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案例笔者近日从一位朋友那儿得知:在一个青年学生群里,大部分非中高职贯通、非中本贯通专业的中职生计划毕业后考大学。有的同学憧憬着在“三校生高考”中“冲一冲”,考入本科专业,比如小C同学。可中职一年级的他一边憧憬着考取本科,一边又纠结“我要冲一冲吗”“万一考不进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一盒润肤霜     
我的抽屉里有一盒润肤霜,每当我看到它,仿佛感到老师那双温暖的手在抚摸着我。一天上午第一节课,班主任吴老师刚走进教室,学习委员气冲冲地说:“老师,又是雅婷同学没有完成作业。”我早知道  相似文献   

3.
【案例一】 那天,我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突然,同在批改作业的张老师十分气愤地说道:“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得了,作业都要请人做!”只见他很快找来一位学生,不由分说地劈头盖脸一顿狠批:“你知道帮别人做作业是什么行为吗?这叫帮助同学吗?你这是拖人后腿……”  相似文献   

4.
今天升旗仪式结束后,同学们到了教室,班主任赵老师说:“今天要表扬张吴瀚同学,他是我们班第一个拿到稿费的同学,他积极写话,大家要向他学习哟!”赵老师对我说:“下课时,到我桌上拿稿费单,再跟你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5.
中午,在校园里,小寅从后面赶上我,问:“老师,这是你女儿?”“是呀!”我笑了笑,因为他一脸甜甜的笑容,完全不像前日我见到的,他站在班主任前,目不斜视,不屑一顾,老师问一句,他回上好几句。  相似文献   

6.
“又是作文课!”“我最怕上作文课!”语文教师每当听到这些话心里就很难受,不知所措。学生经常是到交作文的最后一天敷衍几句应付老师,有的老师催几次也不交。真是让老师“头痛”学生“头痛”的教学呀,什么才是医“头痛”的良方?笔者一边实践,一边反思,悟出以下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7.
辛明 《社区》2008,(30):18-19
教师节前几天的一个早上,5岁的小培炎不想去幼儿园了。他躺在床上,噘着小嘴,气呼呼地对妈妈说:“XX小朋友的爸爸、XX的妈妈给老师送了好多东西,你们要是不送,我就不去幼儿园了。”  相似文献   

8.
临近儿子生日时,我对台灯下埋头写字的小背影问道:“你想要什么生日礼物?” 儿子转过身来,还我一张笑脸,继而摇摇头说了声“我不知道”,然后接着去写作业了。好像最重要的,只有他的作业。儿子的用功表现,与他班主任老师几天前的一句表扬有关。  相似文献   

9.
举手真难     
“上课一定要敢于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上课前几分钟,我暗暗地下着决心。“嗨,举就举呗!不就是读读课文或回答问题吗?有什么可怕的!”快上课的时候,我又故作轻松地想。上课铃响了,我的心不禁一怔。几分钟后,景老师提问了:“哪位同学能有感情地将《凡卡》这篇课文朗读一下?”教室里静得出奇,连同学们的呼吸声都能听得见。我的心突突地跳个不停,我偷偷地向四周看看,有的同学低头默坐,有的同学摆弄手指,有的同学扯着衣角。只有李佳秋、刘乐园等几个朗读水平高的同学举起了手。我多么希望有一个与我朗读水平差不多的同学举手啊!哪怕只有一…  相似文献   

10.
作为学生,每天都要面对老师。我们和老师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非常有趣:情谊在不断加深,矛盾却时有发生。所以,有的同学爱老师,有的同学烦老师,甚至有的同学还会恨老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与老师相处呢?下面就来听听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五年级同学与老师的“零距离沟通”吧。  相似文献   

11.
在《爱的教育》里,我看到老师与学生是朋友式的交往着。学生就是老师的孩子,哪个学生病了,老师是必定要去探望的,这是当老师的责任,不存在值不值得的问题。想起前几天,班级里的兴年手断了,我买了些水果准备和班委们去他家里探望。还没去之前,学校里的其他老师就在旁边泼冷水:“去干什么呢?根本就不值得那么关心学生,他们都是忘恩负义的人。假若你不再教他们了,在路上碰了面,叫你一声‘老师’都是妄想。再说,每逢有学生病了,带他们去看完病,有几个会对你说声‘谢谢’?又有几人会还给你钱?”我颇不以为然,我去看望学生,因为我是他的老师, 我想知道他过得好不好,我只想让他知道我很关心他,全班同学都在为他着急,希望他早点好起来,仅此而己,此外,我并没有过多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吃蛋炒饭     
前天,我们班的营养午餐是蛋炒饭。生活委员从外面把饭桶推到教室里,刚一打开盖子,一阵香味就飘了进来,再一看,黄的是玉米、松子,红的是香肠、萝卜,绿的是青菜、绿豆,引得大家口水直流。大家齐声喊道:“哇!今天吃蛋炒饭!”教室里又热闹起来。有的同学说:“我要多吃一点,刚才跑步跑得快要累死了!”有的同学说:“我早上吃得很少,现在要吃三碗。”生活委员还没有把饭盛好,王家俊就说:“肚子饿死了!”他一边敲碗,一边等着。他看见孙豪这个生活委员刚分好饭,就飞一样地跑到饭桶前,盛了一碗饭,满满的,像小山一样。过了几秒,几十个同学“哗”地冲到…  相似文献   

13.
困惑     
天渐渐的暗下来,路上的行人,也变得稀稀落落的。“小同学!小同学!”这样的呼唤,使正匆忙往家赶的我停下了脚步。叫我吗?是谁在叫我?我顺着声音看过去,原来是两位老人。我打量着他们,他们相貌很普通,衣着也很寒酸,像是外地的民工。我以为他们要问路,马路上不断驶过的汽车声音让我很难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但很快我明白了他们的意思,他们希望我给他们一点钱,因为他们没钱吃饭。我感到非常难办。给还是不给?从小爸爸、老师就教育我要乐于助人。但我又看到电视中很多有关“乞丐”行骗的报道,也听说过有的“乞丐”一边苦苦向人乞讨,一边又在饭店大…  相似文献   

14.
无声的对话     
新的学期开始了,新接手一个班。星期一上午,我还是像往常一样要批改学生双休日写的周记。当我打开吴肇靖同学的周记,在吴肇靖同学的周记下面有一篇他父亲读完女儿周记后的点评和提出的希望。还记得那天他写的是一则“老爸的话”,行文中有个词不够准确,我习惯性地把它圈出改过来,然后和以往一样在周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老师的话:“在老爸的话中老师读出了你父亲对你的爱。肇靖同学。你是幸福的孩子。”写完,我就把本子发下去。  相似文献   

15.
虫子,虫子     
谢天慧 《新少年》2010,(7):70-70
暑假里的一天,爸爸给我拿来两颗巧克力,让我吃完,休息一会儿再写作业。 于是,我剥开一颗,把它送到了嘴里。巧克力的味道十分甜腻,我一边享受着美味,一边剥开了第二颗。就在我要把巧克力放到嘴里的时候,突然从巧克力里探出了一个小脑袋,接着又钻出来一个小脑袋……“啊!”我惊叫一声,扔掉巧克力,吓得半天没回过神儿来。  相似文献   

16.
换书     
星期四,由于九年级(初三)下午要举行第三次月考,《历史与社会》这门课安排在星期四下午考,所以这天上午九(12)班第四节的《历史与社会》课我让学生复习,准备下午考试。学生们复习时,我在班级里巡视,并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离下课还有十五分钟左右,坐在第二组最后一排的那个最让我头疼的学生站起来,手里拿一本书,气势汹汹地冲到他前排的两个同学跟前,吼道:“你们把我那本新书拿走了,给我拿回来!”那两个同学说:“我们没有拿。”但他肯定地说:“就是你们当中的一个人拿的。”他的情绪很激动,坚决要他们把书拿出来。我见状赶忙过去想把他拉回座位,但他坚决不肯。全班学生都注视着他,也在考验我怎样“镇压”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给女儿写信     
周三的黄昏,我接到女儿从学校打回的电话.她无比激动地告诉我:“妈,我收到你的信啦!”听着她欢快的声音,我仿佛看得见她眼睛里透着闪亮的兴奋。“我同学都抢着看,有的同学竟然看哭了。”电话那头。还听到一群女孩在叽叽喳喳地应和着:“你妈写得太好了!”  相似文献   

18.
近年,出人意表的描述和议论,在中学生的作文里屡见不鲜,让人明显地感觉到,一个时期以来,中学生的作文中存在着一种不容教师忽视的“逆反倾向”。有篇作文写道:“我是文娱委员,自编过‘中学生迪斯科舞’,可是每当您看到我们一群男女同学们聚在一起练舞时,您总是没有笑容,摇头自叹:‘现在的中学生太放荡、太出格了,真不成体统,……委屈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了,屈(倔)强的我哭了,好几天没精打彩。”这段文字,摘自一篇题为《理解万岁——给班主任的公开信》的高中学生习作。文中提及的班主任老师在实际生活中到底是怎样的老师,我们无从知道,诚如所描写,这位老师似是一个比较保守、不善因势利导的老师,他对中学生爱跳迪斯科舞的心情缺乏理解,因而  相似文献   

19.
在上《思想政治》高一下册第七课的时候,发现一些同学对“适度消费”存在着模糊的认识。有的同学认为,现在讲“适度消费”,就是鼓励人们多消费;有的同学还问:“现在提倡‘适度消费’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否相矛盾?”在平时部分学生也存在着不健康的消费习惯。为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从多方面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适度消费”。  相似文献   

20.
看到这个题目,有的孩子也许会说,委屈是件很不开心的事儿,没什么好说的,而我还是要说说委屈——生活里常常发生的现象。这不,就在我写本篇文章的时候,邻居的一个孩子因为“作业问题”挨了妈妈一顿训,他站在房间的一角,噘着嘴巴,一副很委屈的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