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销魂”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历久弥新的文学主题,在诗、词、戏曲和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中都有所体现.它既代表一种情感范式,同时也是一种审美体验.宋词中的“销魂”,可以从文学源流、审美意象群以及美学意境三个方面展开多种维度的阐释和理解.销魂主题,是中国诗化思维和身体诗学的艺术呈现.  相似文献   

2.
“湖畔”诗派与儿童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畔”诗派以其爱情诗和抒情小诗闻名于现代诗坛,而其作品中总是洋溢着雅趣天然的“童心”美。本文试图从这一美学风格的产生原因、在作品中的体现及其历史价值等三方面,论述“湖畔”诗派对中国儿童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学》杂志,于一九八五年,开辟了“文学新苗”这一栏目。几年来的组稿实践和广大读者反映表明,当代儿童文学新苗真是可谓“人多势壮”,形成了一个“流光溢彩的群体”。 (一) 儿童文学创作中,新苗的作品,不论是题材还是体裁,都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作品具有相当水平。正如《儿童文学》一九八五年“新苗奖征文”评奖活动侧记中谈的,  相似文献   

4.
辽宁儿童文学走入新世纪,在回顾和肯定已经取得的辉煌成绩的同时,也在反观和校订自身存在的缺失。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状况,辽宁儿童文学创作在某些体裁、题材范围内显得寂寞。图画书和动物小说以其特有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质,在儿童文学的视域里受到高度重视,却是辽宁儿童文学创作的遗憾和停顿,培养和扩大图画书和动物小说创作人才队伍,期待向世界典范的图画书和动物小说杰作无限靠拢的作品问世,成为新世纪辽宁儿童文学再创佳绩的生发点与突破点。  相似文献   

5.
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虽然不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但由于它人物特征鲜明,形象千奇百怪,情节妙趣横生,曲折离奇,语言明快活泼、幽默风趣,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童真世界,表现出了童真稚拙之美、谐趣欢愉之美、变幻神奇之美等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显露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无穷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也影响了后世小说的创作思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突破以往的固有模式,在艺术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对之进行客观的总结,于今后小说创作的发展,应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概括地说,新时期小说在艺术探索上的收获主要在于: 一、“人学”内涵的廓大文学是人学。但是以往的小说在对“人学”的理解上是有缺欠的。绝大部分作品注重情节、故事,偏重铺写生活过程的外在层次,相对忽略了对人自身的深入探索,因而常常使作品中的人物缺乏独立的美学价值。“文革”中,“帮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更只是诠释特定政治概念的符号,毫无作为正常人的丰富  相似文献   

7.
说到冰心,人们会立即想到她的散文,她的诗,她的小说,以至于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如今的中老年读者,在自己美好的青春岁月里,大都有过迷恋冰心作品的颠狂日子。也许,有些人至今还在自己意识的深层,潜留着同青春岁月混化一体的醉人美感及心灵振颤的余波。其中,“冰心体”散文所引起的读者的感应,恐怕较之其他体裁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8.
“散文画”是叶圣陶在论孙福熙作品时提出的一个美学概念,他说:“孙福熙君的《赴法途中漫画》可称为‘散文画’,是一种综合的艺术作品.孙君那篇文章随意取所见,用画家的手段表现出来,而又不单是写实,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情思.”在这里,叶圣陶阐明了“散文画”的基本特征是“以文作画”,即在文学创作中,取一种综合的美学观念,借用绘画艺术的技法来抒情写意叙事,而不是刻板地摹写生活.叶圣陶的这一理论概括,为现代文学追求画意画境开了理论先河.尔后,丰子恺专门写了《文学与绘画》一书大力提倡“绘画与文学握手“,“绘画美与文学美的综合”.不仅如此,他还从中国诗、画发展史中究本探源,寻求文学与绘画相互交流的具体途径.郭沫若则从艺术的共同本质明确地引申出:“小说我说它是用文字表现的绘画.”由此可见,“散文画”与“综合美”的美学倡导,为小说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小说家自  相似文献   

9.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小说创作风格独特,“唯美”、“诗意”是其创作的典型特征。他在作品中展示苦难,礼赞面对苦难时人所保持的美的姿态。纯美小说系列呈现给读者一个充满了诗与美的苦难世界。但是,近于工笔式的写作手法,与现实拉开距离的苦难题材,颇有些神化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成为曹文轩创作的缺失之处。  相似文献   

10.
烟壶里的大千世界─—论《烟壶》的民俗美刘惠珍邓友梅曾经说过:“我向往一种《清明上河图》式的作品。”他说他的近作“都是我探讨民俗学风味的小说的一点试验。”他致力于这样的美学追求:“文学艺术本身,它也有它自己的任务,反映生活,塑造人物。从你的文学塑造中,...  相似文献   

11.
哥特小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受到文学评论界的青睐,人们抛弃哥特等于恐怖的固有理念,认为哥特小说的体裁、关学特点、性别意识等都具有研究价值。文章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奥多芙的神秘》中的美学话语“崇高”,从而发现作品中的“崇高”其实是不平等权利结构的体现,进而看出作者借小说向男权社会的话语提出的质疑。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学的趣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天性是快乐的,提供给少年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也应是快乐的,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高尔基说:“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确是一句至理名言。因为,孩子们总是喜欢阅读那些充满趣味性的作品,厌恶那种枯燥乏味的东西。所以趣味性就成了儿童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它也是儿童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电视被称为继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之后的“第八艺术”.在十几年的电视编导工作中,深感电视专题片是一门综合新闻、艺术、文学的“家庭艺术”.而它的解说词是一种用语言来表达电视片内容的文学体裁.然而,由于它的“不能脱离画面”而独立存在的特殊性,久久地被排斥于文学作品之外.近几年来,虽然已有一些解说词独立发表,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尚待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语言艺术各类别的统称,按照文学体裁“四分法”的分类方式,诗是与小说、散文和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文体,但这一“并列”并非是平等的,诗的性质可以说是一切文学乃至艺术的精神蕴含。黑格尔说:“诗比任何其它艺术的创作方式都要更涉及艺术的普遍原则,因此,对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子夜》之后,形成了一个创作方法、美学原则以及风格等与之相近的小说流派——“社会剖析小说”。作者从小说的内部要素及其联系出发,对这个流派作品的表层模拟、因果认识和价值判断三个层次,分别作了具体阐释和分析,然后从这个流派的整体总论它的文学意义,肯定它是中国现代文学诸流派中成就最高的一个,预言在呼唤表现社会历史的史诗性作品的今天,有理由期待“社会剖析小说”所确立的美学原则的复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美学里,有阳刚美和阴柔美的分野.前者如雷霆轰鸣,长风出谷;后者如云霞舒展,泉流幽咽.反映在文学上,就形成了豪放与婉约两种不同的风格流派.孙犁的小说较多地继承了阴柔之美,他往往用“生活的诗”和美来反映时代风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很多读者都有这样的感觉:孙犁的小说,象一幅水汪汪的淡墨水彩画和带露的鲜  相似文献   

17.
近二十年来,我国文坛上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诗化微型小说,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诗化微型小说与一般微型小说不同,它有自身的美学追求,呈现独特的审美艺术特征:情节淡化,具有诗歌般浓烈的抒情性;刻意营造诗意氛围,追求意境美;语言的诗化,使作品增强了诗的意味、情韵。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把文学喻为社会的镜子,但这决不意味文学只是消极地机械地反映生活。任何一部(或一篇)作品,乃至一首小诗,都会体现作者对他所描写的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表现他的爱憎感情。作为我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的《诗经》,就鲜明地显示了这样的特色。古人云:“诗言志”。所谓“言志”即指诗人通过作品所表露的对于社会人生的态度。有人把这态度概括为“美”和“刺”。据此,则可将诗分为“颂诗”与“刺诗”两种。《诗经》中的  相似文献   

19.
阅读残雪的小说,需要寻找区别于传统阅读方式的可行性途径。残雪把自己的小说定位为“诗小说”,可以从她的创作历程及其小说的艺术特质中找到依据。在残雪的小说中,“诗”与“小说”的结合既表现在内容层面,也表现在风格层面,“诗小说”是残雪创作独特性的真实内核,也是其文学世界最生动的呈现。残雪的“诗小说”与其文学观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她处理真实的方式是荒诞化和呈现现实的不确定性,与现代主义诗学的基本观念相契合。这也是其“诗小说”观念的内核。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内向性”、“主观性”是现代派小说反叛传统的主要标志,那末“客观化”则是它的又一显著特征.现代派作家所强调的“客观化”,指的是作者不在作品中露面,不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个性.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保持中立、客观、冷漠的态度.早在上世纪中期,福楼拜就主张小说家“不该暴露自己,不该在自己的作品里面露面,就象上帝不在自然中露面一样”.在他看来,小说家对于他的小说,就象“宇宙中的上帝,既无所不在,又无处可见.”小说应使人感觉到”一种暗藏的、无限的中性.”本世纪初,托·斯·艾略特从象征主义美学原则出发,倡导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