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夫妻暗战     
她是赢家,无论丈夫心里怎么想,人总算回家了,可她的泪还是掉了下来。1顾子明的日子过得很滋润,有权有钱,去年还副职转了正。前几天,情人小倩拿了孕检单子,对伏在她凸起的肚皮上听音的顾子明说:"医生说,90%的可能是儿子!"顾子明有家有室,虽然妻已不娇,他还是不敢明目张胆地抛妻弃女。谁都知道人言可畏,更何况是时下敏感的政府官员。小倩语气幽怨:"我没名没分也就算了,我认命,可是咱儿子怎么办?他可  相似文献   

2.
田野 《老年人》2015,(2):37-38
她们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叫小倩,妹妹叫小英,家住湖北省宜宾市珙县郊区。在她们半岁大的时候,父亲意外去世。脚有残疾的母亲独自肩负起抚养她们的责任。姐妹俩非常懂事,两人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读书学习上。然而,天不佑人,灾难先后降临到这对双胞胎姐妹身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孩子,我应当让母亲,生活在属于她自己的"家"里。哪怕,她一个人住,我有多么不放心;哪怕,为了探望她,我要不停地在两个城市间奔波……为了说服妈妈搬来和我一起住,我差点强行卖了她那套一室一厅的小房子。我知道自己这样做有些霸道,可我真的是为了方便照顾她。爸爸去世后,那栋房子也好像进入了暮年,今天水  相似文献   

4.
最近,舅妈去世,两个表姐哭得像泪人一样。她们一再地说,如果她们留在家里,妈妈就不会死得这么早。她们后悔、愧疚,觉得对不起妈妈。当年,两个表姐为了更好的发展去了上海,家里只留下了父母二人,她们每年回家与父母相聚的时光很少。后来母亲瘫痪在床,全靠年迈的父亲照顾。母亲每天只能对着天花板,极其孤寂无聊,只要有人来看她,她就拉着人家聊得无休无止。就这样,一天一天,十几年过去了,这样的日子好像永无尽头。可是这次,母亲因呕吐住进医院,没过一个月就撒手人寰。女儿们再深的懊悔也于事无补了。  相似文献   

5.
刘仪 《伴侣(A版)》2011,(10):42-43
正一我打电话对母亲说,我要结婚了。母亲在电话那端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她迫不及待地问,男孩叫什么名字呀?我说叫Rick,一个在中国的一所大学里执教的美国人。我解释了半天,母亲才明白Rick是个人名,她幽幽地说道,孩子,你出什么风头?好好的中国人不嫁,干嘛和一个外国人结婚?咱祖祖辈辈都没做过这么"出格"的  相似文献   

6.
那些偏心事     
正尽管母亲总说,我们姐弟三个都是她的心头肉,她从来都是"一碗水端平"的,我才不信呢!其实,她的"偏心眼儿",从我们小时候就开始了。小时候,我总认为母亲是最偏爱弟弟的,有好吃的好玩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儿子。那时候我们家有一个木制的八仙桌,桌子前面有三个抽屉,被我们姐弟三个瓜分为各自的"藏宝  相似文献   

7.
王纯 《老年世界》2014,(18):20-20
小时候,我以为母亲是不喜欢我的。 有一次,邻居婶子来家里串门,她们在屋子里一边纳鞋底,一边聊天。我在隔壁房间里写作业,却把她们的话听得一清二楚。婶子说:“闺女这次又考了第一名吧?这孩子就是聪明。”母亲答道:“学习好有啥用呀?不如你家小子,这么小就能帮你干活了,那天我看他在地里施肥,有模有样的,真带劲。”婶子说:“我家小子能干,才13岁,干活能赶得上他爸了”。我偷偷听着她们的聊天,愤愤地想,母亲就是重男轻女,我做得再好她也不会喜欢我。她还总是对我说,你要是个男孩多好。还有,她嫌我不如妹妹漂亮活泼,当着别人的面叫我“书呆子”。  相似文献   

8.
世界     
正年轻的母亲与她的婴儿乘了一辆长途汽车,去乡下的娘家团聚。突然一阵山崩地裂般的摇撼,母亲和婴儿被抛出了车外。母亲在无边的黑暗里叫喊。她听不见自己的声音,也无法移动自己的双脚。她知道她在呼喊"我的宝贝",尽管婴儿就在她怀中,就被她紧紧地拥抱,她想要知道这世界发生了什么,她想要知道世界把她们母子驱赶到了什么地方。当一道闪电凌空划过,她看见了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母亲90高龄了,身体还相当健康。近些年,她经常唠叨:“我这个家呀,什么都好,可惜的就是有3个儿女不在身边,大女儿在江西,二儿子在广东,三儿子在安徽,见个面不容易。在身边的几个儿女,又各有各的事,打个电话只听得到声音,却看不到人。”每当这时,我就明白母亲是在想自己的一个个儿女了。人老了怕寂寞,我理解母亲,她是想儿孙围着转,尽享天伦之乐。去年夏天,我在广东的二哥退休后,回到湘潭老家,陪伴了母亲好长一段日子,乐得母亲笑呵呵的。今年春节,儿孙们相约,20多人聚集在老人家身边,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年,还照…  相似文献   

10.
我不想知道也没有勇气去知道妮和她母亲真实的故事,因为我相信妮和她母亲之间有一种平静是不需要别人去打破的。但我的心灵无法不为她们萌生一份深深的怜爱。一天下班回家,我看见妮一个人站在宿舍的进出口处,从神态上看她是在等着她妈妈下班。其时,院子里的孩子们一个个都兴高采烈地玩着拐沙包的游戏。这时候妮的孤单便显得尤为沉重。我靠近妮,拍拍她的头说:“妮,怎么不去和小朋友一块儿玩?”这时候我看见妮脸上有一抹欣喜的表情。“你怎么知道我叫妮/’她有些惊诧地问我。“我住在你楼下,听你妈天天叫妮广妮有了答案,便不再吱声…  相似文献   

11.
正外婆本来是想把真相告诉他的,突然什么都不想说了,只趴在他跟前呜呜咽咽地哭。外婆一辈子不曾嫁人。外婆不是我的亲外婆,她是子衿姨的娘。我母亲从小就和子衿姨要好,她们两家住对门,数着日子一起长大的。我小的时候,母亲忙着做活贴补家用,常把我送到外婆家去。子衿姨很疼我,视我如己出。在我歪着脑袋想该如何称呼子衿姨她娘的时候,子衿姨摸摸我的头,笑盈盈地说:"叫外婆。"  相似文献   

12.
新闻背景:2008年3月4日,一封由12位母亲联名签署的求助信寄到全国妇联权益部。这12位母亲分别来自北京、新疆、广东等12个不同的省区市。她们的孩子因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到了入托、入学的年龄,却没有幼儿园愿意接收。联名信里,这些母亲哭诉着自己的苦恼与忧愁。一位母亲讲道:"看到别的孩子都高高兴兴去上学了,而自己的孩子却一个人孤孤单单,我的心在滴血……"尝试与这些母亲联系交流并不容易.她们躲躲闪闪不肯露面,也许是被"歧视"的经历伤得太重,她们变得小心翼翼。在与她们有着联系的北京益仁平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几位"乙肝妈妈"终于接受了采访。于是,我们走进"乙肝妈妈"的世界,体会她们的百般惆怅和无奈……  相似文献   

13.
草剑 《老年人》2003,(11):24-26
家在大别山区一个小山村的陶芳贵,在知道自己是私生女的身世后,上门与晚年生活困难的亲生母亲相认,却不料陷入了世俗樊篱的围堵之中。万般无奈,她只好带着亲生母亲远走他乡,四处漂泊。  相似文献   

14.
她没有亲倩。惨遭亲人蹂躏,险被绑上石磨沉入湖底。她失去友情。密友的夺爱、叛离,带走了她生命的一部分。她寻觅爱情,但一次次的失败。命运之神要将地推向何方呢?1.草青出生于湖南泪罗县的一个村庄里。那是一个落后的湖区,重男轻女思想十分严重。她有工个哥哥,一个妹妹。从草青懂事起,就有做不完的家务,压得小小的她.常常喘不过气来。这是一个畸形的、极不正常的家。父亲常年在外"投机倒把",吃喝玩乐,母亲一个人独撑一家子的生活重担。因此,母亲常莫名地发脾气,打孩子几乎是上痛了。草青说:"我并不恨她,她受尽了人间的苦难…  相似文献   

15.
<正>不知为何,我和妈妈的隔阂,似乎与生俱来。她太过严厉要强,她的话就是我的律法,而我偏偏不听,一直到上大学前,我常常会怀疑我不是她亲生的。大二时我恋爱了,急切地想找个人来分享。在电话里告诉母亲:"我有了男朋友……"母亲没有马上接话,而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一场怪病夺去了我的双眼.在那个连吃饭都很困难的年代,已有八个孩子的母亲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再养个累赘.一天,她把我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扔下走了.我疯了似地大哭,摸索着抓住任何一个能抓住的人,然后趴到地上摸他的鞋,我知道母亲穿的是一双家做的条绒布底鞋.条绒鞋,是我寻找母亲的唯一依据.我边哭边摸,边摸边哭,我想只要找不到母亲,我大概会一直哭下去,直到哭死累死.没等到我哭死累死,母亲便从隐藏的地方跑了出来,她一句话没说,抱起我就走.整个回家的路上她都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  相似文献   

17.
表妹是个沉默内向的女孩.大学毕业后,表妹开始找工作.她本来学的是财会专业,做财会工作也适合她细致沉稳的性格.但看周围很多人都在跑保险,表妹有些沉不住气了,开始跃跃欲试.她满怀信心地对我说:"我就是想挑战自己,我知道自己不善言辞,卖保险要跟更多的人打交道.我这样做,就是为了锻炼自己,我不信我做不好.书上说古希腊有个演讲家,小时候口吃,后来他嘴里含着石子锻炼,终于成为了不起的演讲家.我一不口吃,二不笨,怎么会做不好呢?"  相似文献   

18.
匡峻 《老年人》2008,(9):30-31
我是个不幸的孩子,才一岁,正值壮年的父亲就丢下我们兄妹四人和母亲去了天堂。 父亲上山时,有人就说:“可怜这次出殡回来,只怕这个家也就散了!”散了吗?没有。虽然家里突然失去了顶梁柱,但我们还有母亲!她用赢弱的身躯把家顶了起来。由于家里孩子多,母亲身体又不好,当时一些好心人劝母亲,让她送走一二个孩子给别人去养,减轻一下身上的担子。母亲舍不得,她说:“孩子都是我的心头肉,即使讨米也不能送人。”  相似文献   

19.
亲情成为最远的水接到母亲病重的电话时,我人在纽约,正和3岁的儿子玩游戏。电话是家里的阿姨打来的,她说母亲本不让她给我打电话,但她知道,母亲是想让我回去看她的。阿姨最后说:"贺贺,阿姨也不希望你有什么遗憾。"高中毕业后,我就出国留学了。同为大学老师的父母毫不犹豫地为我选择了这条路,他们认为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出路。现在,我成了一名牙科医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付出的代价是,我几  相似文献   

20.
你对小孩,对我都这么好,我相信你一定是受了天大的委屈,被人辜负了才离开这个家的。如果我再辜负你,那这世上谁还愿意做好人呢……1993年,17岁的她来到城里做保姆,为主人照顾一对双胞胎女孩。阿姨是一家医院的护士,对两个孩子特别好。令她感到意外的是,有一天,阿姨告诉了她一个秘密:"其实,这两个孩子不是我生的,而是我从医院捡来的病孩子。她们被亲生父母抛在了医院,我捡来的时候两人都只有两斤多点儿,经过几年的治疗,孩子才长得这么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