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若望,一位外国传教士,能够在大清朝中官居一品,而且皇太后认他作“义父”,皇帝尊他作“玛法”(满语“爷爷”)。他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使至高无上的大清皇帝对他如此膜拜尊崇呢?  相似文献   

2.
轻木 《女性天地》2007,(7):45-45
这是一部外国电影。一个大山里的女子,是个盲人,她从未见过大海。一天,她在自己的屋前遇到了一位地质工程师。工程师是一位高大帅气的男人,他被女子的清纯打动,更倾心于她的忧郁神情。他们恋爱了。  相似文献   

3.
《金色年华》2007,(6):40-41
在红军长征队伍中,有一位传奇的外国人。他就是英国传教士勃沙特(汉名薄复礼)。勃沙特是瑞士人,后随父母移居英国,供职于基督教会。1922年10月,英国基督教会派25岁的勃沙特前往中国,在贵州境内镇远、黄平、遵义一带传教。勃沙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根据孔子讲的“克己复礼”,取了中文名字“薄复礼”。  相似文献   

4.
以画说世     
捐赠与尊严 某次赴乌干达的国际志愿者活动中,热情真挚的中国志愿者下车便给“苦孩子”们发东西,却被外国队友严厉喝止。后来中国志愿者看到:外国队友组织孩子们有序地卸车,然后和“村支书”一起,把码放整齐的捐赠物品作为劳动奖励分发给孩子们,没有“干活”的孩子则要给大家唱支歌才能得到“奖品”。见此状况,中国队员似有所悟。  相似文献   

5.
2011年春节期间,在中国人阖家团聚的大喜日子里,居住在郑州市红专路附近的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位英俊的中国小伙和一位头发花自的外国老汉喜气洋洋相伴出行的身影,那亲热劲儿俨然一对祖孙。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一老一少根本没有血缘关系,年轻小伙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外国老汉则是来自英国的瑞士人,他们实际上是一对忘年交好朋友。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期刊登了一篇题为《外国移民追逐中国梦》的长篇调查,并用明确的结论来解读在中国的新现象:对来自全球各地越来越多的移民者来说,中国是一个有着无穷机遇的地方,一个私人企业能获得回报的地方,一个普遍存在宽容的地方。目前,在中国长期生活着45万外国人。越来越多来华寻梦的外国人群被亲切地称为“洋漂”,恩德桑乔先生正是“洋漂”大军的一员。  相似文献   

7.
林丹和谢杏芳是羽坛“神雕侠侣”,外国媒体眼中的“中国版小贝和辣妹”,他们原本梦想着在北京奥运会上双双夺金,并以此作为最好的结婚礼物送给对方,但谢杏芳的意外落败(林丹夺金,谢杏芳获得银牌)给两人留下了遗憾。  相似文献   

8.
吴文藻先生是1923年怀着“教育救国”的志愿,由清华留美预备学校送往美国留学的。1928年,他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和“最近十年最优秀外国留学生奖”。1929年年初回国,受到清华和燕京两个大学聘请。因其未婚妻谢冰心在燕京任教,他就进入了燕京大学的社会学系。  相似文献   

9.
张研 《中外书摘》2007,(9):40-41
奥林匹克运动传入中国在晚清激烈的社会变革中,洋务派编练新军,引进西方兵操,首开中国近代体育之先河。其后的洋务教育,对西方体育的传播起了更直接的作用,福建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北洋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广东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和湖北武备学堂等十多所新式学堂,均仿照外国同类学校开设了体育课,内容有击剑、拳击、跨栏、跳远、跳高、平台、木马、足球等。  相似文献   

10.
刘轶瑶 《公关世界》2010,(12):36-37
铁嘴钢牙、百问不倒,自有一派从容风范一那是镁光灯下与一众中外记者对答如流的刘建超。他义正词严、立场坚定的样子在外交部新闻发布厅出现了近7年,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脑海中。连与他“纠缠”经年的外国记者也由衷感叹,“他是中国年青一代官员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艾晓丽 《公关世界》2008,(10):12-13
事情追溯到两年前,2006年11月1日,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签署了一项新的媒体政策(《采访规定》):为了“便于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中国境内依法采访报道,传播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从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0月17日,外国记者在华采访,不再必须由中国国内单位接待并陪同;赴地方采访无需向地方外事部门申请,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这是指行业与行业之间区别很大。其实中国与外国很多礼仪方面也是有天壤之别的,若不知外国佬在谈生意、做买卖、待人接物、起居言谈、应酬往来的习俗,闹不好就会开出叫人哭笑不得的“国际玩笑”来。为此,集团为最近参加欧洲几个展销会的人员进行一系列的礼仪培训,听  相似文献   

13.
英国人期盼“新年红火’’苏格兰等一些地方,新年夜,人们期盼着有敲门声。开门时,人们可以看到一些涂着黑脸蛋的孩子们走进来,他们什么也不说,径直走到壁炉边,将一堆煤投进去,取意“新年红火,生活幸福。”然后孩子们一边唱歌,一边用刷子将壁炉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时主人要拿出钱米分给勤快的孩子们,有点像中国的“压岁钱”。  相似文献   

14.
林文月 《中外书摘》2008,(12):76-78
七年前,我获得访问外国学界的机会,在英、美及日本各停留一个月。在大庭广众之间寒暄,本是我最不擅长之事,但那三个月的访问旅行,偏偏就是最多那种令人腼腆尴尬的场合,而且有许多场合是特为我而举办的。有几位陌生的外国学者,经人介绍后竟然睁大眼睛说:“啊,你就是那个很会喝酒的林文月吗?”更是令我哭笑不得。我就是很会喝酒的我吗?无论如何,“酒名”竞流传至海外,真是始料未及之事。  相似文献   

15.
柳影 《当代老年》2009,(4):30-30
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外国邮政机构纷纷把自己的牌子堂而皇之地挂到中国领土上。当时,英国人一手控制了中国海关(英国人赫德在中国任海关总税务司48年)。他们得寸进尺,竟然想再控制中国邮政,其理由是“中国没有邮政局”。  相似文献   

16.
“九磅”与一个英国姑娘的故事文/梁红英图/小卉李庚志,乳名九磅,中国久负盛名的情报专家李克农将军之孙。1983年,九磅与英国女子Jane相恋,其间历经波折以至惊动中英上层人物。结果,真挚的爱情战胜了一切。1983年1月的某一天。当时上海信托投资公司总...  相似文献   

17.
谢浩 《城市》2008,(3):40-43
中国近几年来用于建设方面的投资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且增幅很大,每年均以8%~9%的速度递增。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许多重要的建设项目纷纷上马,而其中大部分知名项目却出自外国设计师之手,例如:北京国家大剧院“水蛋”的设计师是法国的保罗·安德鲁;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馆“鸟巢”的设计师是瑞士的雅克·赫尔佐格和皮埃尔·德梅隆;  相似文献   

18.
荐书录     
《中外书摘》2010,(11):46-46
费佩德,一个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美国传教士,其所拍摄的大量杭州老照片大致可分为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介绍西湖周边包括山林、运河、钱塘江等自然风景的照片;其次是介绍杭州城里学校、佛寺、道观、  相似文献   

19.
《公关世界》2009,(1):3-3
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让全世界都感到了寒冷:习惯被人艳羡的金融行业一下子迎来了艰难时世;号称社会主流的中产阶级重新成为无产;中小企业如骨牌般倒下,大企业则依靠“瘦身过冬”;人才市场里的简历越来越厚,前来招聘的企业却越来越少……外国学者纷纷惊呼1929年的金融梦魇重新出现,中国学者则指出这对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显赫的学问。在王朝时代,历史编纂学是显学。而现在经济学是显学,历史学则成了无人理睬的“丑小鸭”。中国如此,外国也差不多但是,2003年,英国出了一本研究上海的历史专著《帝国造就了我》,却得到了专业杂志和通俗媒体的一致好评:“《帝国造就了我》是对鼎盛时期的上海的引人入胜和精妙无比的生动写照。(”《亚洲书评》)“多么奇特而英勇的一个人的肖像。(《星期日时报》)“一段令人神往的帝国回忆……值得一读。(”《格拉斯哥先驱报》)“今年最引人入胜的关于真实生活的书籍之一。”(《南华早报》)创造这一不凡成就的年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