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隐喻现象,并引入认知语用学中有关含义推导的最新理论———关联理论对其内容和工作模式加以分析。关联理论的隐喻观是一种兼具构建主义和动态性质的隐喻观,但关联理论并没把隐喻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方向,因而这种隐喻观还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韦恩·布斯是二十世纪美国修辞学界的知名学者,尤以小说修辞学著称。但布斯对隐喻的论述也颇具前瞻性。由于其修辞学家身份,其在阐述隐喻定义、评价等方面时难免不涉及一些诸如修辞情境、修辞动机、劝说等修辞学概念,这些概念的运用极大地充实了他的隐喻观。研究对韦恩·布斯的隐喻观作了梳理与分析,主要阐析了布斯对隐喻的概念本质、评价等方面的理解,分析了布斯的隐喻观与西方修辞学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评价了其理论贡献和局限。研究发现,布斯的隐喻观较具前瞻性,有深厚的西方修辞学底蕴,为后来的隐喻研究作了重要的铺垫。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关联理论认知语境观的框架下,以Fauconnier概念复合理论为视角,探讨了隐喻的动态识解过程,认为隐喻是在特定认知语境的前提下多个心智空间映射和概念复合的过程。隐喻识解过程中,认知主体激活认知语境中的相关信息,选择具有最佳关联的语境假设,突出心智空间的相似关系特杠,最终完成隐喻的识解。  相似文献   

4.
关联理论认为隐喻是日常言语交际的一部分,隐喻的理解就是在适当的语境下或通过语境的补充或扩展寻求最佳关联,并得到最佳理解效果的过程。本研究回顾了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及其关于人的认知机制的理论背景,提出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理解隐喻及其工作机制主要包括隐喻是"随意言谈"、隐喻理解需语境互动并受认知主体影响。  相似文献   

5.
常鸣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70-72,104
从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对隐喻的解释出发,探讨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对隐喻的理解,并论述了语境在理解隐喻过程中的作用,但是这些理论在解释力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推动了隐喻的多学科研究,但由于其理论的内在缺陷,它没能有效地说明隐喻中源城和目的城之间产生联系的认知原因。关联理论把话语放到语境中加以考察,指出人们使用隐喻是为了获得一种动态的最佳关联,为概念隐喻提供了认知上的理论支持。因此关联性是概念隐喻认知研究的一个理论接口。  相似文献   

7.
关联理论视角下隐喻的隐含分析及其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近年来被引入到翻译学领域。关联翻译原则下,译者在对隐喻进行翻译时,突出最大的语境效果,传达隐喻内在隐含,并寻求最佳关联。关联理论视角下,综合对隐喻隐含的全面分析,可以把隐喻的翻译方法分为对等译法、归化译法、异化译法以及平衡译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歌是隐喻的海洋,然而中国古典诗歌中隐喻的英译却困难重重。本文试图在关联理论翻译观的指导下,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中隐喻英译的翻译策略,确保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笔者希望从最佳关联性的角度去解释隐喻的英译,可以为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是对福多知觉模块论的继承和发展。文章以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为基础,从传统隐喻和现代隐喻认知角度,论证了对隐喻的理解不仅仅是一个修辞语义解码过程,还是在最佳相关原则指导下寻求本体和喻体的最佳相关的认知推理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隐喻语义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0.
从会话含意理论对隐喻语用分析的局限入手,在认知语用学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对隐喻进行了研究运用关联理论的观点对隐喻的产生,识别和理解进行了分析,运用描述和阐释手段着重介绍了隐喻的工作机制;隐喻的理解和接受,就是一个听者通过认知语境将接收话语建立在新假设寻找最佳关联、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会话含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概念整合理论对概念隐喻观的补偿性阐释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情理解和经历另一件事情.概念隐喻观的提出标志着隐喻研究摆脱了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理论的束缚,进入崭新的认知科学领域.概念整合理论是在概念隐喻观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崭新的认知框架.本文通过系统对比两种理论的异同而尝试性地论证,概念整合理论对概念隐喻观中无能为力的层创性概念化等问题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具有补偿性功能.  相似文献   

12.
隐喻理论与隐喻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理解是话语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隐喻理解理论中的比较观、相互作用观、语用观都未能触及到隐喻理解的实质;而隐喻的认知观则从人类的思维、认知出发,考察了隐喻的产生、运作与理解,从而比较成功地解决了隐喻理解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概念隐喻理论和关联理论互补的角度,本文对西方图片广告中的概念隐喻进行了分析,旨在加深对隐喻的本质及表现形式的理解,探讨概念隐喻以何种方式在图片广告中发挥其特有的劝诱作用,并帮助国内广告设计者进一步意识到概念隐喻在广告中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入手,概述了现代认知隐喻理论的产生,理论背景及其认知机制,探讨如何将现代认知隐喻理论应用到多义词教学当中,以帮助学习者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多义词的词义,并发掘词汇之间语义关联。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认知方式。习语中蕴含着大量的隐喻,习语隐喻又折射着丰富的文化特征。借助认知语用学领域的关联理论分析了不同的文化认知语境中习语隐喻的生成和各自的意义,并阐释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习语隐喻的共同性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16.
当今隐喻理解理论中,各种理论都或明确或暗含地提涉到了"联想机制"的作用,认为人的联想思维是通过已知事物认识新事物的桥梁。本文将结合常规联想和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来分析隐喻的理解过程。这一机制说明了常规联想作为一种认知范式对于人们认知的重要性;它和最佳关联构成了人们认知隐喻的常项。另外,本文还就隐喻理解所牵涉的其他方面做了些探讨,包括语境、相似性和可适用性等;指出相似性是隐喻理解后的产物,可适用性才是隐喻理解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际语法隐喻的语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际语法隐喻是语法隐喻的主要类型,包括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从语用的角度看,人际语法隐喻中的语气隐喻相当于言语行为理论中的间接言语行为。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使用人际语法隐喻可以维护礼貌原则,有效地表达对别人的礼貌。根据关联理论,人们理解人际语法隐喻的过程是一个寻找话语和语境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以顺应论来考察,人际语法隐喻是交际过程中说话人顺应交际语境作出的话语选择,是在与交际语境的动态顺应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以关联理论为依据,对隐喻和认知语境进行阐述。认知语境是识别和理解隐喻的依据和过程,隐喻的理解和接受,就是听话人通过认知语境将接收话语建立在认知假设,然后进行关联、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的会话含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对于隐喻的理解和探讨,存在着多种维度的研究理论,涉及语言学、心理学和哲学等不同领域。从认知语言学和关联理论在隐喻研究方面的两个理论维度出发,可以看到两者在捕捉隐喻本质和阐述语言使用中隐喻普遍现象方面的贡献。两者结合的互补性隐喻视角,能促进隐喻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升华,从而提供更完整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关联理论把隐喻作为一种随意言谈,对隐喻具有强大的阐释力;关联理论的"互明"假设和共享的"认知语境"包含了文化因素,因此,对不同文化内涵的隐喻同样有强大的解释力。根据关联理论,我们把交际中正确(互明)的语境假设看作是一个沟通的通道。畅通的交际通道是交际成功的必要条件,交际的失败就是通道受阻。交际的双方可以通过开辟新的关联通道或构架关联桥的方法,重新打通交际通道,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