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洋医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西医院校,但是其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沿革相对模糊.笔者运用相关历史文献,认为北洋医学堂起源于1881年的北洋医学馆,1893年更名为北洋医学堂,1912年或1913年更名为北洋医学校.其后呈现“一树两支”的发展,一支历经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河北大学医科、河北省立医学院、河北医学院等数次更名...  相似文献   

2.
关于严复初莅天津水师学堂的职称,《北洋纪事》第十本(天津水师学堂与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往来公文)、李鸿章《天津水师学堂请奖折》清单(军机处录副档)均记载为"洋文正教习",严复觐见光绪帝的履历单(宫中档)则记载为"洋文总教习"。这三种档案材料的记载均准确可信,据此及船政学堂职称等旁证材料可知,"洋文总教习"、"洋文正教习"二者名异实同;"洋文总教习"简称"总教习",以往的说法亦正确无误。  相似文献   

3.
袁世凯与严修对清末直隶乃至全国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二人自小站练兵结识后,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上,志趣相投.袁世凯接受严修的建议,废除了科举制;他力邀严修担任直隶及全国教育行政管理职务,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近代教育体制;袁世凯与严修通力合作,在直隶兴建了各级各类的新式学堂,极大促进了直隶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2011,(7)
河北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大学。学校起源于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1996年6月,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与创建于1952年的河北教育学院、创建于1984年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河北师范大学。学校占地1222.87亩,馆藏图书327万册。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同治初),为政治外交方面的需要,洋务派官僚陆续创办了一些培养翻译人才的专门学堂。这是中国近代新式学校的始祖。但是,直到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朝廷才正式发布“上谕”:“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行切实整顿外,著将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著名该督抚学政切实通筹认真举办。”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1903-1920)的直隶商会是在清末新政国家与社会关系调整背景下成立的,以天津商会为首遍布直隶地区的新式商人组织网络.商会虽为保商而设,但在时代大潮影响下它们利用国家提供的政治活动空间积极参与政治,试图影响国家和地方的政治进程,因而也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自1903年天津商会成立后,直隶商会组织直隶绅商参加和发起地区性乃至全国性的政治活动,在清末民初的直隶社会中扮演了积极活跃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湖南时务学堂创办于1897年,是湖南近代最早的新式学堂。《湖南时务学堂略志》载:“湖南之有学堂,以此为最早,丁酉、戊戍(897~1898)间,有最高学府之称。”时务学堂既是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一个重要阵地,又是旧式教育向新式教育转变的一个典型代表,它还是戊戌维新期间全国屈指可数影响较大的几所学校之一。梁启超说:“国中学校之嚆失,此其一也。”时务学  相似文献   

8.
北洋时期 ,政府和直隶地方当局的杂捐苛税、肆意摊派 ,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 ,使直隶地区哀鸿遍野 ,众商疲累。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直隶商会同广大商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捐税抗争。北洋时期直隶商会的捐税抗争与清末相比 ,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张静 《贵州社会科学》2006,6(4):158-162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自1870年起李鸿章长期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职,他利用自身权势,以北洋地域为依托,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北洋官系网.北洋官系网的形成与发展对李鸿章淮系集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马红霞  张帆  陈悦 《江汉论坛》2004,(1):125-127
洋务运动的兴起导致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新式学堂的诞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并促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但是,由于洋务派所创办的新式学堂在教育理念、教学目的等方面与当时西方国家的学校有本质差异,因此它是不可能真正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通过对近代教育的反思,无疑有助于我们对科学技术教育的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洋务官员,开始了军事近代化的最先尝试,1867年左宗棠、沈葆祯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人创办了一系列海军、陆军学堂。八国联军隆隆的炮声给清政府以极大的震慑,它痛定思痛,决心编练新军,为此正式废止武举制度,并在各省广设各种军事学堂。20世纪初的十年是普练新军、广设学堂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以袁世凯所创的军事学堂最为突出,1902年创办保定参谋学堂、保定武备学堂、保定测绘学堂、北洋行营将弁学堂,1903年创办北洋(保定)速成武备学堂,1905年创办军械学堂、马…  相似文献   

12.
福建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船政学堂在中国近代高教史上的地位福建部政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相当于后来的职业技术性高等专门学校或专科学校,是一般中国高等教育史所认可的。但它是否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则是最近才有青年学者提出的新问题①。如果这个论断成立,则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不是创办于北京或天津,而是创办于福建。历来中国教育史或中国高等教育史,对于中国第一所近代性质的高等学校的考证,有几种论点:(一)创办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既是中国近代最早设置的新式学校,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二)创办于1895…  相似文献   

13.
严复与天津水师学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80年8月,严复因专业造诣出色奉调天津,参与筹建天津水师学堂,修订学堂章程草案.旋任驾驶班洋文总(正)教习,主持本专业日常教学管理,并作为把关教习执教驾驶第一班,参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课程教导诸生,成效显著,奠定了该学堂在全国同类学校中的领先地位.此外,学堂创办之初,严复还广泛参与学堂招生及选聘外国教习等事宜,1886年一度代理总办之职,是仅次于总办的核心人物.严复1889年晋升会办、1893年升任总办,全面参与和主持学堂教学管理,勤于职守,多次受到上司肯定与朝廷表彰,为该学堂以至中国近代海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昌黎县五峰山是李大钊多次游览、山居,并从事重要的革命活动,做过政治避难的地方。多年来,有关李大钊首次登临昌黎五峰山的时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推测李大钊是在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读书的第一个暑假到来时,即1908年夏天;一是推测李大钊由永平府中学去天津考专科学校归来,即1907年夏天。笔者认为,从当时各方面的情况分析,李大钊第一次登临昌黎五峰山的时间,当以后一种说法为确。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废科举、建学堂、练新军的革新运动中,河北走在全国的前列,新式教育特别是新式高等教育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而成为“中央及省转相效法”的楷模。本文试通过对这一时期河北高等教育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的探讨,以期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所裨益。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首的开明官僚、地主,倡导和主持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内容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由于当时直隶独特的政治地位和自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清政府办洋务的中心,与西方列强政治、文化、教育相碰撞…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1903-1920)的直隶商会是在清末新政国家与社会关系调整背景下成立的,以天津商会为首遍布直隶地区的新式商人组织网络。商会虽为保商而设,但在时代大潮影响下它们利用国家提供的政治活动空间积极参与政治,试图影响国家和地方的政治进程,因而也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自1903  相似文献   

17.
唐绍仪(1861——1938),字少川、广东香山唐家湾(今属珠海市)人。是清末民初我国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本文对他的一生作些初步的评述。办理外交初露头角唐绍仪自1874年赴美留学,于1881年归国以后,即先后在朝鲜、山东等地办理外交,为袁世凯所赏识,视为亲信。1901年冬,袁世凯继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即委唐以津海关道要职。在天津任职的两年中,唐绍仪办理接收八国联军分占的天  相似文献   

18.
杨涛 《中州学刊》2014,(3):141-145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期间,其控制的北洋"官业"中,只有轮船招商局、电报局确定每年提取两成余利作为军费来源。而滦州官矿公司、启新洋灰公司、京师自来水公司没有规定将余利或营业额作为军费来源,临城矿务局余利每年只提取2000两白银作为军费。关内外铁路余利只是临时垫拨、挪借,前后总共不超过两次,不可能任意挪用。天津官银号和北洋银元局是通过发行公债间接赞助军费。这说明,"官业余利"并不是北洋六镇军费的主要来源,其在军费筹集方面的作用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19.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在光绪帝等支持下,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但是,以那拉氏为首的顽固派,拼命反对变法。维新派与顽固派的斗争,1898年夏天进人高潮。那拉氏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统帅北洋三军,控制北京和天津,并准备于10月间在天津阅兵,强迫光绪退位。在此危急时刻,维新派计划拉拢握有军权的袁世凯,以兵力支持新政,康有为等通过待读学士徐致靖,上书光绪奏荐,称赞袁世凯“家世将门,深拥军旅”,通晓西洋兵制及内政、外交谋略,建议光绪帝对袁“加官优奖”①。康又指示谭嗣同也向光绪帝上折建议“抚袁以备…  相似文献   

20.
1907年李大钊走出冀东乡村,来到北洋军阀盘踞的天津,进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习法政诸学”.时值辛亥革命前后,国家内忧外患,青年李大钊面对风云变幻的形势,不断撰文,探索救国方策.反映他早期思想的三十篇文字,集中发表在1913年4月创刊的北洋法政学会机关杂志《言治》月刊上.“言治”时期的思想,既反映出深沉的爱国热情,也反映了他早期思想的局限和矛盾,正是在这些客观和主观的矛盾冲突的困扰中,开始了他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