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史,无疑必须体现世界的观点。所谓世界观点,是针对地区或种族的观点而言的。它应当排除地区或种族观点的偏見,全面而如实地考察世界各地区、各国家、民族的历史。但是直到现在,一部完好的、真正用世界观点写成的世界史,似乎还不曾出现。自古以来,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它的世界史家。世界史的概念,如果不苛求这个概念的涵义,并非从近现代才有的。远在人们还不知道世界有多大、多广以前,就已经有过为世界、为天下写历史的史家。希腊后期的波里比阿,著《历史》四十卷。他把这部卷帙浩繁的史书,看做是为“全部有人类栖息的世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历史性的变迁。从非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已经在实践层面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在理论层面上还不能说有突破性的建树,因而难以给实践提供强大的自觉性动力。因此,实践迫切地需要理论。令人兴奋的是,最近,对于社会结构转型的总体性理论描述——一种社会哲学视野的“从领域合一到领域分离”的新理论(参见王南湜新著:《从领域合一到领域分离》),显示出某种对于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伟大变革从理论上予以全面地、科学地理解和阐释的征兆。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史中的现代化迟缓原因问题的探讨,在方法论上抛弃了简单的“外因论”和“内因论”,试图从更广阔的视野上来把握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以罗荣渠先生为代表的“现代化新论”断定,中国现代化的迟缓是中央集权的王朝统治结构的自身衰败过程和“半边缘化即半殖民地化过程”的结果。实际上,如果从时间规定性的角度看,中国现代化迟缓的原因可分为两类:19世纪中叶以前,其原因完全存在于中国社会内部,而19世纪中叶以后,则是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三日至二十一日在昆明举行。会议期间,学会理事长、武汉大学副校长吴于廑教授应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邀请,向云南省史学界作了题为《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学术报告。本文系根据报告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5.
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世 《天府新论》1998,(4):33-37,55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理论界引起了重视,并有一些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不少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笔者试论其中三个问题。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与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的关系由于黑格尔的历史观是马克思的历史观的理论前提之一,“世界历史”是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重要范畴,这自然使研究者们在探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时,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在“世界历史”理论方面的异同,给予相当多的注意。这是必要的。只是应更为深入一些,更为全面一些。研究者们都注意到了二者在唯心与唯物、是不是“欧洲中心论”等方…  相似文献   

6.
搞清楚“历史发展规律”、作为总体的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各个民族或国家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以及资本主义与“世界历史时代”之间的关系 ,是正确、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的历史和逻辑的前提 ;“跨越”思想并非是马克思对所谓“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 ;“跨越”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的结构及其演变发展规律认识发展的逻辑结果 ,而绝不是他基于对人的价值的考虑  相似文献   

7.
1978年学分制再次进入我国高校,先是试行后是推广,大有取代学年制之势.但令人遗憾的是,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学分制,各高校十年实践,十年辛劳,却被许多教育工作者评价为“事倍而功半”.不仅没起到激励教师的作用,学生也大多认为“根本没有触动我们的学习”,学分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大家都在思考学分制的出路.近年随改革的全面推进,高教改革再次受到重视,许多高校再次提出把实行“完全学分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应当如何认识学分制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的学分制应特在哪里,如何才能发挥学分制的优越性促进我国高教改革,这是目前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
程小牧 《河北学刊》2003,23(6):133-135
研究 2 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对当代中国文论建设有何意义 ?通过对其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流派影响的深入研究会对我们有何启发 ?这些思潮进入中国后有怎样的文化过滤和文化移植 ?这种文化的理论旅行在新世纪中国文论转型中有怎样的意义 ?这些都是必须弄清楚的。在我看来 ,研究 2 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的关键在于 ,在研究各种西学“主义”时 ,力求弄清其思想文化“语境” ,追问这些问题是怎么来的 ;它们仅仅是西方的问题还是人类的共同问题 ?是国家民族的本土问题还是全球性的问题 ?是现代性文论问题还是后现代性文论问题 ?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索 ,将有助于新世纪中国文论批评的借鉴和自我反思 ,并对我们的文化理论策略和文学理论价值维度的确定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 ,主持人特组织了部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金融政治经济学的新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政治经济学是现代金融理论最近兴起的前沿课题,它通过对依附在证券上的权利产生及运作机理的分析,从新的角度揭示了金融资产定价是如何确定的,金融市场是如何演进与发展,金融市场秩序是如何形成等方面的问题,并由此来研究投资者之间权力的冲突与协调,研究权力规则生成环境、权力规则演进与变化对金融产品的设计、金融组织的确立、金融管理风险等方面的影响。本文对目前金融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作基本介绍,同时也为金融学的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的四十二年,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而且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世界历史。特别是已经从这里起步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正在和即将把这种影响提高到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这一步必定比过去更伟大、更壮观、更深刻。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对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将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彼得.伯克(PeterBurke)所尝试着从事的把西方历史思考纳入世界背景之下的工作,是一项重要的课题。这是一项概念化的工作,他进行历史思考的历史背景实际上也就是西方的背景。在伯克看来,西方历史思考的独特性大致与西方文化的独特性相同,而历史研究的“专业化”是西方史学的标志,这事实上意味着决定了资本主义历史思考模式的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4.
经济特区在国际上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和类型,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自由过境区、出口加工区、科学工业园区等,最早的经济特区是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它们产生于400多年前地中海沿岸商品经济最为活跃的国家。世界第一个经济特区是1547年意大利在热那亚湾建立的莱戈恩自由港(有的资料说,意大利的里窝那是最早的自由殊)。从第一个自由港问世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是世界经济特区发展的第一阶段。其间共有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75个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人类思想和实践共同走向的新视角探讨了以人为本的世界历史意义,认为以人为本是全世界各民族共同的思想资源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思的实践人学思想,同时借鉴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积极成果而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整合和提升。以人为本体现了全人类共同的历史走向,是当今世界呼唤人类价值和良知,谋划人类未来发展的最强音。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的潮头,提出并坚持以人为本是对世界和人类发展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世博会是全景式地反映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当代科技成就与发展前景的全球性盛会,是体现世界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和、反映人类思想最新结晶与发展方向、记录全球文明发展轨迹与成就的历史性坐标.世博会不是一个城市的博览会,它更是全国的、全球的博览会.世博会的真正基础一直建立在"时代的希望与欲望"之上,它代表着观众的热情,能折射出一个世纪的历史动态.研究世博会,必须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全局来考察.只有把握世界的整体发展,才能揭示世博会的进程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科学思维的对象是以自然为中心的物质世界,是认识物的方法;历史思维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生活世界,是认识人的方法.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从自然界认识中所得出的一般世界观和辩证法的概念、规律直接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以科学思维去涵盖甚至代替历史思维,导致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活动中的简单化、机械论倾向.生活世界虽然是整个自然世界的一部分,但更是由人的实践所创造的新质世界,适用于整个世界的一般概念和规律对它的解释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应当以实践论为基础,以表达生活世界内容的范畴和规律为框架.建立一个新的历史认识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对于世界历史研究有其重大的理论建树.列宁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紧紧围绕资本逻辑来分析世界历史,另一方面又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进行新的探索,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列宁研究世界历史是和时代问题的分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研究时代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制定正确的策略,并根据时代的走向确定具体的发展道路.列宁在对时代进行一般性研究的基础上,尤其对帝国主义时代作了非常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这正是列宁世界历史观和时代观的重点和核心所在.尽管我们今天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于列宁当时所面对的社会环境,但其研究的方法论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世界历史和时代仍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坚持唯物史观,从对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把握规律性,进而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的思维产物,体现了战略家和哲人的世界历史眼光。表现了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历史进程的自觉把握。我们在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候,绝不应当忽视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不平衡是世界历史整体的基本属性之一,表现在人类社会的多样性、整体结构的不规则性、非线性的因果关系、持续的动态过程等方面。重新认识不平衡性对于历史发展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把握世界历史整体的本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