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解放以来的一些论著中,有的认为宗法制起源于宗庙之制或宗法产生于祭祀,有的认为“保留与淘汰的法则,即所谓宗法”,有的认为宗法制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有的说“宗法的维持,主要靠传统习惯,不能用阶级统治来解释”。这些看法都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中日财产继承制度比较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承制度是家族制度的重要内容,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特定的制约作用。本文拟通过对中日两国财产继承制度的不同形态及其原因的比较,探讨继承制度对中日两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世界各国的家产继承制度各有特色,但基本上有两种:一是诸子均分制,一是长子继承制。长子继承制是西欧封建社会较为普遍的继承制度,中国是实行诸子均分制的典型,日本则是由诸子均分制转而实行长子继承制的。在日本历史上,从律令时代开始,由于受中国法律的影响,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二元主义”的继承制度,即断嗣继承和财产继承。所谓断嗣继承是指继承人(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社会在发展形态上,同西方社会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东汉农村社会形态的具体分析,说明从古代农村公社衍变而来的家族宗法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形式,宗法血缘关系是中国封建制度社会组织的纽带,等级——阶级寄寓于宗法关系之中。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阶级关系和上层建筑,无不受到宗法制的制约和影响。而西方的封建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制残余不断被冲破,社会的发展基本上没有受到宗法血缘关系的束缚,从而造成西方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特点。这是东西方社会发展不同道路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形式。中国封建社会以帝王、家长为核心的封建宗法制,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严重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4.
庞骏 《阅江学刊》2014,(4):68-73
储君的名号称谓自秦汉以来通称皇太子。西晋武帝在立储问题上的三个失误:立愚子、立悍妇、立庶孙导致太子司马衷即位后严重失权,由此引发八王之乱。在八王之乱中出现了两个新的储君名号:皇太弟与皇太孙,它们皆是宗室诸王争夺最高皇权的重要政治手段之一。西晋出现的皇太弟制、皇太孙制是嫡长子继承制度的补充,也是统治集团对最高权力转移机制的适度调整,从客观上而言,对于丰富和调整秦汉以来的皇位继承制度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嫡长子在家庭内的地位之重要是无可怀疑的。刘盈(汉惠帝)和司马衷(晋惠帝)这些茸懦无能或类似白痴的庸人蠢材,之所以得以继承皇位,唯一的理由就在于他们是嫡长子。在上古,情况却完全两样。例如: “尧杀长子。”(《庄子·盗跖》。王先谦《集解》引崔氏云:“尧杀长子考监明。”文内着重点为引者所加,下同) “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居妫汭,内行弥谨。……瞽叟尚复欲杀之。……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史记·五帝本纪》)  相似文献   

6.
皇位继承制度在中国史研究中不是一个新题目.清代的皇位继承,因在上个世纪前半叶就有"清初三大疑案之一胤禛夺嫡案"之说,再加上近几年清宫影视剧的渲染,"知名度"就更高.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除了法定继承之外,遗嘱继承是公民私有财产继承的另一种方式,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近年来各地编印的民法专业教材,还没有将“公民遗嘱自由处分私有财产”作为我国继承制度的一个基本原则。解放初期五十年代,我国的民法研究工作者中,有人提出着重保护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无足轻重的见解。建国以来,遗嘱继承制在我国没有得到提倡和推行,法定继承的观念在广大群众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我认为,公民遗嘱自由处分私有财产是遗嘱继承制度的理论原则,公民遗嘱意志的自由应受我国法律的保护,我国的继承制度应以遗嘱为继承的原则,无遗嘱时,始依法律的规定。因此,认识和研究遗嘱自由处分原则及其局限性,提倡推行遗嘱继承制,对于保障公民的继承权益和减少继承争产纠纷,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试论宗法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宗法制是对我国上古社会 (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 )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社会制度。本文认为 ,宗族是氏族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它与氏族既有密切联系 ,又有区别 ,它并不与氏族制同生共长。在我国上古时代 ,宗法制与分封制有着不解之缘 ,甚至可以说 ,如果没有分封制 ,也就没有宗法制。宗法制有着自己特定的社会政治内容 ,这方面的内容与氏族制所固有的血缘关系构成了宗法制的两弦 ,并使这把上古社会结构的胡琴奏出永恒而美妙的乐符。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代 (如西周、春秋、战国 )及不同的历史时期宗法制都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林延清 《求是学刊》2006,33(4):138-144
在明朝屡次发生的皇位继承危机中,后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少数后妃在皇位继承危机中也起了消极作用,亦对明朝政局产生了负面影响。从总体看,在明朝出现皇位继承危机时,后妃的积极作用还是主要的,这对明朝近三百年统治中,保持较长时间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应予以肯定。明朝后妃之所以能在皇位承继中发挥积极作用,其原因在于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和明朝皇帝昏庸腐化者居多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0.
吴春燕 《唐都学刊》2011,27(3):48-52
七八世纪的日本飞鸟、奈良时代因集中出现了八代六位女天皇而被称为,"女帝世纪"。学界普遍认为,这一时期女天皇的频出源于顺利"过渡"、"中继"皇位。然而,在考察了这一时期女天皇继位的社会、政治背景之后,笔者发现,"女帝世纪"的形成与当时母权制遗风浓厚的社会习俗以及皇位观念和皇室继承制度的历史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在中日两国历史上,存在着同源异态的两种君主制度——皇帝制和天皇制。中国的皇帝制始于秦始皇,及汉形成比较完备的封建体制。这一体制贯穿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皇帝制的核心,是皇帝个人集宗教权威与世俗权力于一身,推行“朕即  相似文献   

12.
封建地主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最高阶段,是工商地主阶级主宰一切的时代。这时,西欧工商地主阶级不仅把商业贸易和殖民掠夺扩展到全球,而且还把简单商品生产推向最高峰,从而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封建地主制是最完善的封建制形式,在发展封建经济,特别是在发展商品经济方面,比封建领主制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在封建社会,土地是财富和生殖财富的主要形式,土地制度自然成为封建社会的基础。封建土地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封建制形式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着。在封建地主制下,一块土地的所有权为许多封建主所分享的现象已不存在,受到的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奴隶制国家是在漫长的氏族战争中,通过暴力的征服而形成的。它在天然的地域范围内,以氏族的兼并和血缘的吸收来划分居民,并经过一系列阶段而发展成为以中国农业文明和血缘宗法关系为坚固基础的次生国家形态,即一种氏族国家。而宗法制潜埋在中国政治结构的深层,在中国国家发展过程中逐渐沉淀为国家的亚政治结构。它与中央集权制的主体结构共同支撑着古代中国这一独特的亚细亚形态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信托制度是英美法为世界法律体系作出的最为突出的贡献。它发源于十六世纪的土地用益制度,以规避嫡长子继承制度、实现土地的自由处分为目的。因此,最原始意义上的信托制度实际上是遗产信托。现今,美国的遗产信托因为能够有效地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确保企业的传承和发展而较之遗嘱继承制度有其卓越的制度优势。我国三十余年经济改革的最显著成果是一批民营企业的成长和壮大。当企业的第一代创始人进入花甲之年时,传承企业便成为关乎家族事业乃至国家事业的大问题。借鉴美国的遗产信托制度,合理架构继承法与信托法、合理衔接遗产信托制度与遗嘱执行人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肖洪飞 《社科纵横》2008,23(8):81-83
继承制度在中国古代民事立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的继承主要是指直系卑亲从长辈获得家族的宗祧和封爵,以男性为中心的家族香火的传递,财产继承是作为这种传递的附件而进行的家庭财产分割.追溯古代继承制度的历史沿革.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古代继承制度的特点,对当今继承立法乃有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辽景宗即位历程表明,辽穆宗由于缺乏治国才能,导致宗室诸王对皇权的觊觎,故应历年间诸王“谋反”、“谋叛”、“谋逆”事件频繁发生。应历十九年(969年)的小哥、花哥和辛古行刺辽穆宗,不是奴隶起义,而是由萧思温、韩匡嗣、高勋、女里和耶律贤精心安排的夺权活动。景宗夺权成功,使辽政权加大了铲除契丹旧俗影响的力度,提高了汉官的地位,促进了辽政权的成熟、嫡长子继承制的诞生,使韩匡嗣家族地位跃升于诸汉官家族之首。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7,(10):107-111
决策咨询制度作为政治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然受到所处朝代、所处历史时期的影响。中国历朝各代的政治制度特征与其智库的演进脉络有着内在的勾连。封建社会智库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萌芽,在秦汉隋唐得到巩固,明清则进入成熟时期。梳理中国封建社会决策制度及智库发展的历程,发现中国封建社会智库决策咨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集附属性和独立性于一体;内生于封建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幕僚制度。反思中国封建社会决策咨询制度的其中意蕴,对于把握中国智库的未来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怡  马琳 《社科纵横》2011,26(4):137-139
唐代官员常服在继承前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等级规范,品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紫、绯、绿、青的品色制度和章服制度上。唐代官员常服是汉族传统服装与来自西域胡服的完美结合,是南北朝以来民族大融合、文明大交汇的直接反映,是其继承前制并结合自身要求内部调整的产物。常服在唐代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美学观念的具体体现,即自然美服从于伦理美。  相似文献   

19.
肖世民 《唐都学刊》2003,19(4):6-10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学制度日臻完善和空前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文教政策上,尊崇儒术,兼重佛老;在学校制度上,经学学校、专科性学校、职业性教育,各领风骚;在课程设置上,学科细化,必修与选修并进.另外,唐代官学,无论在学校体制、管理结构,还是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教学内容和考试制度等方面,都集中体现和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官学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性质特点,并对以后中国古代学制的演变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宋代浙江经济大发展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和全面繁荣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而“两浙之富,国所用恃,岁糟都下米百五十万石,其它财富供馈不可悉数”。“朝廷经费之源,实本于此”。到南宋时,“高宗南渡,虽失旧物之半,犹席东南地产之饶,足以裕国”。宋代的浙江无论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