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惠斌 《炎黄世界》2013,(1):37-37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苟慧生四位名角,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他们同演旦角,风格却迥然不同:梅派端庄华贵,尚派婀娜刚健,程派含蓄深沉,苟派妩媚活泼。在艺术上,他们是互不相让的对手。20世纪20年代开始,他们在剧目上的竞争就是一例。这一时期,他们争相编演新戏,出现了传诵一时的“四红”、“四佥扩、“四反串”剧目。  相似文献   

2.
引子 吾生也晚,没有赶上民国初年前门外头,大栅栏广德楼介壁儿,同仁堂的对面门框胡同小吃的盛况。据“爆肚冯”的传人冯广聚讲,那时场面上的人物都去门框胡同吃小吃。细数起来叫得上名字的京剧角儿有:谭富英、马连良、裘盛荣、尚小云、李万春、梅兰芳……演艺圈的名伶有:侯宝林、马三立、小白玉霜、小蘑菇、陈艳艳……前清显贵:逊了位的皇帝溥仪……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国文人:鲁迅、巴金、林语堂、梁实秋、丁玲……再有就是商业巨贾,如同仁堂的“世家弟子”也要去坐一坐三尺长的条凳。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20年     
刘豪兴 《社会学》2000,(4):37-41
1980年5月25日至7月31日,我去北京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学研究会(1982年改名为中国社会学会)举办的“北京首期社会学讲习班”,次年同样的时间参加了第二期的学习,接受了较为系统的社会学基础知识的启蒙培训、学习。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值北京社会学讲习班20周年到来之际,撷取几事,述说学习经过,谈点感想,是为纪念。  相似文献   

4.
文华 《老年世界》2006,(24):39-39
梅兰芳(1894-1961),原籍江苏泰州,,长期寓居北京,工旦。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发起群众投票选举名旦角,前六名领奖为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葛慧生、徐碧云、朱琴心,后因朱、徐辍演,遂成“四大名旦”。  相似文献   

5.
尚小云,先习武生,后学花脸,其后因前辈们见其扮相秀丽,遂让他改学旦行,一举成名。1927年,由北京《顺天时报》发起选举名伶,尚小云被选为四大名旦。新中国成立后,尚小云曾建立了尚小云京剧团;后移居西安,受聘于陕西省京剧院;1976年4月,在西安逝世。  相似文献   

6.
吉婷婷 《当代老年》2009,(10):44-44
尚长荣,1940年出生,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先生之子、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不久前,大连京剧团升格为大连京剧院,尚长荣特来祝贺,他红光满面、精神矍铄,谈笑间神采飞扬,没有一丝花甲老人的暮年之气。当听到大家赞扬他身体好时,尚长荣说:“这都是多年来注重锻炼养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蓬桑 《老年人》2004,(1):24-26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是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的儿子,也是当今活跃于京剧舞台的“第一花脸”名家,获得过戏剧最高奖“梅花奖”。他的嗓音宽厚洪亮,演技炉火纯青,在京剧传统表现技法的唱、念、做、打诸方面功力深厚。他擅长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成功地塑造了包拯、曹操、魏征、于  相似文献   

8.
邵云超担任过常德市京剧团团长。他出生于京剧世家,7岁学艺,12岁登台,在上海、苏州一带,曾先后与京剧大师梅兰芳、周信芳、盖叫天,尚小云、荀慧生、高盛麟、李少春等名家同台演出。年轻时,他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高雪樵为师,攻文武老生。对红生戏颇有建树,有“活关公”的美称。在那云超的家里,悬挂着不少名家赠送的墨宝,诸如“梨园骄子”,“粉墨忠臣”,“献一身绝技,红半世梨园”等,这些都是对他艺术成就的赞誉。在京剧舞台上他摸爬滚打了半个多世纪,演绎过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生故事。他热爱舞台,钟情艺术,听不得别人有不…  相似文献   

9.
9月中旬的北戴河,《新时期青年和青年工作讲习班》邀请在京的部分专家学者魏久明、谢昌逵、王润生、何新等人,就“青年与社会”、“青年与现代化”和“中外青年发生发展的比较”等专题作了演讲,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约3年前,岳阳市老干部大学开办了一个文学讲习班,聘我去做教员。我从来没有当过老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经不起校方的再三抬举,就去了。班上的学员,大都年过花甲,满头华发,典型的银发族。互相之间的称呼,也与一般的学校不同。学员与教员,学员与学员,男的都以“某某爹”相称。每个学员都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其中几位还曾权重一方,但是没有摆谱的,相互亲密无间,学习上如切如磋。对教员也很尊重,我摆在讲台上的茶杯没水了,总有人给我续水。有的比我年长,我再三谢绝。他们说:“你是老师,天地君亲师。在过去,老师是要在堂…  相似文献   

11.
一、具体表现中国 CI“‘冷’、‘热’失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学术界“热”,设计界“热”,企业界“冷”学术界“热”最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96年底,我国已出版各类CI 书籍近百种,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有关 CI 的文章不计其数。全国性、地区性 CI 讲习班达数百次。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内贸易部、中国轻工业总会等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到中  相似文献   

12.
《金色年华》2009,(6):52-52
“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 “巾”对“币”说:儿啊。你戴上博士帽,也就身价百倍了。 “尺”对“尽”说:姐姐,结果出来了。你怀的是双胞胎。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推荐陈寅恪先生为清华国学院导师.校长曹云祥说:“他是哪一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先生生气了,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廖廖数百字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笑话     
老婆:“结婚七周年为什么叫铜婚?”老公:“七年之痒嘛,就像铜器,呵护好了,光亮如新。疏忽了,就绿了。”威胁一男要跳楼,其妻大喊道:“亲爱的别冲动,我们的路还长着呢!”男子听后,嗖地跳了下去。警察说:“你真不该这样威胁他!!”  相似文献   

15.
漫画与幽默     
开船之前  琼斯太太:“我把什么东西给忘了,可是我想不起是什么东西。请帮我找找好吗,乘务员?”  乘务员:“您不会是把护照忘了吧,琼斯太太?”  琼斯太太:“护照?嗯,在这儿呢。船票也在这儿……究竟把什么掉了呢?” 乘务员:“你的行李都全吗?”  琼斯太太:“让我看看,一、二、三、四、五件,全都在这儿。”  乘务员:“照我看,您没有忘掉什么东西。”  琼斯太太:“不,我确实丢了点什么,不过实在想不起来了。”  乘务员:“您别再着急,反正重要的东西都在。好了,请上船吧,很快就要开船了。哎,琼斯先生…  相似文献   

16.
小幽默     
《老人世界》2010,(7):62-62
记忆力太差 一人与某老先生同席,问:“先生贵姓?”老先生回答:“免贵,姓张。”过了一会儿,又问,老先生又回答了一次。再过了一会儿,又问,老先生有些恼火,说:“已告诉你姓张,何必一再问”此人说:“这位李先生啊,这也值得发火吗?”  相似文献   

17.
古时候宴请宾客,门口有接待者,口齿十分伶俐。第一位客人来了,他问:“先生怎么来的?”客人答道:“骑马来的。”接待者恭维道:“啊!威武得很!”第二位客人来了,说;“坐轿来的,”接待者一脸尊敬的模样:“啊!堂皇得很!”第三位客人来了,说;“乘船来的。”接待着立刻换了一副风雅的面孔:“啊!潇洒得很!”轮到一位听了三次精彩寒暄的客人,他想难一难接待者,大声说道:“我爬来的。”不料接待着不假思索地即刻答道:“啊!稳当得很!”巧言应答(一)@石南  相似文献   

18.
张金刚 《老年世界》2013,(13):24-24
拿起电话打给母亲:“娘,吃了吗?”放在平常,母亲肯定乐滋滋地说吃了饺子、面条,惹得我流口水。意想不到,母亲竟然答非所问:“想呀,你说能不想吗?有一个星期不回家,也没打电话来,树上的李子都黄了。”我一头雾水,抬高声音“吼”道:“我是问您吃了没。”母亲这才意识到自己没听清,略显难为情:“现在耳朵不好使了,唉!”一声叹息,母亲很是难过,我更难过。一句“吃了吗”却听成“想我了吗”,看来母亲正在惦记我这个离家的孩子呀!  相似文献   

19.
孩提时,儿子扬着小手对母亲说:“妈妈,我腿疼。”母亲急忙抱起儿子,问:“乖,哪儿疼?”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蹬了蹬小腿说:“噢,不疼了。”但刚把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亲明白了:儿子原来是想让她抱。年轻的母亲抱着儿子,亲着他的小鼻头说:“坏宝宝,还骗妈妈呢。”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一脸得意地笑着。这是孩子对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20.
幽默     
围裙 小莉穿了一条新连衣裙,一边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一边回头问老公:“这件衣服好看吗?”老公说:“好看,不过你还有一件比这更好看。”小莉:“哪一件?”老公:“围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