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誉、道德、心理与体力、智力一样,都是劳动力的构成要素;劳动力本身就是人类劳动的结果,劳动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劳动力市场是商品所有者与商品不能分离的市场,是使用价值具有创造价值功能的市场,是使用权商品市场,是价格在商品交换中不起唯一决定作用的市场,是买者必须对所购商品的所有者进行监督的市场,是商品不能储存的市场;劳动力市场具有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收入合理分配、加快经济增长、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培养和锻炼劳动者的谋生意识与能力及控制人口增长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商品社会使用价值与市场价格规律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步云 《学术交流》2003,1(6):54-64
现代经济理论的两大体系 ,都对价格的有关理论做出了说明。有一种说法 ,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派的供求论综合起来 ,就应当可以得到较为完美的价格理论。但这是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出路 ,只能是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内在逻辑 ,深入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 ,通过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对商品价格做出完整的说明 ,同时破解在供求与价值决定上的相互循环论证 ,发展以劳动价值为基础的价格理论。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有自然使用价值和社会使用价值两重属性。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深刻地反映着商品交换的经济关系 ,由自然使用价值等一系列因素决定。商品社会使用价值 ,在量上最终表现为某一商品的社会需求量与生产供给量的比率 ,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值。商品的市场价格 ,由商品价值或其转化形式与商品社会使用价值共同决定。社会使用价值比价值或其转化形式更复杂、更多样、更易变 ,是市场价格变化的主导因素。社会使用价值为 1的市场价格 ,即是市场均衡价格。所谓市场价格围绕商品价值或其转化形式上下波动 ,实质上应是围绕市场均衡价格上下波动。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的根本因素 ,表面上看是商品价格 ,而实质上是市场供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乡劳动力市场融合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劳动力市场融合一方面促使城市农民工市场的供求态势发生了逆转,增进了个别劳动关系的和谐。但是,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出现二次扭曲,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随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融合而缩小,集体劳动关系也没有得到很大改善。这些与城乡劳动力市场融合不充分,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融合,促使劳动力市场趋于均衡,从而使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都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说明:1.劳动力商品理论存在两大疑点:从逻辑上看,这一理论无法解决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新创造的价值之间的矛盾;从历史上看,这一理论不能说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经济过程,暴力和掠夺作为非经济因素无法解释这个问题。2.在劳动力——劳动——劳动产品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递进的“三位一体”关系。3.由商品生产者的自身素质、生产条件和市场机会共同决定的综合劳动能力差异,是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唯一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5.
论市场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的分配,是各个市场主体在商品的市场交换过程中发生的分配关系,是通过商品的交换价格而对商品所有者进行的利益分配.参与市场分配的前提是将劳动产品和服务以及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要素作为商品提供到市场上进行交易,价值规律是支配市场分配的客观规律.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和完全、充分、平等的市场竞争,以及超经济的行政权力退出市场分配领域,是市场分配得以建立、健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均衡是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完全市场与不完全市场的均衡点是有差异的。分别进行分析,有利于清楚认识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均衡的关系。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一、完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均衡完全市场是指不存在垄断性的状态,市场变化及其均衡由市场机制来调节。一般来说完全市场均衡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价格唯三调节下的市场均衡。其二供求量变下的市场均衡。 (一)价格唯一调节下的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均衡。  相似文献   

7.
萨缪尔森在1957年、1970年和1971年发表的三篇文章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批评,并认为劳动价值论是一种“不必要的迂回”.尽管这一观点受到许多反驳,但这些反驳大都是从哲学、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出发,很少指出其论证的缺陷.通过分析这些论证的缺陷,并在价值对价格的决定是否必要、不同部门的剩余价值率是否相同,以及不同商品的价格比率与劳动比率是否一致等问题上回答萨缪尔森对马克思的诘难,说明劳动价值论并非是不必要的迂回.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需要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即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包括劳动产品和非劳动产品,商品满足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包括劳动需要和非劳动需要。商品具有两种二重性规定:一种二重性规定是商品的质和量的二重性,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其中,使用价值体现了商品所具有的质的同一性,即有用性,交换价值体现了商品所具有的量的可比性,即可交换性;另一种二重性规定是商品的具体和抽象的二重性,即具体价值和抽象价值,具体价值是指商品具有具体使用价值和具体交换价值,抽象价值是指商品具有抽象使用价值和抽象交换价值。商品的这种二重性体现了人的需要的二重性,即具体需要和抽象人类需要。人的需要赋予商品以价值,其中,劳动需要赋予劳动产品以价值,非劳动需要赋予了非劳动产品以价值;人的需要量是商品价值量的尺度,其中,劳动需要量是劳动产品价值量的尺度,非劳动需要量是非劳动产品价值量的尺度。需要价值论把劳动价值论纳入其中,弥补了劳动价值论两个基本前提的不足之处,并使需要的二重性取代了劳动的二重性,成为政治经济学的轴心。  相似文献   

9.
关柏春 《学习与探索》2006,23(6):188-191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含义是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也可以概括为“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问题的提出,劳动价值论必然会发展创新。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是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劳动创造价值的命题可以解决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但却解决不了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面对新的社会问题,必须把劳动价值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说明“劳动具有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现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双发 《社科纵横》2004,19(5):47-49
本文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状况作了实证说明 ,并用模型分析了性别歧视对社会效用、企业利润及劳动者本人可能产生的影响。最后 ,就如何减少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 ,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劳动力市场形式变迁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秀水 《学术交流》2004,(10):82-86
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存在着体制型、城乡型、行业型以及市场内生型等竞争性与垄断性并存的二元结构劳动力市场形式。要形成市场配置型的劳动力市场,必须进一步改革现有经济体制,实现劳动力流动市场化、劳动就业契约化、就业机会均等化、人力资本产权明晰化和劳动保障社会化。政府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应当提供相应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尽快形成竞争性的市场配置形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2.
在不完全的市场情况下,企业家与政府的关系决定了均衡中的所有权形式,随着市场的完善,企业家与政府的关系以及经济中所有权模式也会发生相应变化。通过一个简捷模型的研究表明,在不完全市场的情况下,均衡的产权形式和组织形式与完全市场下的产权形式和组织形式有很大的区别:政治家和企业家之间在多个"市场"上的合作是对市场缺失的一种反应,产权和组织形式往往采取了在多个"市场"上互联的关系这种形式。全面的市场化改革可以促进这种关系的解体,从而促进产权形式的改变,而局部的自由化(市场化)改革未必会导致私有化的出现,经济转型会出现多重均衡。  相似文献   

13.
第三产业的劳动有生产性与非生产性之分。如果从是否创造新价值或国民收入的角度进行考察的话,我们可以看到第三产业系统中包含两个子系统:一是那些能够创造价值和国民收入的行业,这些行业的劳动属于生产劳动,其产品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商品的属性;一是那些不能创造价值和国民收入的行业,这些行业的劳动属于非生产劳动,其产品(凡是收费的)尽管借助于商品货币关系而获得了一种商品形式,但并不真正具有商品的内在属性。 一、生产性服务行业劳动产品的价值确定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这是马克思阐述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4.
陈小玲 《探求》2002,(1):16-1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到 :“我们应结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新的实际包括我们当前面对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社会劳动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对劳动价值论自然也就要有新的认识。但是这里的前提条件是对劳动价值论本身的内涵 ,如价值与财富的关系 ,价值论与价格论的关系等基本问题有个正确的把握 ,才有可能科学地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本文拟就劳动价值理论中几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谈谈自己的理解。一、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如何认识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的区别和联…  相似文献   

15.
论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张同武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要搞劳动力市场,这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劳动领域里改革实践的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这一命题的提出,冲破旧体制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明确了劳动体制改革的方向,符合建立社会...  相似文献   

16.
劳动市场理论阐述的是劳动市场的供求行为、供求均衡等问题。目前许多国家正面临失业及工资膨胀的严重困扰,这一理论及其发展日益引起人们的注目。本文就劳动市场失衡的原因,介绍了传统凯恩斯主义及契约论者的看法;结合劳动供给的特殊性,阐述了劳动市场调节的有关政策,包括劳动需求的调节政策和劳动供给的调节政策。这些对于我国劳动市场调节政策的选择与制定也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新荣 《学术交流》2002,1(5):79-8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西方均衡价格理论既有明显区别 ,又不乏相同之处。只有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强调供求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才能科学地解释各种经济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建立一种既反映商品价值 ,又反映供求关系的灵敏的价格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对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林  田丰 《社会》2010,30(1):69-87
本文试图解释为什么在中国教育收益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收入差距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2008年进行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本文分析了以教育年份、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为表征的人力资本因素对劳动力市场上人们的经济社会地位的影响,这种经济社会地位是以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状况来界定的。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本文发现,不同的社会阶层,教育收益率是有很大差异的,但这种差异主要是受人力资本因素的影响,而社会保障状况的差异则主要是受户籍等制度因素的影响。本文由此引申出的结论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具有二元分割的特征,这种特征决定了劳动力市场上的社会分层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王刚 《学习与探索》2001,23(3):72-76
劳动的复杂存在,知识的增长,服务活动层出不穷的展现和扩大,已使劳动从一元走向多元.无产阶级剥夺剥夺者的任务实现之后资本已与劳动从对立走向合作,这是现代经济的一大特征.劳动收入积累形成价值,是劳动价值论的继续.要素分配论不是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只是在肯定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对其他生产要素给予了肯定.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和自然界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劳动形成的资本收入将超过劳动收入无产者成为有产者,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是劳动从必然向自由的跨越.  相似文献   

20.
亓占丰 《创新》2018,(3):57-65
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特点和价值论三个基本解释的分析,从物本位的角度开展了关于价值本质、价值源泉和价值尺度的研究.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人类价值体现在人类本身的存活,因此价值本质的定义可以扩展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阶段.提高效率是一种自发过程,价值源泉劳动的本质就是人类通过本能不断提高自身效率的过程.价值要计算死劳动,用劳动消耗来度量,劳动消耗可以按照一个国家恩格尔系数小于温饱线60%最后一年的人均食品消费计算.站在自然界的高度研究人类社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才具有更高的科学价值和更完善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