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物医学工程走进21世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国际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和中国实际情况,论述了新世纪生物医学工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阐明了在走进21世纪之际,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必然与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紧密结合,其发展紧密依托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并直接服务于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指出了目前特别需要关注和加强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门与现代生命科学紧密相连的新兴边缘性学科,生命法学以人类诸种自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为研究调整对象,旨在寻求与创制符合科技进步要求并满足生命价值道德标准的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型法律制衡。作者拟从生命现象、生命科学与生命法学的渊源关系出发,揭示出当代生命法学研究的主要理论议题。  相似文献   

3.
从人类生存的必需条件,全面论述了当代生命科学仪器发展的必然性,介绍了生命科学仪器目前发展的现状和最新进展。可供生命科学仪器及其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以来 ,生命科学发展之迅速 ,对社会带来的正面和潜在的负面影响之大是前所未有的。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生命科学。为此 ,各界学者对生命科学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就哲学界而言 ,已经产生了一个新的哲学研究分支——生命哲学。本文对 19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的发展轨迹、发展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哲学意义作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人类基因组研究在人类发生学、人类进化史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可以推动 2 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 ,而且具有重大的科学和经济价值。但在人类基因组研究过程中如何充分考虑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必须十分重视和贯彻伦理原则 ,也是新世纪之初急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人类对生命的认识过程 ,从现实的角度论述了生命科学的研究思路和社会背景 ,提出“向生命本身学习”的研究方法 ,指出转换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命科学迅猛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在国内理工科高校相继开设,东华理工大学于2003年开始设置,但随着课程实施的逐渐深入,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开始显现。文章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在教学过程所出现的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主要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发展这迅速,对社会带来的正面和潜在负面影响之大是前所未有的。阴着新世纪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生命科学。为此,各界学者对生命科学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就哲学界而言,已经产生了一新的哲学研究分支--生命哲学。本文对19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的发展轨迹、发展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哲学意义作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14,(11):49-49
科学家认为。接下来的十年,一些重大的科学问题将得到解答,人们的生活质量将得到提升,科学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重大的变化。下面是科学家们对未来十年科技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预测,其范围包括生命科学、互联网和日常生活等等。  相似文献   

10.
当代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对生命法学研究正在提出严峻的挑战, 如何正视跨世纪的生物学革命浪潮的到来, 如何将揭示 “生物——社会人”的生命现象本质与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统一到规范、法制的轨道上来, 将成为生命法学研究在世纪之交所面临的最大议题。文章通过对生命科学最新进展的概述分析, 提出生命法学所须面临的三大挑战, 并着力论述了当今生命法学研究的难点与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总结分子生物学的教学体会,从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初步构建了适合新世纪生物学人才培养需求的分子生物学教学体系,积累了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家政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起源于18世纪西方国家,是工业革命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产物。然而,现代家政学无论是其外延还是其内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当今日本高等教育机构中,其学科名称为:生活科学、生活环境学、人间环境科学、人间科学等或仍然沿用家政学这一名称。其研究对象已由当初单纯研究“家政”,发展为研究人与人、人与物质、人与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层面上。其研究目的在于:运用科学技术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社会,为人类福祉做出贡献。现代家政学以“国民的衣食住行生活”、“国民健康”、“国民生存环境”、“人类社会福祉”等为其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应用科学、管理科学、生活哲学、生活艺术等于一体,已形成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型科学。并展示出崭新的学科内涵和生活哲学理念。在发达国家中,现代家政学被公认为社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生活科学。  相似文献   

13.
生命科学技术所涉及到的是对大自然的最杰出成果———生命的变革,它使得人的自然身体在难以想象的程度上变成了可以通过技术加以支配的东西。它对人面目全非的改造,使人本身完全受制于技术的视野,人类在似乎获得上帝般创造生命的自由的同时, 有丧失自己类本质、导致生命客体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科技与人的发展的历史存在很多的不协调,其主要原因在于人性中过分物质欲望的驱使、人体外向性生物功能的局限、人类认识自然界的阶段性局限、自然科学的研究缺乏人文精神的渗透等。本文认为当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若能以人自身为研究核心,以建立大生命观为宗旨,以提高人类综合生命指数为基本准则,必能大补于时艰。  相似文献   

15.
数字生命研究是新兴起的计算机与生物学交叉的前沿科学领域,主要是采取软件的形式在计算机中产生展示生命特征的人工生命实体。数字生命是虚拟实在的一种重要形式。“磁芯大战”、“Tierra世界”、Adida和“阿米巴世界”等是数字生命研究的几个重要模型。数字生命研究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哲学问题,其中主要有:数字生命是真实的生命或将成为真实的生命吗?数字生命世界与现实世界在本体论上等价吗?我们对制造数字生命承担伦理和法律责任吗?  相似文献   

16.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在探讨科学中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科学观:科学作为人的活动,是人存在的方式;而现代科学本质上是作为数学筹划、研究和作为技术的科学;现代科学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物。海德格尔对科学技术价值的探讨超越了流俗的工具论而上升到形而上学层次,他的这些科学思想对于当今身处技术时代的人们反思科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教育,应当把培养人的“生命意识”列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即要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用泰戈尔的话说,教育的目的应当向人传递生命信息.生物学科对培养人的“生命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位子课程改革前沿的生物学科在新的时代更加负载教育学生认识生命,了解生命意义,引导学生懂得欣赏生命,珍惜生命的任务.本文沿“敬畏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三个梯度阐述了生物教学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16世纪上半叶哥白尼日心说的创立到17世纪下半叶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完成,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科学革命,它不仅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格局,而且也改变了科学自身的地位及其格局.这一时期的科学精神不仅包括科学的理性精神即科学的存疑、探索、创新和兼收并蓄的精神,而且包括科学的伦理精神即科学活动主体的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崇德精神和坚持将科学造福人类的伟大目标--臻善精神.  相似文献   

19.
近半个世纪来兴起的以分子生物学为核心的现代生命科学 ,为增进人类健康 ,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具大的推动作用。生物技术的巨大成就 ,在于基本完成了从对生命现象的外观描述 ,逐步进入到生命现象本质的转变 ,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认识自我的一大飞跃 ,其对现代科学发展和人类生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且正在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社会学视野下,医学和人类学具有同源性,只是缘于自然环境、宗教和图腾等的差异,分化出了中医和西医两大不同医疗模式的医学流派.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东、西方在医学方面一直有交流,特别是在近代西医东进的过程中,西医逐渐成为了中国主流社会认可的治疗方式,而中医有赖于其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在中国继续存在.然而中、西医在理论、技术、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弥合.在当今世界医学西医化的大趋势下,中医、中药学的传统魅力依然闪耀,它所保留和传达出的远古人类社会对于天(大自然)人关系的理解,仍然会成为人类医学的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