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燕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0-104
江西大塘客家方言中的蔬菜词与普通话中的蔬菜词有很大的不同,与广东梅县客家方言的蔬菜词也是同中有
异。分析了八种蔬菜、十一个语词:牛角辣椒、洋/羊辣椒、洋秋/茄,番薯,洋番薯,紫薯、薯子,南,节瓜,番莆,富菜。这些蔬菜
词的命名理据共有四种:一、蔬菜的外形特征;二、蔬菜的来源地;三、外形与来源地的结合;四、避讳。其所体现的汉民族文化
心理有三种:一、喜欢以区别性特征来命名;二、倾向于用双音节词;三、避讳求富。 相似文献
2.
杨永成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10
合肥方言"子"尾词和"头"尾词比较丰富,代表安徽江淮方言词汇的一种典型特征。其中"子"尾词以两字组、三字组为主,"头"尾词以两字组居多。"子"尾词词性大多为名词,也有少数是代词、数量词、动词或形容词;"头"尾词分别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词缀"子"在"子"尾词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指小增恶"的主观评价态度,词缀"头"在"头"尾词中分别表达"指小增恶"、事物发展的势头或来由以及某件事是否值得去做等多种功用。 相似文献
3.
“子”尾在洛带客家方言中很活跃,本文对“子”尾在名词、形容词和量词中的用法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子”尾作为词缀构成了很多不同于普通话的名词,在少数名词中明显地体现出小称的意义;在形容词中或作为词缀构词,或作为形容词生动形式的一部分,往往表示量增加了一点儿或程度超过了一点儿的意义,大都表示或喜爱或不如意的附加色彩;在量词中也可以作为词缀构词,还表示量少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涟源方言中常见的语尾 (吕叔湘 ;1 956)有“子、唧、公、牯、婆”等 ,其中以“子”尾和“唧”尾最为特殊。通过对两者语法功能的考察 ,便知“子”尾和“唧”尾可以置于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及数量结构的后面 ,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 ,类似于普通话的“子”尾和“儿”尾 ,且具有涟源方言特色 相似文献
5.
6.
史秀菊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5)
河津方言"子"尾有三个层次的读音:第一种是老派读音,即按照前一音节韵母是否具有鼻音色彩把"子"尾分别读为[tei0]与[nei0],这是一种连读音变现象,至今仍是当地方言的强势读音;第二种是中年妇女把[tei0]、[nei0]合流为[nei0]的读音,这应是一种弱化现象;第三种是青少年人群把[nei0]又读为[lei0],由[nei0]到[lei0]应是进一步的弱化。[tei0]→[nei0]→[lei0]这样连续的弱化链在同一方言共时平面上共现比较少见,它的进一步弱化应该就是周边方言的"子变韵"。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濉溪方言“子尾词”同普通话“子尾词”相对照的方法,首先探究濉溪方言“子尾词”丰富性的原因,然后采用“子尾”和其它词缀的配合方式,来探究濉溪方言“子尾词”的内部结构,初步得出濉溪方言“子尾词”丰富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钟江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26-130
本文描写湖南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的“子”尾。语音上除了念[tsη^0]外,还可以念作[tε^0],但保留此读法的“子”尾词已经越来越少。在语法结构上,可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量词性成分后面构成名词。也可构成“动词/形容词+下儿+子”格式,表达短时义、尝试义或程度略微增加或减少,如“动下儿子动-动、来下儿子来-下/来一点儿、壮下儿子胖一点儿”;“动词/形容词+人+子”格式的词语大部分相当于形容词,表示使人感觉怎么样,一般都是一些不太好的感觉或感受,前面可受副词“好”修饰,如“好吓人子很吓人、好急人子很急人”。少数相当于名词,如“懒人子懒汉、穷人子穷人”。 相似文献
9.
用比较的方法对泗洪方言的"子"尾作较为详尽的描写,同时对" V几 V子"结构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白平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本文对汉语中的“子尾”的成因及其性质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从而认为凡是人们所指称的“词缀”,都应当被看作是独立的词,汉语是单音节语,这是汉语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11.
兰玉英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6
闽粤赣客家人在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入蜀并把客家方言带到了四川,历经三百年后,在成都、隆昌、西昌、仪陇几地客家人聚居的地方,还保留着客家方言。四川各地的客家人不只使用客家方言,还使用当地的官话,使用双方言进行交际是四川客家人比较普遍的语言生活方式。从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看出,四川客家人的聚居方式、语言态度与语言习惯、通婚方式等因素对四川客家的双言现象都带来了影响,但四川客家的双言现象有发生转用四川官话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瑞金方言的助词“去”、“却”和“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泽民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3):34-36
本文从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的角度详细描述了客家方言瑞金话中三个动态助词“去”、“却”和“来” ,并将它们和近代汉语的相应助词作了对比 ,指出它们正是近代汉语助词在瑞金方言中的存留。 相似文献
13.
肖俊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4-18
本文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系统收集整理了四川省西昌市黄联客家方言岛的亲属称谓词。试从血亲、姻亲和其他关系三个方面来对黄联客家话亲属称谓词做一个系统的描写分析,并对其中部分称谓做了语音上的分析或传统文化含义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姚亦登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6):122-125
江苏高邮话中有大量的以“子”[tsε]充当后缀的合成词。除了主要作名词的后缀外,“子”还能充当代词、数量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的后缀。“子”的词汇、语法功能有构成新词、区别词义、改变词性等,同时“子”缀还有表细琐,表亲切、喜爱,表轻微,表概括、引申等辅助作用。普通话中“儿化”所起的特殊作用,高邮话里由“子”缀来替代。 相似文献
15.
兰玉英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3):33-36
关于生命的诞生、成长、存在和消失,成都东山客家方言有自己的言说方式。本文诠释了一些反映生命意识和信仰的重要民俗语言现象,重点指出东山客家人所信奉的童子、月亮、树木、秧根、寄生、龙等,是万物有灵观的产物和残存,同时还指出了客家繁复的丧葬习俗所反映的灵魂观。 相似文献
16.
李玉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4):94-98
石门是广西平南县大鹏乡的一个自然村。从语音特征上看,石门话古浊塞音、浊塞擦音声母不论平仄一律变送气清音;有6个声调(包括入声);古次浊上声大部分字的声调今变读阴平……具有客家方言的音韵特征。另一方面,石门话深受周边方言———粤方言平南话的影响,具有不少粤方言才有的音韵特征。例如产生-j-声母;韵母有a:/a长短元音之别;有撮口呼;有-oe-类韵;-i-介音和-u-介音失落等等。这些音均特征当是石门话清初从广东梅县迁到广西平南之后受平南粤方言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7.
付新军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商洛客家方言古入声今读的情况是塞音韵尾已全部丢失,入声韵尾脱落后,古入声韵或以主要元音相近为原则,归入相应的阴声韵,或独立成韵,相对比较复杂。入声调的今读情况各地也存在差异,罗湾保留阴入、阳入,安乐只有阴入,其他地方没有入声调,清入字或归上声或归阳入,全浊字都归去声,次浊入字部分随清入字走,部分随全浊入字走。 相似文献
18.
礼貌是人类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在交际活动中起制约人们言行、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汉族和英语民族在恪守礼貌时的言语方式和习惯差异很大。由于对英语民族礼貌文化缺乏认知,跨文化交际中,客家学生往往会下意识地用自己的礼貌观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易将客家文化中的礼貌准则移用于英语交际,从而引发诸多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