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传教士认识到要成功地推进基督教的传播,必须理解、尊重与适应中国文化,对基督教作出适应儒学、适应中国文化的必要的变通与调适,故提出了“孔子加耶稣”的传教策略,并从调和、会通基儒关系的角度对儒学进行诠释。传教士的儒学观作为一种来自异域文化的比较审视,对于我们体认儒学与中国文化的历史价值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儒”学“儒”,人们通常解释为学者,也就是博洽多闻,学识渊广的人。同时,也泛指一般读书的人。“儒”这个称呼,并不起源于孔子。孔子之前的“儒”,是指术士,即掌管乡间教化的人员,他们主要以道德的手段驯服人民。儒学,是指孔子创立的学说。儒学的主要内...  相似文献   

3.
唐明贵 《阴山学刊》2005,18(2):65-69
孔子是中国统治者标榜的圣人,是万世师表,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是中国封建统治的合法性依据。及至近代,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康有为为了捍卫中国本土文化,挽救民族文化危机,树立民族自尊自信,标举孔子和儒学的旗帜,借用西学,重塑孔子形象,复原孔教,援西入儒,形成了自已独特的孔子和儒学观,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儒学十题     
曾枣庄 《文史哲》2011,(1):28-37
20世纪两次全盘否定孔子,否定儒学是错误的。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重新评价孔子和儒学,这对弘扬传统文化很有意义。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近年来的有些提法,似乎都有褒扬过度之嫌。在"儒学热"的当下,正确认识孔子是相当必要的,孔孟之道未必是中国文化的"规矩准绳",而儒者中亦有"君子儒"、"小人儒"之分,中国历代帝王从未真正"独尊儒术",历代的法家人物亦多以儒学为招牌,篡权夺位者亦多以儒学粉饰,凡此种种,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地认识历史上的儒学和儒者,实事求是地直面"中国需要儒学吗"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庙释奠礼仪是尊崇孔子儒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上,对孔子和先贤先儒的释奠,存在一个“变”与“不变”的演进过程.应从孔子对礼制的认识出发,正确领会和理解孔子儒学的核心原则,既要把握其中“不变”的内在思想,保持传统祭祀仪典的内涵,又要防止“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充分考虑现代社会的具体特征.研究文庙释奠,还是开展一系列礼仪研究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对当前的道德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 ,它在内容上不断地充实 ,在形式上也不断地完善。一般地说 ,儒学的发展经历了先秦儒学、汉代儒学、宋明儒学、现代新儒学阶段。一、先秦儒学在孔子的儒学思想体系里 ,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仁”。“仁”是一个两重性的概念 :一方面它被用来表达孔子对现实政治问题的见解———“克己复礼为仁。”孔子将“克己复礼为仁”作为外在伦理规范 ,表现出政治上保守的倾向 ;另一方面 ,它又是孔子关于伦理道德、人的品格修养、人的真理追求的广泛论述的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初,章太炎作《原儒》探讨儒的起源。30年代,胡适发表《说儒》。而后,郭沫若作《驳〈说儒〉》,与胡辩论,冯友兰则写了《原儒墨》,就儒、儒学的起源展开讨论,然此一讨论未能深入下去。近年来,海内外学者对儒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化,而儒与儒学之起源仍是一个疑案,鉴于当前对儒学再思考的需要,弄清儒学之起源,已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在中国上古时代,巫史原为一体,其后,“史”从“巫”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史官文化体系。孔子正是在继承与扬弃巫史文化的基础上创立了先秦的儒、儒学和儒家学派的。  相似文献   

8.
儒学自从孔子创立以来,历经了二千多年的发展演变。从先秦原生儒学转化为汉武帝、董仲舒的“霸王道杂之”、“独尊儒术”;再到魏晋玄学在儒、道融合基础上,对儒学的新诠释;进而发展为唐代的儒、释、道三教兼容并蓄;然后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转生出来明理学以及心学、气学,直到现代的新儒学。在漫长的中国社会中,儒学与各种学派之间的冲突、斗争、磨合、融化,经过曲折而复杂的思想历程,几度衰落而又复兴,终于形成博大精深的儒学思想体系,其中涵盖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诸多精华,同时也积蓄着历史的糟粕。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政权…  相似文献   

9.
吴天明 《东岳论丛》2023,(1):129-142+192
春秋末期的中国仍然人神杂糅,故各级贵族均集政治领袖、宗教教主于一身,国家治理实行政教合一;战国初期的中国即已人神两分,神权政治时代结束,世俗政治时代开始,故贵族只是政治领袖,不再是宗教教主,国家治理实行世俗政治。春秋末期的古“儒”仍然是政教合一的教士和乡绅,战国初期的“儒家”只是国家治理之学及其衍生学科的世俗学派和学者,孔子既是春秋末期的古“儒”,又是战国初期的“儒家”。春秋末期的“儒书”仍指人神杂糅的六艺和孔子师徒语录,战国初期的“儒书”已仅指孔子师徒的世俗政治语录,孔子师徒语录既是春秋末期人神杂糅的“儒书”之一,又是战国初期世俗政治的“儒书”。总之春秋战国之交短短八十二年时间,中国的国家治理方式、治理学者、治理文献均急遽世俗化,可见:一,这一时间节点就是中国结束神权政治时代,进入世俗政治时代的关键历史节点;二,孔子和孔学的世俗化就是中国结束神权政治,实行世俗政治的重要标志;三,战国至今国家的世俗化,“儒学”和“儒书”的世俗化,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相似文献   

10.
孔子对儒者人格早已做出“君子儒”与“小人儒”的理论判分.至少在汉武帝时期,儒家集团内部已分化为“君子儒”与“小人儒”两大对立阵营,从而历史地印证了孔子的理论预见.汉代大一统的政治环境实际上缩小了士人的政治选择空间,个人与集团利益的保障需要,儒学造诣与禄利的直接挂钩,致使儒者人格渐趋异化,形成了以好利、曲从主意、攀附权贵、排斥异己为典型特质的“谀儒”群体.  相似文献   

11.
儒学与中华文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孔子整理、修订的六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基础。以六经为基本经典,孔子开创了儒家文化。经过历史的选择,儒学二千多年来一直居于中华文化的主导地位。因而,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儒学的承传也就是对整个中国文化的承传。历代儒家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普遍地怀有虔诚崇敬之心,并且以斯文自任,以继往圣之绝学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所以,中华文脉不息,有赖于儒脉代传不穷,有赖于儒家学者对文化命脉的体认与承担。  相似文献   

12.
“深见东州儒学研究基金”是由世界艺术文化振兴协会独立设立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专项基金,其宗旨之一在于资助、支持以孔子文化大学为中心的儒学研究。经酝酿讨论,现面向全国征集有关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问题的研究项目或成果,谨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一、参考选题 世界“文明冲突”中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与祖国统一 儒家“德治”学说与中国古代政治 儒家的“德治”学说与“以德治国”理论 儒学普及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 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关系 儒学与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近代以来的尊孔与“批孔”思潮 出土文献与儒学典籍研究 …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中庸思想与儒学的中道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中庸思想与儒学的中道性格李翔海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庸之道是孔子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被后儒称作“圣之时者”(孟子语),是“知无不尽而德无不全”的(朱熹语)。而中庸之道在孔子那里既是一种最高的德行,也代表了一种最高的智...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孔子”具有丰富内涵。经今文学、经古文学和宋学等儒学主要宗派,从不同方面推举、模塑孔子,形成了孔子形象的多方面含义。分析了解儒学各宗派有关孔子的认识和定位,不仅对于了解孔子,而且对于把握儒家和中国文化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皆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熹、新儒学与东亚现代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儒学是东亚文明的体现”和朱熹集新儒学之大成世界上的文化分为东西两大类,西方文化以基督教为基础,而东方文化则主要是根源于儒学①。儒学的发展有三个时期:第一期是以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为代表的原始儒学。孔子生活于东周中期(春秋末年),他把中国远古时代至夏、商、西周三代的文化,进行总结提高,提出“仁者爱人,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中庸问政》),把中国文化从原始形态上升到成熟形态,此后两千多年,中华民族就沿着孔子所开创的仁义文化的方向,“仁以爱人,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  相似文献   

16.
<正> 儒家学说和儒家学派的形成,有一个长期演变、发展过程,本文拟对这个过程作些分析研究。一、对“儒”字、儒学研究的历史回顾“儒”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所创立的学说为什么被后人称为儒学呢?以他为首所建立的学派为什么被称为儒家学派呢?对此,前人已进行过一些解释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儒学作为先秦显学,奠基于孔子。孔子以仁学为主要构架,提出了人道源则与理性原则,二者具体展开于天人、义利、群已之辩以及理想人格等学说之中。从总体上看,在孔子那里,儒学具有原始的浑朴形态,唯其浑朴,故能兼容多方面的观念,而后者同时又蕴含了儒学在尔后分化的契机。孔子之后,这种分化便渐趋明朗化。韩非曾有“儒分为八”之说,  相似文献   

18.
吕明灼 《东岳论丛》2012,33(7):77-85
儒学是我们的母体文化,与我们每人筋骨相连;现在强调传承儒学精华,是时代的召唤、社会的需要、民众的期盼;儒学以“以仁为本、以礼为序、以中为度、以和为贵”为核心价值观;并追寻“以乐为美”的“乐道”人生观;儒学铸造了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的特性,形成有别于西方文化的特色文化;儒学在新时期必须溶入现代,创建具有中国精神与民族灵魂为特征的现代儒学;并要努力构建“民众儒学”、“实践儒学”,使其通俗化、鲜活化,与孔子进行心灵交流,净化灵魂.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界、思想界人们经常谈论这样一个问题,即在走向社会主义的路上,如何处理我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大家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思想?有人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原则性的话容易说,具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首先,儒学从孔子创立以来,到了战国时期,就分孟、荀两大派,虽都推尊孔子,但在具体问题上往往对立。汉代则有董仲舒的神化的儒,魏晋有老庄化的儒,宋代有程朱的理学,宋明有陆王的心学,都打着孔子的旗号,而各有各的理论。实际上他们只能算是儒家的一派,而与孔子学说都有一定的距  相似文献   

20.
由国际儒学联合会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孔子儒学与中国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年9月25~26日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孔子儒学与中国现代社会主题,就如何弘扬儒家思想中的优秀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课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