过朋友辗转得到我的联系方式,并为了工作投奔北京的我,足以看出她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强大能量。这个南方女孩打电话给我时,声音甜美到好似跟我同胞妹妹。无论如何,为了朋友的面子,我还是热情地答应在她来之前,将她的住宿问题解决。唐卡听  相似文献   

20.
城市幽默     
《社区》2001,(8):52-52
拍留念照 一位女士请她的朋友为她在希腊神庙的废墟前拍一张照片,以作留念,但她吩咐朋友,千万别把她的车子摄入镜头。 “为什么呢?”朋友问。 “因为要是那样,我丈夫准会说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