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基本出发点,以发展为中心,实事求是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切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当代中国人乃至以后几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大庆社会科学》2012,(3):159-159
邢云文撰文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深刻理解这一论断,首先要求我们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地位。其次要求我们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地位。最后要求我们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3.
赵欢 《南方论刊》2014,(1):8-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经历了由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历史演化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不断创新的时代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关键。“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提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反映了十六大以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自在总体布局中的独特作用及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经历了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个文明一起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演进过程。五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既不可分割又各有自己的特定领域和特殊规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建设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化建设事业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向成熟和系统的标志;也是21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起点,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逻辑起点的探索,必然要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总体性上进行把握,尤其注重把握阶段性和总体性的统一,这就是从“实事求是”出发的马克思主义一般哲学路线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逻辑起点的过渡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邓小平创新思维的形成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创新事业,是需要发挥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我们能够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取得巨大的胜利,这一切与邓小平的创新思维是密不可分的。邓小平创新思维的萌发——冲破传统守旧观念的枷锁:“怀疑一切”、“头脑革命化”、“老战略”要抛弃:邓小平创新思维形成发展的三维度——寻找事实:“什么是社会主义”、寻找构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寻找解答:“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创新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全面的论述和部署,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已经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学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研究,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主要围绕着演进历程、历史动因、意义与实现途径等问题展开,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唐亚林 《学术界》2022,(8):5-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从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通过人民的主体角色的确立、主体地位的保障、主体力量的统合、主体价值的塑造等主体内容构建方式,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主体论”。人民概念与角色从基于革命的单纯经济政治概念与功能到基于建设的人民与执政党、国家和政府间关系的复合概念与功能的多样扩展,人民主体地位基于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而获得的制度保障,人民主体力量基于执政党力量对人民力量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力量有机统合的合力生成,人民主体价值基于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与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一体两面”式双重建构,四者共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塑造了内蕴新型主体功能、新型主体制度、新型主体力量与新型主体价值于一体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通过用“使命型政党”统合“制度”、“人”与“治理”的方式,锻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理性力量,开创了“人民主体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以反讽手法使用的“中国社会主义”,后来不仅成为对“社会主义”作广义和狭义划分的参照工具,而且为“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素材.就经济的社会形态而言,前现代中国的亚细亚社会结构的彻底打破有赖于改革事业的全面深化.从上层建筑来看,以“儒家社会主义”为代表的古代空想社会主义及其现代变型,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扬弃对象.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研究广度与深度亦应有更大拓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开启意义。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集聚了新时期快速发展、与时俱进的历史因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启动提供了动力基础;全会初步勾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主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进提供了组织与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确认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在这些主要内容中,“十个明确”无疑居于核心地位,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大厦的“四梁八柱”,因而是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十个明确”是紧紧围绕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逻辑地展开的,从根本上深刻回答了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三大时代课题”。深刻理解“十个明确”对“三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也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7,(9):251-25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及其教育政策实践体现出了显著的国情特点,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教育政策过程及其特征亦日益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公共教育政策构成"源与流"的关系;有中国特色的党政关系,则是理解我国教育政策过程行动及其优势特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核心内容 ,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史上的总命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这个总命题下展开的探索 ,而不仅仅是党建理论的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应“时代的呼声”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推进到新境界。实现这一理论创新的关键是“与时俱进” ,是对企求一劳永逸地完成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惯性裹胁的突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 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时 ,就把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经过艰难探索和浴血奋斗 ,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并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认真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 ,成功地探索并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蓬勃发展 ,并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继续丰富、发展邓小平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 2 1世纪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的不断深化过程.“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对于中国未来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将产生深远影响.推进“五位”走向“一体”,必须明确“五位”的“一体”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构完善的制度体系,提高党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王建 《学术论坛》2012,35(8):5-8,16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明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难题。伴随着历史性难题的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随之形成与发展。数往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这就使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演进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性成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经验进行细致的梳理,从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发展提供理论引擎。  相似文献   

20.
鲜明地突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的主旨和关键词。作为理论工作者,我们须积极响应总书记关于“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的号召,科学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分清其与民主社会主义等其他形形色色社会主义思潮的本质区别。这对于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