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女作家中,丁玲可说是女性意识非常强烈的一位。她自觉地把抒写女性形象当作创作的第一要事。她从不忘摹画时代风云,但常常将它推至背景,而女性的情感、命运,女性的生存方式,女性的话语表达才始终是她最为关心的。在这方面,也许只有萧红与之相似,不同的是,萧红的笔凄美而忧伤,以女性的同情目光审视着呼兰河沿岸象牛马一样生活的女同胞们;而前期的丁玲(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则刚劲而执着的关注着妇女解放这一迟迟未得到解决的社会话题。时至今日,在梦珂(《梦珂》)、莎菲(《莎菲女士的日记》)、阿英(《庆云里…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战线》八○年第三期《文学日历》栏载:“6·5我国著名女作家萧红生于黑龙江呼兰县(1911)。”据我所知萧红生日的说法不一。现把各家之说,胪列如下: 一、端木蕻良《纪念萧红,向党致礼》(原载《广州日报》1957年8月15日,转引自《新文学史料》80年第一期第259页葛浩文《寄自美国的读者意见》):“萧红生于1911年5月5日”。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抄本的发源地是山东诸城。邱志充本为诸诚人,董其昌、王世贞、王稚登皆与诸诚有着密切的联系。《金瓶梅》作者是明嘉靖乙丑进士、山东诸诚人丁惟宁。《金瓶梅》中的清官曾孝序即为丁惟宁之化身。诸城境内亦有一“会稽山”,山阴的九仙山即为“兰陵”。《金瓶梅》成书于万历二十年(1592)左右。作者丁惟宁生肖属虎,与《金瓶梅》中的主要人物西门庆同庚  相似文献   

4.
再辨“人格”之义──答徐少锦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辨“人格”之义──答徐少锦先生邓晓芒读到徐少锦先生跟拙文《人格辨义》(《江海学刊》1989年3期)商榷的文章《“人格”有道德涵义》(《江海学刊》1990年第6期)一文,很钦佩作者的求实精神和穷根究底的态度。但仍感有几个根本性的问题,似乎是徐先生未曾...  相似文献   

5.
欧阳植梁、陈芳国主编的《武汉抗战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是一部颇有特色的抗战阶段史,值得向读者介绍。该书至少有三点值得称道。第一,研究视角独特。以往的抗日战争史论著皆是根据战争战略态势的发展,以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这一“三阶段”模式来组织编写的。而《武汉抗战史》则采取新的独特的视角,以抗战的指挥中心的转移为标准,将八年抗战划分为‘南京抗战”、“武汉抗战”和“重庆抗战”三个时期,从以往史学界一致认为的“我之战略防御阶段”中划分出相对独立的“武汉抗战”时期。从这一视角出发,作者指…  相似文献   

6.
《萧红生平考订二题吸“二题”中称:“萧红没在龙王庙小学读过书”,1事实是,萧红应在南关女校念书”。①正如该题所说,“对萧红在龙王庙小学读书之事,似乎没有人提出过疑义”。确切地说,不是“似乎”而是“从来”“没有人提出过疑义”,现在有人提出“疑义”了,这就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了。然而,要想彻底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彻底弄清呼兰学校的沿革,然后根据萧红读书的具体情况才能下结论。查民国4年刊行的崇仁黄维翰所编的《呼兰府志)载,清末民初,呼兰府(包括巴彦、兰西、木兰在内)共有师范暨高初等小学对所。其中呼兰府城内有…  相似文献   

7.
《招隐士》作者,向以为淮南小山,近龚维英先生作《宋玉作(招隐士)考辨》①一文(下引此文,简称《考辨》,认为“作者就是屈原后辈宋玉”。其理由大略有四:一、《文心雕龙·辨骚》已把《招隐》挂到宋玉帐上。二、《招隐》有“王孙游兮不归”的话,按王逸“小山之徒”作说,牵强附会,以宋玉作,即无此弊。三、《招隐士》“嗣音屈宋”、“最为高古”,径题宋玉作更合适。四、《招隐》写作习惯颇类《九歌》,宋玉真品(九辨)“悲忧穷威兮独处廓”而下十八句句法同之。其实,《考辨》之理由或因误解而来,或出于牵强路虎,实无一能成立者…  相似文献   

8.
《盐铁论》是一部根据会议“议文”而又在很大程度上加入了作者个人之整理、创作而成的著作。其创作模式的独特性在于:作者一方面依托盐铁会议的相关“议文”敷陈推衍,使会议的论辩过程首尾完整,论辩双方所争论的问题,基本真实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另一方面,由于作者个人对文学贤良的偏向和主观评判,又运用文学化的构思编排与虚设夸张手法,褒文学而抑大夫,使《盐铁论》呈现出了一种史学材料与文学加工完美结合的特征,体现了汉代乃至中国古代散文创作中一种极为独特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续金瓶梅》作者丁耀亢称该书为《太上感应篇》之“无字解”,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无”字所标示的,应当是既与作品之言象关联又超越于言象之外的意旨。小说的主旨,在言象直接表现的意旨之外,还有超乎其上的寄托,当是多元、多层的,即惩恶扬善,自我完善与重塑民魂。与“无字解”的审美意趣相适应的,是《续金瓶梅》的“散文体”艺术表现形式。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掠影式的描写方法;(二)散点透视的布局方式;(三)叙、议结合的行文笔法。这种“散文体”的艺术形式,形散而神不散,其主要作用在于创造一种以模糊性、凝聚性、超越性为审美特征的艺术传达方式,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思索的空间,引导读者获得言象之外的意旨。刘廷玑曾指责《续金瓶梅》“有失演义正体”,“道学不成道学,稗官不成稗官”;现代某些论者也批评《续金瓶梅》既像小说又不像小说,是一“重大弊端”。这些批评,应当说是对《续金瓶梅》审美意趣的一种误解。《续金瓶梅》以“无”为宗的审美意趣及其与之相适应的散文体的艺术形式,尽管不尽完美,但作为一种大胆的创新和探索,其审美价值应当做实事求是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从某种意义上说,“呼兰河”就是萧红途经的所有地方,也是萧红生活过的全部岁月。“呼兰河”,就是萧红灵魂的肉身:她的起源,她的归宿。对萧红来说,“呼兰河”显然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空间形式:它同时是一条绵延的具有贯穿性的线(河)和一个固定的点(城);事实上,它象征性地暗示了萧红生命的两重性:对流浪/安居同样强烈的渴望。这样,萧红的“呼兰河”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得以凸现。一方面,“呼兰河”在某种空间(东北小城,距哈尔滨三十公里)和时间(萧红十六岁以前的岁月)上静止着,作为一种有效的参照物和目击者,确证着萧红的“…  相似文献   

11.
龚廷泰、陈章龙二位同志的《社会研究方法导论》(以下简称《导论》)是作者承担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撰写的一部著作。在《导论》中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的学说,它是一个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动态系统。作为社会研究方法论系统的结构包括四个层次:《导论》的第一章“总论”部分,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唯物辩证法是社会研究方法论系统的第一层次。作者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作为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唯物…  相似文献   

12.
1984年5月24日我写完《(锦瑟)非音乐诗而是(玉溪生诗集序)》,万余字篇幅,刊于《西北师院学报》]985年第一期;后来又作了补论,写成《锦瑟为李商隐诗集序》一文,刊于1985年第三期《艺谭》。拙著“诗序说”中,曾列出六项证据,证据之六,即当代钱钟书先生《管锥编机李商隐《锦瑟》则作者自送,颈联象“神思”,腹联象“作性”,两备一贯;别见《玉溪生诗》卷论《锦瑟》。(第三册第1184页。)钱先生虽只讲了《锦瑟》两联,已透露出他也认为《锦瑟肉描绘创作构思有关,为义山自道创作甘苦之作,这与明清二代认为《锦瑟》为义山诗集序…  相似文献   

13.
试论休谟的自我概念维之谈起自我问题,人们就会想到休谟(1711-1776)那段“心中只有一束知觉”的著名论。由此而一般认为,休谟对于“自我”的实在性是持否定看法的。若细读他的《人性论》一书,就会发现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实际上,休谟对于自我问题进行了多方...  相似文献   

14.
《孔雀东南飞》主题新探解国旺《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从它问世以来,历代进步文人都给予极高的评价。明代王世贞曾誉之为“长诗之圣”(《艺苑危言》),清朝沈德潜称其为“古今第一长诗”(《古诗源》)。但迄今为止,人们一直未能真正揭...  相似文献   

15.
十二年前我写《汉语和侗泰语里的-m,-交替现象》一文(《民族语文》1986年第4期),主要为了解决“风”字直读问题,当时只就汉语、侗台语立说,现在加进藏缅语和苗瑶语的材料重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并附带讨论“舂”,“饱”,“香”三个字的字源问题。1)“风”字甲骨文有“凤”字,就借音来表“风”的意思。在《诗经》里,“风”字用来和“心”(*cS)①“林”(),“钦”()等字押韵,它的上古音韵母为*-是没有问题的。“岚,茂”等字从“风”得声而读为cldm,可知“风”字的上古吉声母当为*(还有*hi),也是没有问担的。根据刘…  相似文献   

16.
1、选言句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73年11月,出版了《形式逻辑》的第一版,由复旦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组”编写,是根据他们在1963年集体编写的一本同名书修改而成。(见该书“编者的话”。)《形》书初版印数30万本。当时香港许多大小书局均有出售,不久已不复多见,大概给读者一扫而空了。相信该书在香港及大陆都拥有非常多的读者。我们对《形》书论及“选言判断”那一段(见53-55页)持有下列知点意见。现在下面摘引出来略作评析,与该教研组商榷。(因为直至今天,我们仍然不时看到一些类似的论调。)《形》书:1、误以假言句为选言句;2…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偶然在北京一个小书店发现了一本书.它时髦的书名让我的眼睛为之一亮。这本书名为《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以下简称《解读》),封面上还写着“法学名家经典系列丛书”的字样,作者是周叶中、戴激涛,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共和主义是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的一个较热门的话题,此书应该是国内作者撰写的第一本关于共和主义的专著。然而,令我吃惊的是,这一“名家经典”竟然大量抄袭了我数年前发表的两篇论文。  相似文献   

18.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水浒传》后附录有明朝万历末年(1610年左右)杭州容与堂刻本书前四篇关于《水浒传》的评论文字。第一篇是署名“小沙弥怀林”所撰的〈批评〈水浒〉述语》,述语中说:“据和尚所评《水浒传》,玩世之词十七,持世之语十三;然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也,但以戏言出之耳。高明者自能得之语言文字之外。”述语对小说作者的原意作了非常斟酌的评价,指出(水讲传)作者“俱持世心肠”,是值得我们玩味的批评。林讲传》所俱的持世心肠早在金圣叹以前就被一些批评家体会到了。明朝晚期的一些批评家就已经认为(水讲传》是一…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在我国小说史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古代长篇小说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然而,关于《金瓶梅》的作者问题,从这部奇书横空出世,震惊文坛之时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尚未破译的谜。规知最早论及《金瓶梅》作者的是屠本,他在万历三十五年(1607)时写到:“相传嘉靖时,有人为陆都督炳诬奏,朝廷籍其家,其人沉冤,托之《金瓶梅人”以山林经济籍》)万历四十二年(1614),袁中道则说:“旧时京师,有一西门千户,延一绍兴老儒于家。老德无事,逐日记其家淫落民月之事,以西门庆影其主人,以余影其诸姬。…  相似文献   

20.
苏、章《水龙吟》(杨花词)之比较□闵尊蕃苏轼、章质夫的《水龙吟》(杨花词),向为历代词论家所推重。苏词原题下作者自注“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章次呆(字质夫)是苏轼的好友,曾与苏轼同官京师,他填的一首《水龙吟》(杨花词),颇为苏轼称道,后苏轼便依章词原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