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务输出,又叫劳务贸易,或无形贸易。劳务输出是本世纪中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60年代以来,劳务输出在世界经济关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80年代,国际劳务人员多达2000万人,劳务出口总额达5000亿美元,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世界商品贸易。发展中国家劳务输出形式主要是劳动力输出,即向国外输送一般劳动力和部分技术人员。劳务输出是增加外汇收入,减轻国内劳动市场压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一些发展中国家将劳务输出视为一项重要的国策,积极向国外输出劳动力。亚非地区的埃及、巴基斯坦、菲律宾等逐渐成为新兴的劳务输出国。劳务输出在上述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推动我国的劳务输出,吸取这些国家的有益的经验。本文仅就中国与上述三国的劳务输出态势、经济效益和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国际流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过去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这种流动只是一种经济性质的,而不是政治或其它性质的流动。它至少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者的人身是自由的,能够自由选择市场和出卖劳动力,这就不同于过去的国际间的奴隶买卖活动,不具有超经济强制和殖民性质:二是劳动力国际流动只出于经济上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更有利的劳动力市场,这就不同于一定时期某些国家大量外逃的难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逃避自然灾害或战争以及其它政治灾难。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逐渐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鉴于此,劳动力流动得到国家各界部门的大力提倡,我国经济总量也因此得到大幅提高.但劳动力流动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户籍障碍、信息障碍以及成本障碍是首要因素,笔者就此进行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劳动者地位边缘化的理论破解 1.劳动力资本化是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逻辑发展。一是劳动者有与其他要素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真实的自由。社会主义经济是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二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所赋予劳动者对价值增值的索取权。  相似文献   

5.
贵州遵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红色圣地,同时也是个劳务输出大市.截至2021年,全市农村劳动力已转移就业人数166.39万人,其中,省外就业104.29万人.外出务工成为许多百姓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 加强顶层设计助力劳务输出组织化 有组织劳务输出是就业扶贫的主要抓手,"劳务直通车"是推进东西...  相似文献   

6.
一、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同时也将置于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许多国外大公司和国内一些大企业正在全球市场上寻找商机,国际化合作变得愈来愈重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货物、服务、资本、信息都是高度流动的,人才也像其它商品一样,受价格的影响,流向报酬高的国家和企业。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许多方面条件不如发达国家,因此,人才流失的速度会进一步加快。事实上,经济全球化为组织提供广阔的发展机会的同时,也意味着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用“分布式经济”模式的国家,每年有1/10的出国劳务工作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1年挣回128亿美元,年赚取外汇超过GDP的10%,有力支撑和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菲律宾对劳务输出的健全管理、系统培训、政策支持、法律保护等各种措施,都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8.
郑鹏 《现代人才》2001,(2):35-37
经济发展要求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本身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使大量的劳动力流入东部,实现了东部的迅速崛起。如今,如何加大西部对劳动力的吸引力,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安阳市地处河南省最北部,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市,在576.45万人口中有420万农民,农村劳动力290.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80多万人。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尚不稳固,我国经济增速预期减缓,导致农民工回流、农民工就业不稳定现象有所显现,对欠发达地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将产生一定冲击。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本文试就近三年安阳市劳务输出信息平台提供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起于中国,途经中亚、西亚、南亚和东南亚,辐射欧洲,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贯穿其中的有经济流、信息流、资源流、物流,但最根本的还是国际型人才作为核心资源、战略性资源流动在其中.只要国家让人才更有价值,人才对国家的发展贡献就更有价值,这是国际人才开发的动力和理由.云南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撑节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桥梁和枢纽,正在加快建设向东南亚和南亚开放的桥头堡,国际化人才开发任务重要紧迫.  相似文献   

11.
于新华 《人才瞭望》2007,(12):94-95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当代劳动力结构和劳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日益多样化的劳动力结构为企业加速创新发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从而有效捕捉市场需求创造了机会。但是,多样化也给人力资本管理带来了挑战。为了保留并激励具有不同价值观、处于不同岗位且流动日益频繁的各类人才,企业需要制订新的劳动力管理方案,需要重新探索激励当代劳动力的管理艺术与模式。  相似文献   

12.
姚峰 《人才瞭望》2005,(10):24-2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步确立,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从国家统一调配的管理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转变,企业已从被动接受国家配置大学毕业生转变为真正拥有用人自主权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大学毕业生也从被动服从国家分配转为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择业和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在这种人力资源流动相对宽松的制度下,企业如何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以及如何保持职工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是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第三章鉴定的同等效力和对职称的承认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自由流动,鉴定和技术职称在任何国家都具有同等效力,是必要的。因此,仅仅废除因民族不同而产生的歧视不足于使自由流动卓有成效。必须扫除影响自由流动的其它方面的障碍,这些障碍使迁居到别的成  相似文献   

14.
郭峥 《人才瞭望》2016,(3):23-23
大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资源库统计工作,为党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工作支撑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十分必要。如何促进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切实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统计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全面,更好地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库统计工作在农民工培训、转移就业、劳务输出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作用,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库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国际社会保障协定在保护跨国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最早的国际社会保障协定出现于20世纪的欧洲,其后随着全球的发展态势蔓延至世界各地。迄今为止我国已经与英日德等多个国家建立了双边或多边社会保障协定,在国际间劳动力流动日益常态化、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日渐扩张的今天,建立符合跨国劳动力流动性的社会保障国际合作体系尤为意义深远。国际社会保障协定的发展历程国际社会保障协定是指为保护跨国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权益而签订的国家间双边或多边社会保障协定,国际社会保障协定既为地区间经济合作提供政策支持,也为国家间社会保障信息交流提供必要参考。19世纪末期各国社会保障立法繁荣、国际组织问世,  相似文献   

16.
作为南美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自从1822年9月独立以来,一直到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都是以种植咖啡和橡胶为主业的单一农业经济国,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之后才进入了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巴西经济发展史上最为值得骄傲的就是其1968年到1973年的五年时间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高增长.虽然巴西经济发展有着自己的优势,但是巴西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发展劣势和阻碍因素.所以巴西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以促进巴西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经济改革,这为巴西大国的经济发展和崛起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对巴西经济发展的历史进行梳理,分析了巴西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和改革策略,从中总结出了众多值得参鉴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劳动力自由流动加速,企业招聘日益常规化,网络招聘渠道凭借其发布招聘信息的低成本、存续期长、受众广、浏览不受限等独特优势,正在成为企业招聘的常规渠道,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人才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前,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人才资源的配置基本上是由国家统一调配。就业由国家统包统分,调动由政府统一调控,并且绝大多数人是一次就业定终身,个人依附于单位,没有自主择业和流动的自由。据统计,美国的专业技术人员人均一生流动12次,而我国的这一数字仅为0.87次,55%的人参加工作后从未流动过。这种配置方式,在当时我国人才资源极度匮乏的形势下,为保证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行,人才市场应运而生,人才资源配置在坚…  相似文献   

19.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劳动供给充足,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现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一般认为人口红利包含两大基本要素,一是劳动力数量和比例相对较大,二是抚养负担相对较轻。一、中国人口红利状况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创造了很多奇迹,而中国大批的廉价劳动力可以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劳务市场     
我国的劳动力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劳动力市场是势在必行。 一、建立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资源流动和配置都要借助于市场来实现,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市场。 计划经济下的用工制度是阻碍企业搞活,弱化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来国家实行固定工制度,对劳动力实行统分统配,忽视了劳动力,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决定的劳动者有权支配自身劳动力的特点,影响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最佳结合,影响了企业的活力和生机。而劳动力进入市场,既反映了劳动者有权自行支配自身劳动力,劳动者个人和生产资料形式上的分离特点,又体现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特点,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是一套以固定工为主体的用工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劳动力必须进入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