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历史的主体.因此,记述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历史学的基本内容,而评价历史人物则是历史学的重要课题.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在古今中外的史学史上,不同的史学派别,其答案有着很大的差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评断一个历史人物,必须把这个人物置于他所处的那个历史条件下,看他对其所处时代提出的历史任务作出了怎样的回答,看他对历史任务完成的程度如何.对阶级社会里的历史人物作这样的判断,需要进行两方面的分析,即阶级的分析和历史的分析.因为在阶级社会里,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阶级,都是在一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1850年发表的《德国农民战争》一书问世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迄今,它已被马克思主义史学界公认为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农民战争历史不可多得的优秀著作之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恩格斯通过研究和撰写该书也提供了历史研究方法论的表率。近年来,有不少史学理论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并阐发了恩格斯在《农战》*一书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所作的探索和贡献,指出经济——阶级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系统论史学思想等在《农战》一书中运用的成功经验。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武器库。本文着重从历史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上,谈谈我们学习恩格斯这本光辉著作所受到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部重要的科学哲学著作 ,恩格斯在书中分析了历史进程中的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指出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的指导 ,科学渺视哲学只能是固步自封 ,特别是 19世纪末科学所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而要摆脱这种危机只能求助于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论判断分类,见于他所著《自然辩证法》一书。他在该书《关于判断的分类》一节虽说,旧的纯粹的形式逻辑“满足于把各种思维运动形式,即各种不同的判断和推理的形式列举出来和毫无关联地排列起来”,而“辩证逻辑和旧的纯粹的形式逻辑相反”,“辩证逻辑由此及彼地推出这些形式,不把他们互相平列起来,而使它们互相隶属,从低级形式发展出高级形式。”恩格斯的这个评论,其意义实不仅限于判断分类,因为它已经涉及到整个传统形式逻辑的问题。如何理解恩格斯这个评论的意义?在形式逻辑发展的现阶段,恩格斯的这个评论是否仍然有效?显然,这是需要逻辑工作者作出回答的。  相似文献   

5.
伟大导师恩格斯在1850年发表的《德国农民战争》是一部总结农民战争规律的光辉著作,是对德国人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伟大诗篇。 恩格斯在该书的开头和序言中,对农民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指出:“在历史上德国农民和平民所怀抱的理想和计划,常常使他们的后代为之惊惧。”①又说:“一旦农业工人群众学会理解自己的切身利益,在德国就不可能再有任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手稿的评价缘何出错?前苏联的几代学者都认为,原因就在于爱因斯坦并没有看到《自然辩证法》手稿全文,他的评价并不是针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手稿全文而作出的。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的方法,从客现存在的事实出发,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历史考察和理性分析,认为前苏联学者的观点是缺乏根据的。本文从新的视角分析了爱因斯坦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手稿作出错误评价的原因,认为首先是因为爱因斯坦在评价角度和评价标准方面出现了不容忽视的严重错误;其次是在客观上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手稿本身难读、难懂有关;再次是与爱因斯坦本人的哲学倾向有直接的关系。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引出某些有益的启示和教训。  相似文献   

7.
<正> 理论总是历史的理论.任何理论的出现,总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为依据,总与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变革和文化状况、社会焦虑等联系在一起.文艺理论的产生也是如此,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没有事物的历史,也就没有事物的理论.”毛泽东的文艺理论,是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确立的中国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这一历史的理论,成为照耀我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灯塔,它的科学价值、社会作用和深远影响,已被解放区文学的历史所证明.  相似文献   

8.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毛泽东同志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而写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是无产阶级评价历史人物的一篇代表作。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文章,对于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人物,无疑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紧紧把握历史人物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态度和作用,是毛泽东同志评价孙中山首先坚持的前提。如所周知,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一个历  相似文献   

9.
在《终结》第三章里,恩格斯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伦理观,同时指出黑格尔的伦理学思想比费尔巴哈深刻和丰富。恩格斯说:“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一百年过去了,这段话在今天颇受重视,人们反复引用它来解释我国当前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某些道德现象与历史进步的关系,论证道德与历史之间具有某种二律背反,某些正在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东西,从道德的角度看,却又是恶的。所以,历史的发展总是要以当时一定程度的道德沦丧为代价。以道德的牺牲换取历史的进步,似乎具有了某种必然性,然而,恩格斯所称赞的以上那个黑格尔的命题真有这种含义吗?事实也果真如此吗?本文拟略加辨析。  相似文献   

10.
《三国志》以纪传体分国史的体裁,反映了魏、蜀、吴三国形成、发展、结束的过程。凡是三国时期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有关系的人物以及在科学技术、文化、思想上有贡献者,几乎都网罗其事迹,或立传或附见,写在了书中。《三国志》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直接关系到《三国...  相似文献   

11.
《国语》作为以记言为主的史书,其内容包含有大量对人物忠贞奸佞,美善丑恶的评价。《国语》对人物评价标准是较为严格的,其涵盖范围也十分广泛。包括明礼、遵礼、重信、恤民、俭、敬、让、咨等等。《国语》评价人物标准的主体是礼,礼是忠、信、仁、义、俭、敬、让、咨等标准的统帅,而忠信等则是礼的载体,礼的组成部分。《国语》本身就是用以礼治国、以礼修身的礼学思想贯穿全书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历史研究之所以区别于旧时代的历史学,就是因为有了崭新的方法,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作为研究问题的指南。只有坚持唯物史观,我们才能够使历史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为人民服务。学习了《毛泽东书信选集》,我对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周予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教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3月第11次印刷。以下简称教材)。几经修订,日见精当,确是一部好教材。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却也发现一些疑问,现仅从上册中选择注释、标点方面的问题,归纳成类,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王熙凤是天才作家曹雪芹笔下一个极有光彩的人物。她象一只快乐的鸟,飞到哪里,哪里便有了笑声。她是一把穿动的梭,贾府的上下左右,男女主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由她穿梭编织。她又是一只勇猛的刺猬,谁不慎激怒了她,她便会竖起全身的钢刺来自卫,甚至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有时,她也是一条美丽的蛇,趁人不备,吐出毒汁,害人而肥己。在“金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就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关于方法论的一般理论,以及他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的方法的一些特点,谈一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6.
鲁迅从一八九六年开始写日记,因一九○二年四月去日本留学而一度中止。这个时期的日记,已全部亡佚。一九二二年全年的日记,抗日战争时被日寇糟踏亡佚。鲁迅说他的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写的是信札往来,银钱收付,无所谓面目,更无所谓真假”。鲁迅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确无所谓“真假”。在北洋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下,鲁迅被迫多次出走,辗转于南北,但日记从未间断。就是  相似文献   

17.
卡尔·波普断言,历史没有规律,历史不能预测。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苏联社会主义的全盘崩溃,似乎是对波普反历史决定论的有力验证。人们都在关心历史的走向问题。 面对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惊心动魄的一页,邓小平多次申述了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它集中地表达在《邓小平选集》第三卷的这样一段话里面:“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为背景,通过描写一支农民武装在党的领导下成长的过程,歌颂了毛主席建军路线的胜利。《杜鹃山》在表现这个重大的主题中,设置了柯湘——雷刚,柯湘——温其久,柯湘——毒蛇胆三对矛盾冲突。其中柯湘与温其久的斗争,体现了《杜鹃山》对投降派的深刻揭露和有力批判。它和《水浒》的作用正好相反,是批判投降派的形象教材。温其久“出身豪门,心地肮脏”,为一块风水宝地,与毒蛇胆争斗,结果输了官司,家产荡尽,结下了怨仇。温其久先投靠军阀刘二豹,以为凭借刘二豹的武装可以与毒蛇胆争斗。但是,刘二豹与毒蛇胆是一路货色,彼此咬不起来。于是,温其久混入自卫  相似文献   

19.
拙作《论使用价值在价值决定中的地位》在《人文杂志》1985年第1期刊出后,一些同志对使用价值是不是个经济范畴,从而属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提出质疑。这是在作者意料之中的。因为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科书及人们的头脑里,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是一个并不反映任何社会生产关系的永恒的自然范畴。因而考察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  相似文献   

20.
研究和思考近代以来先人探索中国的出路问题,总结教训,有助于加深对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为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