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李卓教授所著的《"儒教国家"日本的实像——社会史视野的文化考察》(以下简称《"儒教国家"日本的实像》)于2013年3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成果,不仅鉴定结果为优秀,而且入选了201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统一组织出版,堪称代表了当前日本史研究领域的前沿水平。  相似文献   

2.
这篇论文结合作者本人的治学经历,尤其是作者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相关论文,论述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在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方面所发挥的极为重要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创造性地推进”主要表现为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新理解、对马克思哲学发展史的新探索和对马克思哲学来源的新反思。  相似文献   

3.
《创新》2014,(4):128-128
<正>《创新》杂志是由南宁市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科学术理论刊物。自2007年创刊以来,本着严谨的办刊作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刊特色,影响逐渐扩大,颇受作者和读者好评,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来源期刊,2008年获"第六届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期刊"称号。创刊以来影响因子逐年上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  相似文献   

4.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首次设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使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开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不仅是时代赋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全新使命,更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解放思想、解放话语权,明确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目标,明晰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理念,探索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途径,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诉求和基本取向,是当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首当其冲的要务。  相似文献   

5.
具有中国特色、气派和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是"说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孙利天教授的新著《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集中体现了这样一种努力。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既不是用中国哲学的范畴体系、表达方式来改造和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及其教科书体系的表述,也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及其教科书的内容"装进"中国哲学的概念框架,而是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理论自觉,在回应时代性的人类问题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塑造属于中华民族的"思想自我",并以这种"独特声音"影响世界历史进程。这就是"说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需要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而且需要在"历史"已经成为"世界历史"的"我们的时代"回应世界性的哲学思潮,特别是回应以反思"哲学"和"现代性"为实质内容的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相似文献   

6.
<正>《求是学刊》是黑龙江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74年,前身为《黑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改名为《求是学刊》,为季刊,国内公开发行。1981年起,国内外公开发行。1982年起为双月刊,至今。《求是学刊》已出版41卷,222期。发行至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求是学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来源期刊;为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  相似文献   

7.
《创新》2015,(1)
<正>《创新》杂志是由南宁市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科学术理论刊物。自2007年创刊以来,本着严谨的办刊作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刊特色,影响逐渐扩大,颇受作者和读者好评,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来源期刊,2008年获"第六届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期刊"  相似文献   

8.
文章围绕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这一新命题,从召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大会,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制,制定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调整学科体系、办好国家和省市社会科学院、启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大投入、加强和改进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科学技术的创新,也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还包括以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为根据的各项社会制度、管理体制的创新.因此,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研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内容、形式、限度、主要途径及基本规律,努力提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1.
《创新》2014,8(5):F0003-F0003
<正>《创新》杂志是由南宁市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科学术理论刊物。自2007年创刊以来,本着严谨的办刊作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刊特色,影响逐渐4广大,颇受作者和读者好评,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是万方数据——  相似文献   

12.
敬告作者     
正《国外社会科学》创刊30多年来,一直以学术性、理论性、综合性和前沿性为办刊思路,跟踪和介绍国外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当前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12年又成为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期刊。但近期,有作者向我刊编辑部反映和投诉,称有一些论文代理商假借《国外社会科学》编辑部的名义进行征稿代理活动,有的作者还收到代理商寄发的用稿通知甚至是"样刊"。这严重影响了我刊的声  相似文献   

13.
丁立群,1958年12月生。1982年7月本科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1985年获硕士学位,2001年获博士学位。现任黑龙江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求是学刊》主编。1992年被选为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学会理事,1994年被选为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2003年被选为东北地区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名誉会长,2007年被选为黑龙江省哲学学会会长,2001年被选为黑龙江省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国家新世纪首届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出版《发展:在哲学人类学的视野内》、《哲学·实践与终极关怀》等著作多部,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光明日报》、《江海学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有些成果曾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哲学年鉴》、《新华文摘》等多家学术刊物转载、摘编。主持和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多次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并在全国首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奖。是省重点学科外国哲学学科梯队带头人,国家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学科后备带头人。  相似文献   

14.
30多年来,中国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推动着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取得了五大成就,开启了理论创新的时代。“十二五”时期,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将步入系统创新的新阶段,将从个别观点、个别结论的创新转换到基础理论、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的创新;从单一学科、单一视野的创新转换到综合创新、交叉创新和新学科群的崛起;从无序竞争转换到有序推进。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创新能力建设与自然科学同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同样重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规划应当强化“国家意识”、建立“国家目标”、设立“国家工程”。系统创新、全面发展、走向世界,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5.
《创新》2015,(5)
<正>《创新》期刊是由南宁市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科学术理论刊物。自2007年创刊以来,本着严谨的办刊作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刊特色,影响逐渐扩大,颇受作者和读者好评,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是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来源期刊,2008年获"第六届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期刊"称号。创刊以来影响因子逐年上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的文章数量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朱金鉴同志的专著——《社会科学规划工作概论》,1993年5月由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10章,连同参考文献、附录等共18万余字。这既是作者长期从事社会科学规划工作的经验总结,更是从理论的高度把握实际工作经验的产物。作者不仅对社会科学的性质、地位、作用、特点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科学规划工作的意义、内容、原则、要求作了理论的阐述,而且对规划工作实践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作了具体详尽的说明。诚如雷云同志所评价的,该书“实现了理  相似文献   

17.
盛国荣 《探求》2010,(5):76-80
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本土化的哲学社会科学是当前中国政府和学术界的一种共同诉求。2008年,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1]在高校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座谈会的发言中指出,要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要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钻研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纪宝成教授[2]也在《光明日报》上发文呼吁要正确处理继承、借鉴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努力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8.
孙麾 《浙江学刊》2006,(4):8-13
2004年6月计亚男写了篇报道,发表在《光明日报》“书评周刊”版,题目是《中国哲学学术走向》这篇报道对《哲学研究》、《世界哲学》、《浙江学刊》、《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河北学刊》、《人文杂志》、《学术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中州学刊》、《文史哲》、《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求是学刊》、《教学与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和《中国社会科学》等十几家学术期刊哲学编辑纵论中国哲学学术走向和前沿问题做了概括。中国哲学学术研究怎样回到现实、从关注和解决现实问题中提高哲学思维…  相似文献   

19.
《北京历代建置沿革》一书即将出版金禾《北京历代建置沿革》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尹钧科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而撰写的一部学术专著。该书于1993年获准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会的资助,即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侯仁之先生为该书写了序言。作者自1979...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徐昌翰、黄任远撰写的《赫哲族文学》一书于1992年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社会科学“七·五”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之一,共14章,33万字,涉及赫哲族神话、伊玛堪(说唱)、传说、故事、民歌、谚语、民间艺术家、创作文学等诸多方面,全面概括了赫哲族文学现象和文学历史,总结了国内外研究成果。这是我国第一部赫哲族文学史专著,它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是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