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四川省价格学会在成都召开了价格理论小型讨论会。会议主题是研讨治理整顿期间在价格改革、价格管理上如何贯彻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问题。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一原则提出的理论根据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党的五中全会决定再次明确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指导我国经济建设、经济改革,选择经济体制模式、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指导原则。作为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份的价格改革以及价格体制模式的选择,亦要依据这一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这是经济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国庆讲话中针对近年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的种种模糊认识,进一步阐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从而为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努力创造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把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的商品经济运行机制指明了方向。本文拟就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中的几个理论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劳动制度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劳动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目标模式和近期对策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这是经济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针对近年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的种种模糊认识,进一步阐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从而为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努力创造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把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的商品经济运行机制指明了方向。本文拟就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中的几个理论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正在对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进行讨论。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就是这场讨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要实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它的客观依据是什么?怎样在“计划调节为主”的前提下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以调动企业经营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步伐呢?这里谈谈我们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初步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是我国90年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主要目标,也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这样一个关系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必须在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的辩证统一中逐步求得解决。这里,仅就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几个理论性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经济改革大体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宏观体系的改革,主要是整个国家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变单一的计划调节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宏观经济体系。目的在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搞活整个社会的经济,改变过去那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不合理的状态。另一方面,则是微观体系的改革。这是因为宏观经济体系的改革是建立在微观经济体系改革基础之上,离开了微观经济  相似文献   

8.
从去年起,我们的工作重点已经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集中力量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要把国民经济纳入持久的按比例的高速度发展的轨道。调整国民经济,调整是关键,出路在改革。要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结构,必须实行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相应的体制。 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要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和“大计划,小自由”。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 1.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是多年来一直在探讨的大课题。中国几十年经济工作的实践,搞得好的和出现的问题,大都与能否处理好计划经济与市场的关系有关,成也由此,败也由此。目前,在改革的攻坚阶段,认识与处理好这个问题,也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企业集团的规模式垄断生产经营,在现阶段是我国实现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微观途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需要通过一种长期稳定的经济形式来实现,经济改革以来形成的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企业集团就具有这种作用。企业集团规模式垄断生产经营是国家宏观经济计划和社会微观经济市场有机结合的产物,同时,它又对国家经济计划的制订和社会市场动态的变化有巨大的反弹力。所以,企业集团在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过程中可以起到融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如何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近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如何全面地、深层次地认识和把握两种经济机制的实质、结构、功能及运行原理。作为一种尝试,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引入政治、意识形态等一系列和经济运行有密切关系,而又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因素,对改革前的中国经济进行社会学的分析。以期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拾遗补缺,提供新的视角和观察点。  相似文献   

12.
<正> 江泽民同志在国庆四十周年大会上讲到“关于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时,曾经强调指出:“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希望全党同志特别是经济工作者要为此付出艰苦努力,以求得这个问题的逐步解决.”笔者仅就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建国以来在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关系问题上理论发展的渐进性市场调节是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在本质上是计划经济与  相似文献   

13.
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机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当前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本文拟就计划经济与市场调整相结合的形式问题谈点粗略的认识。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在实践中的结合方式,应该取决于具体的经济发展条件。我国现阶段存在着多种经济成份,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场发展现状不平衡,各类产业、企业、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特点不同,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就会不同。就我国的现状,可以考虑以下三种结  相似文献   

14.
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的具体形式,按我的理解就是指二者结合的程度、方式和范围问题,这也是大家关心而又有争论的问题。 对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结合的具体形式,目前有以下几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一是“三主论”,即以计划调节为主,指令性计划为主,行政手段为主。这个观点与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思想是不相符合的。所谓“三主”问题并不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应有之义。而且,严格地说,“三主论”与我国改革前的计划体制是没有多大区别的。主张“三主”实质上就是要回到排斥市场调节的旧的计划体制上去。同时,10年改革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江苏经济要在80年代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江苏的形成或建立。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关键,又在于江苏市场的培育和完善。诚然,这个问题是全国性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曾多次寄语理论界、经济界,一再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把改革开放和不断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就是既要发挥计划经济在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合下配置资源和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的优势,又要发挥市场调节在实现优胜劣汰和增强经济活力方面的长处,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它科学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本质要  相似文献   

17.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二者相结合的效果如何可以说是检验和衡量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志之一。鉴于目前人们对其中的诸多问题认识并不一致,我们拟针对某些观点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18.
一、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必须实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弄清楚这个问题,是研究两种调节相结合的一个大前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大家都比较熟悉。这里,不打算从历史经验来说明两种调节结合的必要性,想着重谈谈下面几个问题。(一)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着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条件。这里所讲的经济条件,是指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或者说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大体上有五种提法:  相似文献   

19.
<正>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既要遵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遵循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有规律,这是企业改革应当坚持的正确指导原则。 国营企业的改革,经过了放权让利、利改税和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阶段,不断深化。这些改革,打破了过去那种生产、经营和分配高度集中统一的传统体制,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十多年来企业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特别是集体企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经济理论界围绕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最近一个时期,这种讨论又有新发展。比如,有人提出“第二次调节论”①,还有人把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的活动过程概括为“计划调节市场,市场调节企业”②,等等。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与这些见解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对这场讨论进行反思,寻找新的思路。本文提出用国家计划调节与企业计划调节相结合,即“双层计划调节”,代替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提法。这样做,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对现实经济生活有一定指导意义。期望就这一问题引起讨论,盼同行们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