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权变理论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管理学、心理学的角度着重探讨了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中的权变管理问题,分析了权变理论的基本内涵和高校教学管理中运用权变理论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以权变管理为主的个性化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质量奖惩、组织文化氛围,并进一步分析了权变管理、刚性管理、权变管理的动力、权变管理的成本等实施权变理论面临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谋略文化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文化和哲学等不同侧面对谋略文化的形成和本质作了阐述,揭示了儒、道两家在思想方法上与谋略意识的内在关系,同时还从跨文化比较的角度对谋略文化进行横向考察,概括出谋略文化的主要局限和缺点,强调了其中的反省与警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谋略中的“势”与广告策划刘慧晏中国历史悠久,古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存经验。历代的思想家们不断地对这些生存经验进行总结升华,剔发其中奇正变化,诡谲多端的谋略方法,便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传统谋略理论。如果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概括,...  相似文献   

4.
《鬼谷子》与中国政治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内涵异常丰富复杂,影响于政治行为的文化因素很多。儒家、法家、黄老学派等都不足以涵盖中国的政治文化。我国政治史上习见的云谲波诡的政治行为,正可以用《鬼谷子》书中论述的谋略权变来加以解释。该书荟萃了战国纵横家政治技巧的精神和原则,涉及到政治谋略的方面很多,本文仅就其对后世政治行为影响较大的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其一,该书明确表示出把政治活动作为个人事业的基本态度,开启后世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的先河;其二,该书所推阐的权术,与法家所论互有出入,可谓相得益彰,同为后世政坛上玩弄权术者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5.
历代谋略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代之际为中国谋略学的早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许多谋略方法和思想,成为后代谋略学的源头活水。春秋战国时期,谋略学逐渐发展成熟,涌现出了道家、兵家、纵横家、法家等影响深远的谋略流派。汉唐时期,谋略学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对前代谋略学进行大规模的整理和总结,另一方面对前代许多谋略范畴、方法进行补充、发展和修正。宋代以降,谋略学逐渐走上了轻理论而重实际运用的发展路径。在谋略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谋略学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个性:“诡道”论与道德学说并行不停的学术特色;重人力而轻物力的价值取向;以客观实际为谋略出发点的务实精神。  相似文献   

6.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除了具有伦理和政治价值取向外,还具有通权达变的特点,被誉为"中国古代权变管理大师",其思想中充满了现代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如对权变重要性的认识,以时间为转移的权变思想,以空间为转移的权变思想,以对象为转移的权变思想,以条件为转移的权变思想,以时局为转移的权变思想。所有这些,显示出孟子思想对现代管理学具有丰富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权变是人们在进行道德选择时需要经常面对的一个复杂的问题,权变作为一种方法论始于孔子,此后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思想家阐述了自己的权变思想。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权变在中国古代产生和发展的主要概况;介绍了道德权变和道德冲突,以及对道德冲突的分类;提出对道德冲突的消解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权变理论的基本思想,以及古典管理学派。经验管理学派和系统管理学派对权变学派的影响,指出了权变理论的缺点及其发展方向。并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在分析、评价权变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应将组织管理的系统理论和权变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观点——系统权变观,形成一种新的方法一一系统权变方法,这不仅有利于管理的理论研究,而且有助于管理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刘子》,是儒道兼宗的著作。该书卷八《明权》篇是中国权说思想史上一篇重要文献。该篇在权变方法的内含、特质、原则和条件等方面,分别阐述了“反经合道”说、权变“反归”说、权变“道理”说、权变“大义”说和权变“贤哲”说。《刘子》的权说承袭的是汉儒解经传统,与宋儒朱熹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0.
合纵连横是七雄并立的"国际"格局被打破后,战国中期军事外交活动的重要主题,并构成战国中期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合纵连横军事外交的成败往往影响着战国中期的历史走向。纵横家作为特定历史阶段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是该阶段军事外交活动的最重要角色,他们对战国中期历史走向仅仅产生影响,而非发挥决定性作用。纵横家提出的许多军事谋略、权变决策艺术,具有深邃性、哲理性、实用性等特点,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迄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谋略文化探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代之际为中国谋略学的发端,这一时期的许多谋略方法和思想,成为后来谋略学的源头。春秋战国时期,谋略学逐渐发展成熟,涌现出道家、兵家、纵横家、法家等影响深远的谋略流派。在谋略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谋略学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个性。中国古代的谋略文化是中国大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郁乐 《南都学坛》2012,32(3):98-102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谋略文化在传统文化热中一度被视为珍贵的思想与价值资源。诞生于统治阶级之政治与军事斗争的谋略文化,是传统中国统治阶级主流文化隐秘的核心部分,通过主流文化对底层民众的渗透与影响,符合并彻底融入了底层人民的生活世界与文化心理。从实践唯物主义的立场对谋略文化的生活方式与存在基础进行审视,可得出结论:谋略文化不是关于生产的文化,而是关于争夺的文化,缺乏合作与信任的谋略文化是以农业生产与农村交往实践方式为基础的。我们不能将当今社会的诸多诚信问题完全归之于谋略文化,但传统文化没有提供面临广大市场与陌生人群的道德资源,并在面对陌生人群时提供了先入为主的零和博弈与一次性博弈的谋略思维定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决策思想进行了述评。作者从古代哲人与军事家的论著中提炼出了决策的人本观、决策的辩证法、决策的权变观等思想,并对其中所包含的行为决策思想进行了深入反省与认真剖析。其目的在于揭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管理决策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中,军事谋略教育尚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对军事谋略教育的价值缺乏充分的认识。高校开展军事谋略教育具有国防教育所期望的铸魂、精武和尚谋等主体价值,同时还具有高校素质教育所追求的创新创业等迁移价值。  相似文献   

15.
跨世纪营销的新观念——权变市场营销观念史向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动荡加剧,危机深化,以及新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西方市场营销学界出现了一股对于以往营销理论和实践进行再思考的潮流。权变市场营销观念的提出代表...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中的王惠,是八股科举制度下英年得势、官居高位而横征暴敛、心狠手辣、残害百姓的典型人物,也是把权变术运用得最得心应手的典型代表。他在中举人再中进士、任南昌知府再升南赣道的辉煌道路上,尽情地表演了耍弄人生"权变术"的三部曲。他是八股科举制度选拔的败类,是贪婪成性、无德无行的恶官。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揭示封建社会末期科举制度自身不可调解的矛盾和怪谬:一、由"高傲"向"低下"的权变;二、由"能员"向投降的权变;三、由出逃到"隐居"的权变。  相似文献   

17.
选用A股205家央企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对权变因素、ERM目标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权变因素对于ERM目标有着明显影响,企业在ERM目标设定方式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而导致绩效水平产生巨大差异。企业应该在充分考虑权变因素影响的基础上设定ERM目标,通过有效防控风险,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8.
“变化”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本文从权变理论的内涵入手 ,揭示了权变理论的精髓 ,剖析了在高校管理中运用权变理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探讨了在高校管理实践中如何恰当运用权变理论 ,适应现代高教管理 ,充分调动管理对象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高教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领导消极行为是员工工作退缩行为的重要引致因素,文章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构建了以非权变惩罚为自变量、领导信任为中介变量、情绪智力为调节变量、员工工作退缩行为为因变量的理论模型,探讨非权变惩罚对员工工作退缩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非权变惩罚对员工工作退缩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第二,领导信任在非权变惩罚与员工工作退缩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第三,情绪智力可以削弱非权变惩罚对领导信任的负向影响;第四,情绪智力负向调节领导信任在非权变惩罚与员工工作退缩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即员工情绪智力能力越强,领导信任的中介效应越弱。研究揭示了非权变惩罚影响员工工作退缩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为领导者合理实施惩罚、抑制员工工作退缩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清理了晚周秦汉之际的权变思想这一重要观念的发展脉络,剖析齐学,鲁学与今学,古学在权变观上的分歧对立,清理这一观念的发展脉络可帮助我们理争当我新与社会变革的互动关系,了解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墨守成规只能召致挫败,而知权制度(制度创新)才能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