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经济增速放缓和财政紧平衡的影响下,我国政府实施逆周期调节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对稳定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政府投资管理体制不断规范化和法制化,投资方式逐渐从财政直接出资转向依托于财政资源出资,但投资方式的转变也突显出一些问题,如依托财政资源的政府投资未被政府预算全部反映,投资主体呈碎片化和分散化特征,缺乏统筹的政府投资降低了投资效率,新的投资方式有可能加剧区域发展不均衡等。为此,应以财政资源统筹为抓手提高政府投资效率,从预算环节加强财政资源的统筹管理,并强化财政资源跨部门跨区域的统筹协调。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惠州市农业财政投资进行总量分析、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农业财政投资发展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进一步改善农业财政投资存在的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农业的力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与高等教育财政使用效率,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一对矛盾,本文对高等教育财政的效率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相关的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财政竞争与企业投资间的关系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效率水平.基于我国31个省和直辖市1994-2008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的经验检验,结果表明:由于地方政府效率的不同,在我国东部地区,税收竞争对企业投资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财政支出竞争对企业投资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在中部地区,情况则截然相反;在西部地区,财政竞争和企业投资的关系是统计不显著的.可见,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必要条件。因 而安排好农业投资的资金来源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农业公共产品提供的角度出发,探讨政府 如何通过对农业公共产品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推动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财政农业投资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功能中经济功能的权重不断降低,而非经济功能的权重快速上升。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提高农业综合价值为目标,树立现代农业价值观,从投资主体、投资机制和投资结构等方面重塑财政农业投资模式,促进非经济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维持我国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府必须介入农业领域进行投资与保护,农业财政投资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论文在对财政支持与农业发展理论思考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农业财政投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产生问题的宏观制度性根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财政农业投资现状难以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主要表现在财政农业投资水平较低和结构不合理、财政农业投资与WTO要求接轨尚需时日、现有激励约束制度安排难以规范地方政府的农业投资行为和对其他投资主体诱导不足等。解决这些难题的关键是建立财政农业投资的稳定增长与科学决策机制 ,采取建立、健全政府财政农业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运用中央政府财政农业投资改变地方政府财政农业投资的激励与约束结构和净收益核算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财政农业投资绩效评价包括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和生态效益评价三个方面,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1979—2009年间我国财政农业投资绩效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得到的结论是:由于受财政农业投资规模、结构、体制和立法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财政农业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总体上还不高。提高财政农业投资绩效,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财政农业投资结构,而且还要强化财政农业投资体制改革力度,尽快出台《农业投资法》。  相似文献   

10.
财政投资在实现政府职能、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地方政府投资范围问题及现状的分析,结合经济学理论指出其界定的科学理论基础,探索我国财政投资的范围,为政府投资行为给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入WTO、农村税费改革和工业化的加快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小型农田水利投资主体缺位,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特点,农户是其最有效的投资主体。当前环境下,政府应通过土地制度、金融制度、产权制度以及农业保险等多方面的创新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相似文献   

12.
广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及其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广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致使广东农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九五”以来广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资金去向多样,但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应从明确各级政府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职能、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分类指导,大力推进水管单位运行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加快广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对河南、宁夏、陕西3个省(自治区)180个村庄进行实地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水平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计算得到所调查村庄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的综合得分与排名;将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标准化后作为因变量,选用Tobit模型探析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总体得分低于平均水平,3个省(自治区)差异较大,只有宁夏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高于平均水平,综合得分值为0.065;其次是陕西省,综合得分值为-0.01;河南省排名最后,综合得分值仅为-0.056。对影响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距县城距离、打工人数比、是否为示范基地、政府投资力度和农户收入差异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有显著影响。打工日工资水平、村庄经济状况差异、是否有小农水重点建设项目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风险投资在投资目的、方式、收回等方面与传统投资有很大区别,研究此投资框架下各项财务治理行为对企业财务治理效率的影响,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完善治理措施,提高治理效率。创业板是我国风险投资参与面最广的上市公司板块,以创业板2009—2013年期间IPO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作用及其形式。结果显示,风投方持股比例越高,参与时间越长,在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中拥有席位越多,财务治理效率就越高,但创业板中的联合投资存在“搭便车”现象。上市公司应努力完善并调整企业相关制度和治理结构,风险投资机构加强合作,以最终实现高效的财务治理。  相似文献   

15.
经常账户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是内部失衡,特别是内部结构失衡的外在表现,其源头是金融市场效率差异下的企业投资行为的不同。文章首先通过构建生产性投资与创新投资对产品市场均衡影响的理论模型得到:当融资约束导致生产性投资发生变化时,产品市场因受到生产投资边际产出以及R&D投资等影响而导致经常账户失衡;其次,通过门限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生产性投资与创新投资两种不同类型的投资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不同,R&D投资要比生产性投资更具有持续性,因而一国政府应该合理分配生产性投资和R&D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6.
唐五代河陇区的农田水利开发为当时西北屯田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支撑唐盛世的物质基础之一。其兴农先兴水利的开发思路,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田水利作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经济增长及农民增收具有重要影响。基于DEA在全要素生产的框架,构建全面衡量我国农田水利效率的指标——全要素农田水利效率,选取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 Malmquist方法测算31个省的全要素农田水利效率,并对不同区域农田水利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全要素农田水利效率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东北地区效率最高、超过农业大省聚集的华东和华中地区;全要素农田水利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完全匹配现象,主要与农田水利效率及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有关。基于农田水利效率省际差异,采用门槛回归模型检验影响全要素农田水利效率的门槛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农田水利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收敛门槛效应、机械动力投入对农田水利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加速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户分化的演进,建立在个体同质化基础上的"机械团结"型农田水利自治日益式微,与分化格局相适应的"有机团结"型自治亟需跟进。基于"结构-过程-功能"范式构建了农户分化背景下的制度变迁与农田水利自治分析框架,并采用案例分析揭示了三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分化伴随着乡村社会的观念多元化、精英能人等关键群体的涌现以及决策主体的缩减,其从变异、选择与遗传三个层面推动了制度变迁的进程,改变了农户群体的规则感知与策略行为,并最终对农田水利自治效能产生影响。在农户分化的背景下,顺势推动乡村社会的观念进步,引导精英能人成为农田水利规则变革的带头人,创新水务决策模式,是推动农田水利自治迈向"有机团结"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使用河北省井灌区618份农户的调查数据,探究私人和群体两种常见管护模式对农户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群体管护模式,私人管护模式机井的使用农户具有显著更高的灌溉用水效率;使用私人管护机井的农户具有更高的农户型节水技术采纳程度和更好的设施维护状态,从而提升了灌溉用水效率,但是社区型节水技术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农户灌溉用水效率存在水价门槛值,群体管护机井的灌溉水价低于门槛值,其仍有较高的上升空间;部分私人管护机井灌溉水价远高于门槛值,已进入对灌溉用水效率的“无作用阶段”。基于此,私人管护模式应在继续保持农户高效用水的同时,以减少农户福利损失为优化方向;群体管护模式应以提升节水技术采纳和水利设施维护效果为改进目标。  相似文献   

20.
水旱灾害、水利投资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水旱灾害、水利投资等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显示:水旱灾害、水利投资、农业劳动力等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在粮食主产区与粮食非主产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水旱灾害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的影响大于粮食非主产区,旱灾和水灾都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造成显著影响,而在粮食非主产区,旱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大,水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小。在粮食主产区,提高有效灌溉率、除涝率可以有效增加粮食产量,但在粮食非主产区,有效灌溉率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不显著,除涝率与粮食产量负相关。劳动力在粮食主产区对粮食产量的产出弹性为正,但在粮食非主产区,劳动力对粮食产量的产出弹性为负。农业机械总动力与粮食产量的关系在粮食主产区不显著,而在粮食非主产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对粮食产量的产出弹性为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