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与民族接触的日益迫切的需要,英语教学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随之而来的要求对所属文化有所了解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3.
闻彤 《社科纵横》2009,24(10):170-171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约定俗成的,能够反映出不同国家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学习一种语言,不但要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还要了解该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思想意识等,即他们的社会文化。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习语言与了解文化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当然也包括语言行为。语言文字,不仅只是约定俗成的符号,更凝聚了一个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此,本文试图从学习语言过程中思想、信仰、习俗的差异,阐述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池文君  谢红 《社会工作》2009,(13):25-26
不同的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当然也包括语言行为。语言文字,不仅只是约定俗成的符号,更凝聚了一个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此,本文试图从学习语言过程中思想、信仰、习俗的差异,阐述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毕晓琳 《社科纵横》2010,25(12):114-115
服饰无疑也是民族舞蹈这一艺术形式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舞蹈者的人体形态,只要一穿上舞服,就已经具备了最直观的造型意义。它如同无声的语言传递着明确的信息,表述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是舞蹈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从中折射出了其多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郭冰洁 《生存》2020,(14):0163-0163,0161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具有普及性最广的特点。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民族和个人发展的精神源动力。高校在积极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同时,要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本文结合高职英语专业写作课的教学案例,对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徐国柱  吕文澎 《社科纵横》2009,24(10):176-178
中英两种语言承载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这是由各自的民族心理、传统习俗、宗教信仰以及社会和自然因素构成的。这种文化差异造成了文化空缺现象,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许多词语难以找到对应词语,因此其翻译就成了一大难题。本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对中国特色词语进行分析,肯定了其存在的合理性,探讨了对这些词语的翻译策略并阐述了其翻译规范化的必要性。该研究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文化空缺造成的译文难以理解和缺乏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消闲演义》是清末民国旗人报刊小说家程道一创作的一部以清代历史为题材的满族说部,该说部"以摄政王(多尔衮)始,以摄政王(载沣)终",全著约150余万字。文章通过对小说中旗人的忠孝观念、语言认同、文化认同等的梳理,指出了旗人在形成本民族族群认同的同时,也伴随着中华民族这一更大范围的族群认同;同时文章就旗人大中华视域下五味杂陈的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阙兴兰 《生存》2020,(1):0127-0128
藏语在西藏地区仍旧是人们普遍应用的语言,学校教育中对藏语的重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基本地区语言应用能力。同时,我国文化的不断发展,藏族文化作为独特的民族文化形式散发着自身的魅力,通过藏语的形式藏族文化才能够得到更为具体的体现。藏语的学习在具有实用性价值的同时,文化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需要对初中学生藏语文水平提升给予更多的关注,本文对藏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语言和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可分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本文就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进一步阐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既要传授语言知识,又要导入与该语言相应的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宋培杰  何孟良  盂月阳 《社科纵横》2012,(1):173-174,178
语言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系统。熟语作为介于词组和句子之间的语言单位,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它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更能反映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空缺现象是语言与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跨文化交际中大量存在。本文把空缺理论引入俄汉熟语对比研究中,旨在深刻剖析不同语言体系不同文化中存在的民族差异成分,从而为跨文化交际提供媒介,消除空缺,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李速立 《唐都学刊》2000,16(2):122-124
身势语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和发展的产物 ,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一种非言语手段 ,它同语言一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使用语言 ,也有自己的身势语 ,体态语在帮助交流的同时也因存在着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而影响交流。有时 ,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人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身势语 ,却表达着不同的语意。本文以身势语为题材 ,对其中的文化差异现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闫顺玲 《社科纵横》2007,22(12):103-105
普通话是中国的国语,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语言标志和宝贵财富;她是中国推广的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通用语言,是炎黄子孙赖以联系情感的纽带、交流沟通的桥梁;她在历史的长河中绵延数千年,经过了上百个民族的交流、融合、提炼,是我们整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她创造和传承了中华文明和灿烂文化,体现、承载和浸透着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因此,普通话不但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5.
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是该民族长期发展的积淀物,它有产生、形成和发展、丰富的过程。它不仅对本民族的过去有所反映,也是现在、未来该民族精神文化发展的基础,对民族文化的全面进步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民族的精神文化主要指的是该民族的传统文化。从理论上讲,传统  相似文献   

16.
语言体现文化 ,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影响语言 ,二者相互融合 ,相互渗透 ,密不可分。在学习语言的同时 ,还要学习其民族的文化知识 ,了解该目的语的文化背景。本文就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进行了详述 ,有助于学习者掌握英汉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 ,并进一步提高运用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日本经济衰退的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民族性格的反映,每一民族都生存在属于它们的民族文化之中。文化的积淀影响着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的形成,进而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任何经济制度的延伸都源于深层的文化背景,日本当然也不例外。日本民族的文化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些特征曾在战后日本经济重建中发挥出巨大的动力,使日本由一个战败国迅速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  相似文献   

18.
今年 9月 1 4日是印度的“印地语日”,为期 1 0天的第七届“世界印地语大会”也在新德里隆重开幕。这引起了印度印地语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它在世界上的流传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民族及其文化在地球上的兴衰 ,至少目前是如此。印度独立前后的历代领袖人物都深知语言问题的重要。独立前 ,圣雄甘地就一再主张以印地语为国语。1 949年 9月 1 4日 ,印度立法会议通过决议 ,决定以印地语为国语。另一方面 ,在政府领导人试图使印度成为世界强国的同时 ,也曾极力使印地语成为世界性语言。为达到此目的 ,他…  相似文献   

19.
王菊娥 《唐都学刊》2003,19(3):139-141
语言不仅是信息的载体,而且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运用方式集中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习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习俗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许多问题,包括误解、不快、关系紧张,甚至产生严重后果,都是由于交际双方不了解对方的习俗文化造成的。习俗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重要障碍之一。这就要求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建立良好的习俗差异意识。  相似文献   

20.
王霜梅 《学术交流》2008,(2):139-141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跨文化交际的最主要的手段.隐喻作为人类共有的思维模式具有人类共性,但在不同的语言中,隐喻的形式和意义又具有民族个性.共性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个性是造成交际误解的主要原因.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着隐喻式定中结构,从语序来说,英语中的定中结构包括顺行和逆行两类,汉语定中结构则属于逆行结构;从对喻体的选择上来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塑造了喻化过程中的本体和喻体之问的对应关系,因此语言中的大多数隐喻在表现文化特征时,只是部分对应甚至根本不对应.对隐喻的准确理解要求理解者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敏感性,适应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