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市民社会理论作为一种认知模式,比照当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蕴,无论是对中国城市地区发展,还是对农村社会转型,都不乏启迪.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以及村民自治的兴起,农村社会逐渐呈现出市民社会的诸多特征并彰显了自身特色.农村民间组织既是社会自治力量发展的客观产物,也是村民自治政策的内在要素,更是推动国家与农村社会实现良性互动的重要组织载体.因此,在市民社会语境下探讨农村问题,可为农村社会的平稳转型提供新的理论路径,也为拓展市民社会理论提供新的研究范例.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转型的过程实际上是农村社会权力结构变迁的过程,基本的外在表现形态是农村社会的异质分化,改变了农村社会管理格局、管理模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社会结构和基本特征。在农村社会转型与分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也必然要求通过完善管理与服务制度和体制,达到调整农村社会的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规范农村主体的行为模式和方式,调适农村主体的价值取向,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3.
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可看的电视节目资源较为匮乏。本文基于民族志研究方法对农村少数民族生活与电视媒介关系的案例解读,展现中国农村少数民族与电视的全景式分析;探讨在社会转型时期,电视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肩负的重大使命。农村少数民族受众社会转型研究的缺失是学界与业界共同存在的问题,教育、媒体、社会各方力量应通力协作,充分发挥电视促进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村民权威认同与农村社会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晓业 《兰州学刊》2005,(3):226-228
权威是指人们对享有权力的人的地位的认同和对其命令的服从.人们对自己生活其中的权威认同 ,权威在一定范围内的树立,就成为这一范围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农村的内部利益关系出现了新的整合,各种社会力量相互博弈,农村社会内部结构呈现新的格局.原有的村庄权威式微,新的权威兴起,带来了农村政治秩序的调整,农村社会稳定面临严峻冲击.因而,探讨农村村民的权威认同现状,培养村民正确的权威认同意识,对于保持中国社会稳定,促进中国政治文明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处在探索和发展之中.在多元复合、利益碰撞的社会特型中,"人治"模式逐渐向"法治"模式过渡.借鉴传统中国民间社会治理的思想资源、制度资源并赋予当代农村发展的最新经验和理论成果,是建设既符合民主政治发展,又符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转型。这种转型是由国家推动的,以市场机制和制度为路径依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转型也穿透到农村社会。农村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的社会转型时期,表现在政治连续性背景下的社会生产方式转型、城乡一体化方向下的农村社会再发展、加入WTO以来农村经济的全球面向、市场机制在农村地区的建立和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第三部门发展的多样化取向等方面。农村社会的市场转型对农村地区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对于市场机制的全面普及、生产和组织方式的变化、公共服务供给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迫使家庭必须同时进行转型。但家庭作为一种制度有其稳定性与制度惯性和惰性,因而急剧的社会转型必然造成家庭的内部冲突。转型期引起农村家庭冲突的具体原因有社会转型引发的农村家庭失范,农村家庭成员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和家庭角色转型的过渡性。因而对农村家庭冲突的对策应是着眼长期效应的社会政策、社会工作和社会进步并举。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对农村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明侠 《船山学刊》2007,(4):199-202
社会转型是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大学生继续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社会转型对农村大学生的社会化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宏观社会环境的变化来看,主要体现在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和大众媒介三个方面;从微观社会环境的变化来看,主要体现在家庭、高校和同辈群体三个方面.在社会加速转型的时期,农村大学的继续社会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时空伸延和时空压缩;二是积极适应于社会化困境,三是社会角色多元与角色失调.  相似文献   

9.
张富良 《重庆社会科学》2007,(5):105-109,12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剧烈的转型期。由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各种体制不配套,导致农村干群矛盾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尽管农村干群矛盾出现了这些新的变化,但是,它仍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只有科学地分析和定性新时期的农村干群矛盾,才能妥善地化解农村干群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剧,我国农村已经进入高风险社会时期,各种社会风险考验着农村风险管理体系的能力。诸如农民个人风险、农村组织风险、农村文化风险等社会风险,都对我国农村社会实现有效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必须建立全面的农村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切实转变治理理念,实现危险管理向风险管理的转变,健全农村社会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农村社会风险预警系统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而繁重。从政策变迁的角度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有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经历了一个由限制到鼓励,由无序到规范,由歧视到公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白近代以来,为了建设和发展农村,政府和个人尝试了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其中有些模式因为时代变迁而被淘汰,有的因为制度涉及缺陷而退出历史舞台.探索一种真正意义上符合中国农村世纪情况的农村发展模式就成为时代的要求,该文力图通过总结二十世纪各种模式的经验教训,为当今农村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区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健  张金峰 《兰州学刊》2009,(2):144-147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选择也由于地域差异而呈现出相应的区域分异性。文章从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区域分异的现状出发,从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对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安排的区域分异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转型加速,大规模的农民流动直接导致农村家庭结构的变迁———产生了大量分离的核心家庭。分离的核心家庭是中国社会变迁的必然产物,具有长期性与普遍性。但对农民而言,它又是一种不合理的成本支付,带来了各种问题。如何降低分离的核心家庭所带来的社会代价,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本人拟提出重建社区支持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百年来的中国农村建设呈三条轨迹多元模式向纵深发展,即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乡村建设派的农村实(试)验、中国国民党主持下的乡村改进和中国共产党80年来的农村探索.其共同经验有:近百年的乡村建设是多种力量推动的结果,政府居于主导地位;明确了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尝试并创立了多项农村现代化新体制:乡村建设应循序渐进.忌讳急躁与政绩.其存在的问题为:社会各界好以贵族或救世主的眼光看待农民,好以城市模式来改进农村.好以控制资源、束缚农民实现改造农村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中国农村现有养老模式的分析,提出居家养老是今后农村养老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转型的急剧加速,农村社会资本也经历了剧烈的嬗变:村民参与网络由紧密趋向松散,村民间的互惠规范日益匮乏,信任危机陷入恶性循环,农村社会支持严重不足,这些不仅是引发农村社会矛盾的重要诱因,甚至还会激化社会矛盾.为此,必须加快推进农村社会资本的重建,以实现农村社会矛盾的有效消解.  相似文献   

18.
转轨期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重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重构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由工农分供分治的农村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向城乡一元的农村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转变,也包括由重工轻农的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向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转变。这是一项量大面广的长期工程,必须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国际经验、中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目标,确立系统改革与分步推进的战略。  相似文献   

19.
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理论和经验分析——以北方农村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农村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深刻影响着家庭代际关系.家庭代际关系主要指上下代之间所形成的抚育、赡养、继承、交换和交往关系.代际关系不仅限于"家内".而且存在于"家际"之间,它有性别和生命周期之分,有抚育-交换-赡养之差异.还因制度变迁而有时期和强势代与弱势代之不同.当代农村代际关系研究应做到三个结合:将制度变迁、社会转型与家庭代际关系结合起来,将代际关系与家庭功能变动结合起来,将家庭代际关系与家庭结构和分家行为结合起来.当代农村代际关系既有代际之间束缚减少、日常冲突降低等表现,也有亲子代支配资源能力逆向变动、养老方式单一等问题.推进多元养老体系建设,倡导子、女两系财产继承方式和赡养方式,改变亲代对子代婚姻花费的包办,建立新的家庭规范,对现代代际关系的建立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农民、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同春芬 《人文杂志》2004,(3):170-174
中国不仅以农业大国著称于世 ,而且也以农民大国著称于世 ,农民数量大、素质低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巨大制约因素 ,这就决定了中国农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在我国现代化中的特殊地位。它们不仅构成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而且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本文从社会学角度 ,论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三农”问题 ,实现三个转变 ,即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农村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