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汉冶萍公司的前身是汉阳铁厂(包括大冶铁矿),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于1890年,1894年竣工时,汉阳铁厂包括十个分厂、四个小厂,有化铁炉、炼钢炉和其它机器设备,是东亚最早的新式钢铁厂。1896年,清政府将铁厂交由盛宣怀招商承办,为解决铁厂所需燃料,盛宣怀又开采了萍乡煤矿。而后,他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建了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当时,它是中国最早的、亦是唯一的钢铁联合企业。  相似文献   

2.
汉冶萍公司这一名称正式出现的时间是1908年.而学界对其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在研究1890~1908年之间的历史时往往模糊和交叉使用汉冶萍公司和汉阳铁厂的概念,使初涉汉冶萍公司历史的人产生困惑.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学界的主流观点将汉阳铁厂的历史纳入到了汉冶萍公司历史的框架内,这就不可避免造成这样的情况:既坚持汉冶萍公司起于1890年左右汉阳铁厂创办之时,又承认1908年三处合并正式定名为汉冶萍公司;在研究1890~1908年间的历史时,同时使用汉冶萍公司和汉阳铁厂的概念.严格说来这是不科学的.目前,模糊和交叉使用已经为人们所接受,并成为约定俗成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3.
<正> 郑观应,又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忋忧生,广东省香山县人。生于一八四二年,卒于一九二二年,享年八十岁。一八五八年,年仅十六岁的郑观应,就放弃了中国旧知识分子读书,应举、做官的传统道路,远离故乡到十里洋场上海经商。经亲友介绍,先后充任英商宝顺、太古洋行的高级买办,并积极参与洋务活动,投资和创办近代工商企业。他相继担任了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电报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粤汉铁路公司邦办、总办等重  相似文献   

4.
八幡制铁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最大的钢铁公司,1970年它与富士制铁合而为一,组成今日的新日本制铁公司,是当代日本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大冶铁矿位于湖北省大冶县,开发于1890年,是中国近代洋务企业汉阳铁厂的配套企业,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组建成汉冶萍公司。八幡制铁所自始建之日起,便对大冶铁矿进行侵掠,其时长达47年之久。在近代日本的全部经济侵华史中,这是一个较突出的事例,具有典型意义。它是帝国主义垄断资本掠夺和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工矿业的缩影。在发展重工业的过程中,军火工业先行,为对外侵略…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洋务派后期的最大代表张之洞在湖北兴办了一批近代化的官营机器工厂,如湖北炼铁厂(俗称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布纱丝麻四局等。这些近代化机器工厂,就规模和设备水平而言,都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甚至可以与外国企业一争雄长。如汉阳铁厂所用高炉和贝色麻炼钢炉,其技术性能都属十九世纪晚期的上乘设备。而且,象汉阳炼铁厂这样大规模的钢铁联合企业,连当时的东方强国日本尚不能望其项背,日本的第一家钢铁厂八幡制铁厂1901年才建成投产,较汉阳铁厂晚七年。湖北枪炮厂生产的步枪是仿照德国1888年出品的型号制造的,在当时也算性能较佳的小口径枪械。然而,这些靠清政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对张之洞的研究中 ,有关他创办当时亚洲最大的铁厂———汉阳铁厂 ,开创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发展之先河问题 ,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 ,专论尚少。从张之洞创办近代钢铁工业之动机、创建情况、失败原因等多方面的史料进行分析 ,有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张之洞在中国钢铁工业迈向近代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学熙是北洋实业的创办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很值得研究的人物。周学熙字缉之,号止庵,安徽建德县(今东至县)人。他在任直隶工艺总局总办、督办期间,除总办银元局、官银号外,还奉袁世凯之命,负责交涉收回开平矿务事宜。滦州矿务公司就是为收回开平而创建的。  相似文献   

8.
汉阳铁厂创建初期的设备来源状况为:炼生铁厂以及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的设备均来自于英国谛塞德公司;贝色麻钢厂和造钢轨厂的设备来自英国,疑为斯塔福德郡贝丁沙甫阿克司尔滴里公司提供;马丁钢厂以及炼熟铁厂设备来自于比利时科克里尔厂;鱼片钩钉厂设备由英国厂商提供。  相似文献   

9.
在汉阳铁厂建设问题上,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张之洞选购炼钢设备时盲目自大,颟顸无知,以至于设备不符合原料品质,造成了严重后果,因之对张之洞非议颇多。其实,这些批评都脱离了当时的实际情形。张之洞根据汉阳铁厂的产品质量要求,立足于大冶铁矿石的化验数据,以此作为订购炼钢设备的依据。后来汉阳铁厂钢铁产品含磷过高的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咎于设备购买环节;同时,今人也不应该过分夸大由炼钢设备所引发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萍乡煤矿的创办在于解决汉阳铁厂的燃料供应问题。1897年,张赞宸主持萍乡矿务,采用机器作业方式,筹商煤焦运输线路,加强金融管理,协调各方关系,奠定了矿局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