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 1 9世纪 80年代开始 ,日本及欧美列强围绕满洲及朝鲜半岛的铁路权益 ,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使远东国际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 ,并导致了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东西方结盟 ,即日英同盟的产生。朝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华夷国际秩序的框架内 ,中国一直保持着对朝鲜的宗主权。鸦片战争对华夷国际秩序产生了第一次重大冲击 ,日本及欧美列强在侵略中国的同时 ,也忙于瓜分中华帝国的遗产 ,而朝鲜则是他们争夺的重要对象。在对朝鲜的扩张中 ,获取铁路铺设权是其殖民扩张的重要内容。一  铁路投资风险小、利润高 ,并且可以通过投资铁路获得铁路的实际…  相似文献   

2.
东亚历史上曾先后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华夷秩序以及以日本、美国为核 心的霸权秩序,在以国家主权为国际关系核心机制的当代。这些反映不平等国家间关系的秩序 无法复制到当今东亚,东亚的现实也决定了不存在孕育这些秩序的土壤。同时,20世纪80年代 以来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种趋势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当今东亚秩序的建构,然而一个统 一的东亚秩序的建构又受到该地区复杂的大国关系的制约,东亚秩序将摇摆于“东亚”与“亚 太”之间。  相似文献   

3.
日本在足利幕府统治时期,加入了以明朝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当时日本在文化和经济两个方面与中国不同步,使足利幕府与明朝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建交到断交、再到复交的过程。日本在文化上从曾经完全附属于汉文化圈逐渐走向独立,而在济上却因卷入东亚的钱货流通体系而导致对中国的依赖加强。在这一对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共同作用下,足利幕府对明朝的政策不时出现摇摆,在遵从华夷秩序的背后,隐藏着脱离华夷秩序的强烈诉求。  相似文献   

4.
吴占军 《日本研究》2007,44(3):71-76
经历了黑船袭击阵痛的日本,很快确立开国思想.仔细分析幕末日本的对外意识,从其最初就与东亚"华夷秩序"保持暧昧关系,到"脱亚入欧"醉心于西方列强制定的弱肉强食原则,最终发展为走上侵略亚洲、争霸世界的军国主义不归路,可以得出日本这一选择决非偶然.  相似文献   

5.
近年日本出现“中国威胁论”的源头有两个 :一个起因于美国 ,其背后是美国从冷战时期延续下来的地缘政治学战略即东亚战略在起作用 ;另一个来自于日本的基于前近代形成的华夷秩序观的周边民族精神结构。我们应注意克服中国帝国体系遗产带来的等级意识 ,解决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 ,构筑两国独自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6.
秩序问题是国际关系的核心。科学判断和系统把握国际秩序变革中日本与世界的关系,应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加以考察。从历史视域下日本国际秩序观的演进、对战后国际秩序的认知以及"百年大变局"下日本对秩序变革的应对三个方面来分析日本的相关认知与实践,发现:"华夷秩序"下的日本,基于实用主义原则,在尊崇秩序中心的同时努力维护自身独立性;到近代,面对西方文明冲击,日本谋求摆脱、参与颠覆"华夷秩序",实现"脱亚入欧",继而又从欧美主导秩序的追随者转变为挑战者;经历战败、美军占领、民主化改造后的日本,选择接受并融入美国主导的"自由国际秩序",并保持动态调整、努力趋利避害,形成独具特色的国际秩序观。百年大变局下,日本致力于提升"综合战略活跃度",修补陷入危机中的国际秩序,其与秩序的互构关系既体现了历史延续性,又呈现出新特点。  相似文献   

7.
关于古代东亚封贡体系和东亚国际秩序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试图从观念—制度—体系—秩序四个层次入手,对天下观念、封贡制度、东亚封贡体系及东亚封贡秩序四个概念的逻辑关系做出解读,以期理解传统中国与东亚国际秩序的关系。具体来说,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扩大,先秦时期的天下观念发展成为秦汉、唐宋及至明清时期的册封—朝贡制度,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封贡活动逐渐制度化和常态化,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封贡体系,构成了东亚地区的传统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8.
关于古代东亚封贡体系和东亚国际秩序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试图从观念-制度-体系-秩序四个层次入手,对天下观念、封贡制度、东亚封贡体系及东亚封贡秩序四个概念的逻辑关系做出解读,以期理解传统中国与东亚国际秩序的关系.具体来说,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扩大,先秦时期的天下观念发展成为秦汉、唐宋及至明清时期的册封-朝贡制度,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封贡活动逐渐制度化和常态化,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封贡体系,构成了东亚地区的传统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9.
明朝在南海诸国实行朝贡制度,先后有50多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这一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中。明朝倡导"和平"、"非攻"的国家交往原则,朝贡体制的形成与中国当时新朝皇帝的国家航海战略有密切关系。朝贡制度与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完全以维系国内政治与国际秩序为根本出发点,秉承如此初衷,明朝在南海甚至印度洋的海洋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并在古代封建帝国维护南海周边国际秩序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对当代中国实施海洋战略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下秩序对思考当代世界秩序的积极意义。在分析意义上,古代东亚的朝贡体系所蕴含的和平秩序是一种替代征服性帝国的国际关系模式,其中值得借鉴的原则包括:文明吸引力、制订合法性标准、非战原则、自愿原则、以经济实力支撑政治秩序。同朝贡体系一样,现代国际关系也会孕育事实上的权力等级、经济与安全上的依附,但这些关系并不意味着与主权平等原则相冲突。  相似文献   

11.
近代初期,亦即19世纪中叶以后的一段时期,是东亚历史上经历重大转折的非常时期。此前,东亚地区是一相对独立存在的国际社会:中国文明处于中心地位,朝贡是相对稳定的国家关系纽带。但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对外殖民扩张,最早是在中国发生了鸦片战争,随后日本...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开端,但日本统治集团策谋已久的“满蒙问题”却是欧美列强无不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因而“解决”这一问题不只是向中国行使武力,同时也意味着向列强挑战,意味着日本对外政策的重大转变。所谓“满洲国”方案,从制订到实行,集中,典型地反映了国际因素对日本外交决策过程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13.
莫翔 《太平洋学报》2011,19(6):31-41
东亚现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外部力量对东亚既有秩序的冲击、以及东亚内部对外部冲击的反应。日本与美国在东亚的扩张和渗透、对东亚现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和变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东亚国际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美日两国的东亚政策经历了从妥协走向冲突的过程。导致美日冲突的实质是两条不同的国家发展路线之争,是原则之争,这是美日之所以走向战争的根本原因。1945年之后的日本东亚政策的惟一重大变化是手段的变化,从军事手段转变成经济手段。美国在东亚秩序中扮演强权的角色一直未变,正是由此之故,开放地区主义成为了东亚秩序建构的必然特征。  相似文献   

14.
肖向前 《日本学刊》2001,(4):143-144
读过高增杰同志的新作《东亚文明撞击——日本文化的历史与特征》(广西教育出版社 2 0 0 1年版 ) ,回味作者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 ,感受颇多 ,浮想联翩。目前我们正处在 2 1世纪之初 ,回顾激烈动荡的 2 0世纪 ,各种文明的撞击十分深刻。世界格局在近百年来多次发生巨大变化 ,日本本身及其同相邻各国的关系也曾经出现过很大改变。日本认为它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亚洲的一员 ,而在经济发达程度上则排入西方 (以欧美为主 )的行列。自从明治维新以来 ,日本主张“脱亚入欧”,学习西方 ,主动纳入西方轨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日本加入西方帝国列强队伍…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争虽然已逾百年,但我们从东亚近代史的历史研究视野看,甲午战争的意义不仅仅限于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甲午战争不仅改变了东亚世界的国际秩序,也改变了日本人对国家、天皇的认识,影响了日本整个近代社会.同时,甲午战争不仅是中日五十年战争的开始,也是"大日本帝国体制"从开始到发展、到崩溃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一、划时代的思想先驱今天,正当世界格局变动之际,回顾本世纪以来日本对外政策的展开,人们可以发现,实际上早在近代初期日本思想界就已经进行过国际政治战略的思考,19世纪初期到1868年明治维新为止的半个多世纪,是日本历史上关于日本未来发展战略争论最为激烈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日本面临西方列强叩关的强大压力。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从中世纪的东亚国际社会转变为全球性的世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日本朝野在思想上都或早或迟地作出反应,研讨日本面对西方列强应予采取的措施,设计…  相似文献   

17.
1894年明治政府以国运相赌,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这场侵略战争摧毁了东亚传统国际秩序,成为日本武力崛起、扭曲中日两国关系的历史拐点,东亚国际格局面目全非。甲午战争破坏了中朝日三国三足鼎立以维护东亚和平安全的框架,日本将侵略的矛头指向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走上军国主义的不归路。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汲取。  相似文献   

18.
浅论近代日本与欧美列强不平等条约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浅论近代日本与欧美列强不平等条约的修订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王铁军在近代亚洲史上,日本本来是继中国之后,又一个被欧美列强用炮舰打开国门,被迫接受不平等条约的国家,但也是最早废除不平等条约,获得主权独立的国家。日本是怎样修订不平等条约的?修订不平等条约,给...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最后10年正在来临,国际秩序正在重新组合。美国作为本世纪的最强国正在衰败下去,填补这个位置的是日本。中国也正在调整它的步伐向21世纪的强国走去。美国的著名作者诺曼·梅伊尔宣告“美帝国已经衰亡”;世界上许多有名的学者和专家都预言将出现亚洲时代。有人在国际笔会上说,1914年纽约撇开伦敦,占据了世界金融资本中心的位置,美国金融帝国宣告诞生。1985年6月美国成  相似文献   

20.
修斌  姜秉国 《日本学刊》2007,501(6):117-127
近代以前东亚地区传统的国际秩序框架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封贡体制,其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明清时期是封贡体制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其功能逐渐丧失、走向崩溃的时期。琉球王国是这一时期封贡体制内的重要成员,随着日本的对外扩张和东亚地区形势的变化,琉球逐渐走向灭亡。琉球的亡国对传统东亚封贡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封贡体制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考察了琉球亡国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