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内蒙古大学副校长胡钟达教授应广东历史学会的邀请,在暨南大学作题为《试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兼评五种生产方式说》的学术报告。胡钟达教授认为,在马克思看来,“亚细亚生产方式”就是“亚细亚生产方式”。它既不是原始公社的生产方式,也不同于西方古代的奴隶制的生产方式或西方中世纪的封建制的生产方式。它是东方前资本主义时代一种具有本身特点的阶级社会的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2.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两种社会形态说是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讨论中的诸多说法之一。它认为:“亚细亚所有制形式——即土地公有或半公有的农业村社制度,既可以存在于原始的无阶级社会中,也可以存在于后来的阶级社会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文中提出的“广义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及其历史延伸形态”的观点,很是耐人寻味。试就这种看法谈几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互十年代,马克思处于经济学研究的需要,运用辩证逻辑的方法,对当时他并无清晰认识的父系氏族社会,农村公社所有制,以及某些共有共耕的历史资料加以抽绎,推演出一个原始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演进序列中的第一阶段。但是,这个概念在马克思以后的论述中都不明确,也无法在五大社会形态、或阶级社会经历的三个历史时期的某个阶段里找到位置。国内外学者讨论了半个多世纪,出现了“原始社会”说,“古代东方奴隶社会”说,“特殊社会形态”说,“农村公社”说等多种解释,迄今未能形成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奴隶制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五种基本经济形态之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曾用过“亚细亚的、古代的”,“古代社会、东方社会”和“亚细亚古代、古典古代”几种不同的概念来表述。这几种不同的概念,实际上是说明一个问题,说明奴隶制社会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古代东方类型,一种是古代希腊罗马类型。恩格斯在《美国工人运动》一文里说:  相似文献   

5.
论傈僳族耕土地形态杨光民本世纪50年代前,云南省怒江地区傈僳族的社会形态,据《云南少数民族》一书介绍是:“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农村的阶级已有了分化,但土地占有还不太集中,尚存在着较浓厚的原始公有制及家长奴隶制残余。伙有共耕制是怒江傈僳族社会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6.
黄玉顺 《学术界》2022,(7):43-52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本义是指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第一种历史形态即原始社会。因此,“亚细亚生产方式”并不是一种特殊主义的叙事,而是普遍主义的叙事;不是一个共时性概念,而是一个历时性概念。就其普遍性而论,作为归纳诸多不同民族历史的一种抽象,“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是“公有制”与“专制”的结合,它与中国历史的实际情况不可能、也不应当简单对应,既不能简单对应于“周秦之变”以前的封建制度,也不能简单对应于“周秦之变”以后的帝制。就其历时性而论,“亚细亚生产方式”既然是人类社会的原始形态,就不应当、也不可能是人类社会的现代形态和未来形态。根据儒家正义论的原理,寻求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不可能、也不应当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在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中,主张马克思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不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一个时代,而是两个时代,即两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论者,有两派论点。一派论者认为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原来指的是原始社会。后来,在摩尔根发现氏族制度之后,马克思把亚细亚生产方式放到阶级社会之中了。亚细亚生产方式实际是特殊  相似文献   

8.
论西方与东方奴隶制的差异──对“扶南封建论”的续答辩陈显泗在柬埔寨古代历史发展中,围绕着奴隶制与封建制轨先轨后的问题,主张由奴隶制依次向封建制发展,被主张先封建制后奴隶制的“扶南封建论”者指斥为把马列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奉为一种公式”,并用这...  相似文献   

9.
<正> 问:人类历史的发展要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是其低级阶段),这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半个多世纪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界已成定论,为何你独持异议? 答:从1981年以来,我连续发表了《试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兼评五种生产方式说》、《再评五种生产方式说》、《论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中国史学界关于社会经济形态问题的讨论中,似乎已“吹皱一池春水”。但我个人这里绝非风源。从50年代后期  相似文献   

10.
夏、商、周(本文所论限定为西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政权,制造发达的青铜器,创造并使用文字.先进的中原华夏文化向周边地区浸润传播,同时也不断吸收周边各族的文化.这种双向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我国古代民族的融合与社会的进步,对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劳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历史前提,也是一切历史的前提。氏族制度解体以来,劳动成了被压迫阶级的事情,最强大的生产力也就是劳动阶级本身,因此生产力的每一步解放,必然表现为劳动阶级的解放,生产力的解放和人的解放是一致的。 奴隶、农奴和雇佣工人是三个劳动阶级,而奴隶制、农奴制和雇佣劳动制又都是所有制,“因此,被压迫阶级的解放必然意味着新社会的建立”,“这个阶级的名称、社会地位改变了,农奴代替了奴隶,而他自己又被自由工人所代替”,社会形态也就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  相似文献   

12.
当李亞农同志发表“中国的奴隶制与封建制”和“周族的氏族制和拓跋族的前封建制”以后,一九五四年我會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出版消息”上著文評介。当时国內历史学者却报之以沉默,而国外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学者却把“中国的奴隶制与封建制”譯成了外文出版。最近兩年来,李亞农同志又繼續发表了“殷代社会生活”和“西周与东周”,并將过去出版的三本著作不断地加以修訂。正如他在“西周与东周”的序中說:“中国的奴隶制与封建制”、“周族的氏族制与拓跋族的前封建制”、“殷代社会生活”“在出版之后,承各方面的朋友們同志們好意地指出一些或大或小的錯誤,因而在重版之际,都有所改正”。作为一个中国历史科学工作者来說,李亞农同志把他多年辛勤鑽研的結果貢献給中国历史科学的  相似文献   

13.
略论楚国的社会经济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楚国的社会经济构成,史学界向来存在不同的意见,有奴隶制说,也有封建制说。我觉得,有的社会经济组织,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可以“适应千变万化的耕地占有关系”,“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和典范”。它既可以适应奴隶制,也可以适应农奴制。如此大题目,当非一篇短文所能奏功。本文仅就其经济构成和阶级构成路于概述,冒昧提出浅见,求正于史学界。一、经济构成分析列宁说过:“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社会有许多名称各异的奴隶 ,如希腊罗马的“古典奴隶” ,斯巴达的希洛人 ,新巴比伦的“曼达图”以及中国凉山彝族奴隶 ,他们的存在充分说明了“古代劳动奴隶制” ,“东方家庭奴隶制”是两种充分发展的奴隶制度 ,原始公社制解体后的社会是奴隶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 ,奴隶制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是“第一个共产主义理论家”,这个观点在国内外的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学说史)著作、文献中广泛流传,从未遭到过应有的批判。这是应该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是古代希腊奴隶制的思想家、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在其最著名的《共和国》(或译《理想国》)一书中描述了他理想的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在他的理想国里,奴隶不算是社会的成员,被列入和牛马一类的生产工具——只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柏拉图把社会成员划分为三个等级或者说三个阶层。第三阶层即国家的最低层,柏拉图把它称作“艺工阶级”(或“艺工阶层”),是由农民、手工艺人、小商人等自由民组成。他们从事一切劳动。柏拉图把他们统称为“民间艺工”。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内含着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精华,它凸显了一种从当下的经济现实出发最终走向人类自由的哲学思想,我们切不可把它简单地等同于经济逻辑。当马克思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界定为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时,他重点在于强调这一过程的客观规律性。只要站在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角度,我们就不难看出,马克思在社会历史阶段问题上的“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在思想本质上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7.
以马克思的亚细亚所有制理论来考察夏商周社会 ,可获得三点认识 :1 就纵向看 ,夏商周是前后递兴的三代 ,而从横向看 ,夏商周三族是在黄河流域不同地点兴起并在差不多时期内进入亚细亚奴隶文明时代的 ;2 夏商周文明与西方奴隶制文明具有鲜明的不同 ,其不同的特征在青铜器、宗教礼仪、文字、城市诸文明要素中有显著体现 ;3 夏商周文明跟中美洲文明、南美洲文明有共同之处 ,从而构成了与西方奴隶制文明截然不同的两种世界文明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在国内外学术界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马克思所讲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属于何种社会经济状态?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论述的“亚洲社会”的特征是否符合东方各国的历史实际?马、恩在晚年有没有改变关于“亚细亚形态”的观点?对于这些问题,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众说纷纭,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我们认为,要使这个重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社会发展的道路进行再认识,审视的目光首先对准了社会历史演进的“五形态论”.有人提出,它是一种典型的“单线发展论”,根本不成其为普遍规律,应当代之以“三形态论”(即关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的理论).这里涉及到一个方法论问题,有必要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奠基人和开创者。郭老史学体系的主体在中国古代社会。他认定中国古代存在过发达的奴隶制,而因曲解“亚细亚生产方式”所得出的东方不发达奴隶制社会说难以成立。郭老的史学体系还涉及到中国封建社会,认为它是各类封建社会中最发达的一种形态,呈现出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变动状态,具有长期性、曲折性,反复性的特色,但绝非“长期停滞”。郭沫若史学体系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不容忽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