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践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唯物史观和实践观为基石,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关系体系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它要求人类充分认识自然规律,把握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实现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实践观强调人的主体作用,人的发展有利于对自然的保护,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反过来又有助于人类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践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要求在遵循客观规律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的同时,又要体现注重实践的原则,更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联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实构建了社会发展理论,阐述了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同发展的论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双重关系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类驾驭自然规律的程度,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深入的;人类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不能违反自然规律而任意支配、改造自然界,否则必然会被自然界"报复";必须建立"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为此必须变革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旧的社会制度。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类中心主义是作为一种价值和价值尺度而被采用的,它是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有且只有人类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当人类由于罔顾自然规律,对自然的肆意妄为而导致了自然界的报复,使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了人类进一步的生存和发展的时候,人们也开始了对人类中心主义这种观点的反思,逐渐产生了自然中心主义。在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的争论之余,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也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人与自然一体共存、和谐共生,自然规律是人与自然间物质变换的尺度,而科学技术则对调控人与自然关系具有积极作用。这一思想对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最终解决生态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观是人类文明进入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阶段的必然产物,反映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及持续发展的伦理需要。简而言之,就是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造福于人类社会,达到自然与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它涵盖着运用“和谐”这一自然规律范畴来梳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用“责任”这一社会规律概念来理顺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从而解决人类对生态与社会两大系统中的关系认识及其行为准则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和谐:和谐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这是由生态规律与生态经济规律所决定的。人类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但可以通过制度创新,约束人类经济行为选择方式,使经济增长的规模与速度同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相适应。通过技术创新,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人类合理经济行为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荀子人与自然和谐思想内容丰富:自然界是有自身规律的客观存在,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该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利用自然,要注重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当今,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问题。生态伦理学作为人类与自然共生存的重要理论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道家的思想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道生万物”“万物平等”的思想打破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二元论,“道法自然”“顺应自然”的伦理观认为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对于当今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值得挖掘和探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面临生存困境。消除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笔者指出,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提出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为实现“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人类必须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必须尊重和掌握自然规律,深入地支配人们的生产行为以及预测可能引起的比较长远的社会影响;必须协调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的关系;必须认识到私有制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根源,从而建立社会主义。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阐述对于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深化认识可持续发展理论具有重大意义,至今仍是我们解决生态问题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0.
人天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对自然的依赖性、人对自然的独立性以及人对自然的自由性三个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以人的社会化了的生物性需求为基础、以人的生产实践为中介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同环境与资源的关系问题。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的安全利用标准以及铁的自然规律,是设定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重要依据。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困境,是由多重原因交互作用而造成的。消除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解与协调发展,需要观念的转变、制度的重新安排和实践方式的调适与创新,要实现由机械的环境观向系统的生态环境观、由片面的发展观向全面的综合的发展观、由资源无价的旧观念向资源价值观的转变;要建立合理的交往方式,实行经济和社会体制变革;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深入剖析人类中心主义导致人类生存危机的认识根源 :个人主义的泛滥、理性主义的盲目崇拜和集团利益的狭隘性。指出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 ,单方面强调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主体性 ,忽视了自然环境、自然规律对人类自身活动的制约和限制 ,过分追求科学技术在征服改造自然的功利性实用价值 ,忽视了科学技术在解决适应自然 ,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地位和作用。提出用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视野来考察和分析人类今天面临的认识困惑和生存危机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2.
环境利益体现了利益内涵中的人与自然关系部分,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环境利益基础之上的,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环境利益的获取与维持。生态文明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进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的丰硕成果的总和。作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生态文明蕴涵着人与自然之间先进的交互作用模式,它的建设必须依赖于环境利益的获取与维持。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开创性地探讨以环境利益的获取与维持来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阐明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其核心是人在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时,如何达到一种和谐、均衡的状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类违反自然规律的生产实践活动导致了其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引发了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急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引导科学的生产实践活动。要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并继承和发扬,从构建社会文化、尊重生态多样、坚持科学发展以及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能够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引导人类走向更高层次的文明。  相似文献   

14.
《列子》一书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天地人一体是《列子》生态伦理思想的出发点,它主张"类无贵贱",人类应顺应自然,物我相和;而且人们可以遵循自然规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淤万物"是《列子》生态伦理思想的旨归。这一生态伦理思想,予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重要启示,为解决现阶段经济发展和生态恶化的矛盾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论董仲舒的生态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仲舒的哲学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与当代生态哲学有很多相通之处。他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主张要尊重自然规律,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探讨了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中仁民爱物的观念,透过阴阳五行学说,研究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从而明确人类的生态权利与义务,并把古代君王的道德与自然灾害结合起来,构筑了一幅天人感应的生态图景。  相似文献   

16.
道家自然观的生态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环境问题的根源之一,是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指导下形成的自然观。道家的自然观则认为自然界的本质是生养万物并因任万物自由生长,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对待自然界的正确态度是因任自然。道家的自然观,有助于我们确立人与自然互利共生的自然观,并在实践中采取遵循自然规律的方法论,从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7.
人类中心主义可分为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对前者应采取反对态度,批判地加以继承;对后者应采取赞同、支持态度。在坚持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基础上,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为二者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融的。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生态文化可以引领全社会认识自然规律,了解生态知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内在推动力;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可以规范和引导政府部门的决策行为,使政府的决策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化应处理好三大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三方面: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含义;人与自然物质变换过程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持续进行的途径。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思想与当代环境保护思想是一致的,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思想的价值取向为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当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认识论维度,注重人类怎样认识自然规律进而改变自然界,它是人和人之间关系形成的基础,具有发生学的意义;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本体论维度,它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开展形式、程度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始终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彼此交织,这二者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史的不断进步.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透过辩证思维来把握人和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为我们透察当代中国生态问题的特性寻觅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