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月革命十周年的时候,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苏联社会主义祖国唱出了宏亮的赞歌《好!》。这首长诗被卢那察尔斯基誉为十月革命的青铜塑像。五十年过去了,历史的灰尘未能掩盖它夺目的光辉;岁月的长河也没有冲淡千万读者对它向往的热情。中国共产党卅五周年的前夕,贺敬之也  相似文献   

2.
亚历山大·勃洛克是十月革命后俄国诗坛的一颗巨星。长诗《十二个》是诗人创作的顶峰。它受到广大读者热烈欢迎,也遭到一些误解和非难,后一种情况在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好》发表以后更为突出,至今无多大变化。对此,我们想谈一点肤浅看法。(一)一个向着我们这边突进了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好》的第七章有一句很有名的诗:“勃洛克的俄罗斯正在沉没。”诗人这一观点得到不少人的赞同,如有人就认为马雅可夫斯基“艺术地再现了勃洛克内心的两重性。对于勃洛克来说革命是高兴的事,也是悲哀的事,因为勃洛克本人所属的那个世界正在革命的汪洋大海中沉没。”几十年来,已形成一种观点,即马雅可夫斯基是为新俄罗斯文化奋斗的勇士,勃洛克则是旧俄罗斯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列宁》,是列宁逝世后塑造列宁的艺术形象的第一部诗篇,也是世界诗歌史上塑造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艺术形象的第一部诗篇.关于《列宁》这首长诗,马雅可夫斯基早在一九二三年就开始构思.一九二四年一月,列宁逝世.这一噩耗在诗人心中引起的深沉哀痛加速了长诗的构思.一九二四年三月到十月,诗人用了半年时间,赶在第一个没有列宁的国庆——十月革命七周年纪念日前夕完成了这部庄严史诗.  相似文献   

4.
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不幸逝世已经五十周年了,中国人民热爱这位被斯大林同志称为“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诗人引亢高歌革命导师《列宁》和社会主义革命《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热情支持中国人民的斗争,愤怒高呼帝国主义滚出中国,使我们难以忘怀;诗人笔下“半截人”的官僚主义者《开会迷》,成为中国人民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5.
在纪念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十周年的时候,马雅可夫斯基以其独创的楼梯式写了长诗《好!》,为十月革命铸造青铜像。在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纳·赛因朝克图也以楼梯式写了长诗《狂欢之歌》,歌唱建国十周年,在革命诗歌创作和接受外来影响方面提供了很有研究价值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马雅可夫斯基与未来派,这是国内外马雅可夫斯基研究家瞩目的课题.多数苏联学者趋向粉饰甚至否认马雅可夫斯基与未来主义的长期联系.季莫菲也夫教授主编的《俄苏文学简史》就说:“马雅可夫斯基在十月革命以前的创作活动,当然也并不是没有缺点和挫折的.这位才气横溢的大诗人,所走的是一条复杂而又矛盾的  相似文献   

7.
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位有贡献的诗人。他的诗曾吸引过我国的一些诗人,对我国新诗的发展有过一些影响。作为当代著名诗人之一的贺敬之也确实与这种影响有关。当前,注意这一方面的研究对于新诗的发展是不无补益的。但读了陈守成同志《论马雅可夫斯基对贺敬之诗歌创作的影响》(见本刊1980年第1期,以下简称《影响》)一文,反而产生了一些疑问,觉得其研究方法和对贺敬之的具体评价等尚有不尽妥当之处,现提出几点粗浅意见,就教于陈守成同志和读者。一《影响》一文是研究马雅可夫斯基对贺敬之诗歌创作之影响的专论,然而卒读全文,我对贺敬之到底在那些方面受到了马雅可夫斯基“最深刻的影响”,这影响对于贺敬之的创作发生了什么样的作用,仍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世界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逝世五十五周年,也是“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斯大林语)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列宁》问世五十五周年。马雅可夫斯基在长诗中,以宏伟的气魄,充沛的激情,成功地塑造了列宁的光辉形象,讴歌了列宁的丰功伟  相似文献   

9.
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位有贡献的诗人。他的诗曾吸引过我国的一些诗人,对我国新诗的发展有过一些影响。作为当代著名诗人之一的贺敬之也确实与这种影响有关。当前,注意这一方面的研究对于新诗的发展是不无补益的。但读了陈守成同志《论马雅可夫斯基对贺敬之诗歌创作的影响》(见本刊1980  相似文献   

10.
有人曾问过马雅可夫斯基:在俄罗斯古典作家中他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契诃夫。一九一四年是契诃夫逝世十周年。年青的马雅可夫斯基也撰文纪念,写了一篇题名《两个契诃夫》的文章。在这篇短文中,年青的诗人提到了两个契诃夫。一个是被资产阶级文学评论所曲解了的契诃夫。这个契诃夫  相似文献   

11.
袁可嘉同志在《译林》创刊号上《谈谈西方现代派文学作品》一文中,对现代派文学作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是他说:“有些现代派作品不仅没有毒,还有益,例如属于未来派的马雅可夫斯基的革命诗篇。”他把马雅可夫斯基不分前期后期都划为未来派。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马雅可夫斯基的创作一共经过了三个阶段:前期(1912—1917年)是未来派阶段;中期(十月革命起到1923年)是无产阶级思想和未来主义激烈搏斗的阶段;后期(1924—1930年)是无产阶级诗人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有人曾问过马雅可夫斯基:在俄罗斯古典作家中他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契诃夫。一九一四年是契诃夫逝世十周年。年青的马雅可夫斯基也撰文纪念,写了一篇题名《两个契诃夫》的文章。在这篇短文中,年青的诗人提到了两个契诃夫。一个是被资产阶级文学评论所曲解了的契诃夫。这个契诃夫似乎是一个“黄昏的诗人”是一个“无病呻吟的人”……马雅可夫斯基旗帜鲜明地否定了这个契诃夫的存在,他认为这是资产阶级文学评论家们对契诃夫的歪曲。年青的诗人满怀激情地声称:契诃夫是一个“描写平民的作家”,是“坚强而又乐观的语言巨匠”。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从文艺复兴时代起就流传一句格言:“Traduttore——traditore”(翻译者即叛逆者)。马克思1875年曾经告诫人们。“删节给翻译者(traduttore)变为叛逆者(traditore)提供特别方便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1972年,第34卷,第139页).翻译是困难的,文学翻译更难,诗歌翻译尤其难。在诗歌领域中,最难翻译的要算马雅可夫斯基的诗了。1927年,在译成波兰语的马雅可夫斯基诗集的序言《致波兰读者》中,马雅可夫斯基曾经写道:“译诗是件难事,翻译我的诗尤其难.  相似文献   

14.
苏联无产阶级诗人马雅可夫斯基1925年5月25日离开莫斯科到美洲旅行,7月抵达纽约。他在那里居住了近三个月,同时游览了美国东部一些最大的城市(克利夫兰、底特律、芝加哥、费拉德里非亚、匹兹堡),出席了许多次的晚会和群众集会。在整个旅行期间,诗人从没有停止过紧张的创作工作。写作了将近20首诗,其中有《黑与白》《白老汇》《摩天楼的横断面》《芝加哥》  相似文献   

15.
马雅可夫斯基在新中国“十七年”形成影响事实的同时也受到“十七年”现实语境及传统文化的过滤,以郭小川、贺敬之为代表的“十七年”诗人在热情宣扬马雅可夫斯基的同时,其接受行为已然发生了变异。由于深受苏联对马雅可夫斯基带有选择性介绍的影响,我国文艺界忽略了其未来主义思想中的分裂性、虚无性及俄罗斯民族文化中一些固有的悲剧性精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马雅可夫斯基诗歌的误读。马雅可夫斯基对“十七年”诗人的影响并非“直接而深远”,而是具有一定的间接性、复杂性和浅层性。  相似文献   

16.
初登文坛一九二四年十月十日,孟超的新诗《热情的燃烧》发表于《狮吼》第七、八期合刊。这是孟超第一篇公开在报刊上发表的作品,署名孟超。该诗作于一九二三年七月,诗中写道:如其作那集香木自焚的菲尼克斯从死灰中更生;/何苦趁着这炎炎的热情,/尽量的哭呵,尽量的唱呵,/向着灼灼的洪炉中讨生。  相似文献   

17.
勃洛克(1880—1921)是本世纪初俄国最有才华的诗人,俄国象征主义的杰出代表。马雅可夫斯基说,他“作为最享盛名的象征主义大师给整个现代诗歌以巨大影响”,他的创作代表了俄国“整整一个诗的时代。”(《俄苏文学评论集》)327页,莫斯科版)戴望舒是我国三十年代“诗坛的领袖”,他“提倡象征派诗”,(《现代文学讲演集》365页)当时几乎所有的诗人都是他的崇拜者和追随者。这两位诗人的作品都以美著  相似文献   

18.
<正> 闻一多先生的诗集《死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诗篇,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首名诗作于何时?目前通行的公开出版物,均作“1925年4月”。因为诗人1925年5月才离美归回,又断言这首诗是诗人留美时期写的。然而,统观诗人留美时期的作品,他总是把自己的祖国幻想得那么美丽,那么可爱。比如在《忆菊》中写道:“秋风啊!习习的秋风啊!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而在《死水》中为什么又这样诅咒祖国呢?——“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有些同志看到诗末注明的写作年月,便想当然地解释说:“诗人在国外,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不了解革命的大好形势,只是深感自己国家的落后,又从亲友的信中了解到祖国的悲惨现状,使他对反动军阀更加痛恨和愤怒,对中国的黑暗社会更为不满。在回国前夕,诗人写了《死水》这首……。”(十六院校中文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讲》)  相似文献   

19.
纷繁的典故、复杂的象征、多层的意象以及繁杂的结构使《荒原》的意义幽深含蓄、晦涩难懂。本文分析该诗中的水的柬征意象,力求展示诗人所赋予这首长诗的主题,让读者从清晰的脉络中看到这首貌似杂乱无章的长诗的整体性,看到西方现代文明的荒原,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精神的幻灭,更深切地领会这首诗的旨意所在——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一) 长篇叙事诗《长白山》,是诗人金成辉继抒情诗集《百合花开时节》之后问世的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人们读过之后,异口同声认为它不失为祖国姹紫嫣红的诗坛上的一束蓓蕾初绽的鲜花。这部叙事诗,诗人构思于一九五八年。它历经二十多年的酝酿、制作、推敲和修改才与读者见面,可以说是辛勤劳动的硕果和顽强斗争的产物。这期间,诗人常与病魔作斗争。但是,即使是在医院或是在疗养所,他也以顽强的意志,不懈地把心坎深处的激情凝炼成诗章。这部诗作的五、六、七、八章,早在一九六四年就曾发表于延边作家协会的内部刊物《绿叶集》上。但是,在“四人帮”肆虐的岁月里,诗人被剥夺了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