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城人融合发展有三个基本元素,即产业、城市、人才,它们两两构成三个基本关系,三个基本元素与三个基本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产城人融合发展系统。建立分析模型并借助模型分析得出:如果产业生态链、事业生态链和人才集聚链产生局部断裂的话就会制约产城人融合发展。要以建立完备的产业生态链、事业生态链和人才聚链为抓手,促进佛山产城人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10):48-50
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既是国家级新区的重要功能和发展趋势,也是国家级新区发展的一个难题。以产城融合为目标,推进福州新区建设,必须加强新区顶层设计、优化空间发展布局、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发展迅速,其产业需求、技术创新领先于高校专业人才培养。通过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将本科教育向产业延伸,进一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和产业结构需求要素全方位融合,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该文通过创建特色协同育人创新平台、构建产教融合课程实践体系、构建双导师实践指导团队等,形成递阶式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模式,助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韩燕  叶伟锋 《探求》2013,(Z1):26-29
为贯彻落实广州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新型城市化发展专题调研活动和广州市天河区委、区政府《天河区新型城市化发展调研活动方案》的要求,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地区在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更好地推进天河区的"幸福社区"建设工作。2012年7月2日至6日,天河区"幸福社区"课题调研组赴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四个城市,对九个考察点进行了考察学习。调研组在五天的紧张行程中,带着问题认真  相似文献   

5.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环境类专业产教融合的培养目标是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生态发展。该文针对专业培养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构建了生态视角下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双线并重、‘专业—科研平台—企业’三位一体”的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7,(8):59-64
农旅融合的休闲农业对于促进农业转型、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有积极作用。依然存在农业、农村、农民的都市区,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村地区就地城镇化,将有助于形成城乡生态、文化交融的新型全域城市化格局。本文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探索都市区休闲农业发展,以期为其他相类似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失土农民就业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琳琅 《学术交流》2003,(12):70-72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但是在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失土农民未必能在城市化进程中找到满意和合适的工作岗位,如何解决失土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从而使其真正融合到现代城市经济社会生活之中,已成为关系整个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进一步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产教融合课程是推进产教融合专业建设和产教融合基地建设的根基,是实践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基本单元。该文从学生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教学体系视角,设计了多元化路径多主体协同的产教融合课程目标,确立了产教融合课程的方向引领和价值落实途径,探索了多元化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方法,构建了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智慧型产教融合教学体系。通过产教融合课程模式构建,有助于提高课程质量、推动产教融合专业建设,探索产教融合模式的切入点与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深化产教融合是经济新常态下深化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高校推进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产教融合是一个多方利益主体相互协同的过程,从现实层面来看,面临高校融合准备不够充分、企业参与动力不足、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基于“三重螺旋”理论模型,探索深入推进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共赢的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的实施路径,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有各自不同的发展路径,发达地区的发展路径应是深度城市化与逆向城市化的同步推进。深度城市化就是经济国际化、农业产业化、镇村市镇化、居民知识化、社会保障化。逆向城市化就是降低城市人口密度,发展城市农业,发展废物零排放产业、废物利用产业、清洁清洗产业,大力发展郊区住宅产业。文章最后就发达地区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出了6点对策,并介绍了可借鉴的美国市镇发展资料。  相似文献   

11.
“双高计划”引领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向类型教育发展,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该文在分析“双高计划”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的意义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有利于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从而解决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2.
产教融合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进,河北工业大学对产教融合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该文从产教融合的意义、车辆工程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模式的优势、车辆工程专业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探索与实践三个方面阐述产教融合带来的影响,发掘产教融合对经济产业和高等教育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实现高等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共赢,为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积累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推进城市化进程是东北地区煤炭城市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强劲动力。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尤其是煤炭城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诸多如思想观念滞后、城市化水平虚高、经济发展趋困、城市可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推进东北地区城市化进程,必须要从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四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与政策调整,同时要拓展投融资渠道,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优化空间,做好城市布局规划。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已成为本科高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而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在产教融合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和高校“三元”合力,实现深层次融合育人。该文以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湿地学院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为例,从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产教融合中的常见问题入手,创新性实施多主体一体化融合办学,三方协同整合各方资源,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积极培养服务地方特色的生态环保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搭建面向地方光电产业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针对这一问题,以梧州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群为例,面向梧州市、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及毗邻珠三角地区的光电产业,探索构建基于"产、赛、研、创"为基本架构的多维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新工科的内涵和要求推进学科和专业交叉融合,加快产教融合,促进成果转化,探索构建由国家众创空间、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相互协同的面向地方光电产业的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对各专业领域的高质量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教融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抓手。该文主要分析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全面促进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基于校企合作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正在逐渐成为当前地方职专院校常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将产业发展和教育相结合.因此,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更高.当前,我国在实施基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时依旧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产教融合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校企对产教融合态度冷热不均,产教融合多是短期行为且部分流于形式等.为此,在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实践时,应在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成果,努力促进实现校企双方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共建实训基地等.  相似文献   

18.
广东经济虽然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区域协调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要实现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应从发展县城经济,缩小地区差距,加快中心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收入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在城乡融合中赋能乡村振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斐然,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突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机遇,这就要在融合发展中强化以城带乡、赋能乡村振兴,关键是要聚集城乡互联互通的农村“新基建”动能,释放资源要素城乡对流的市场动能,激发城乡主体合作共赢内生动能,把握城乡人口流动规律的价值动能,激活城乡体制一体化制度动能。  相似文献   

20.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与科技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倡导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推行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为了加快推进产教密切融合,使产业与教学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大力开展了产业学院的建设。该文主要讨论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建设产业学院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