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 1.在群星灿烂的我国古代作家当中,苏轼无疑是最富有创造性和突破性的天才之一。我国现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文学小言》里甚至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在其名著《人间词话》里,对苏轼更作了多次的揄扬。的确,苏轼才华横溢,在诗文书画各个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在创作方法上更作了多方面的尝试,甚至运用了在当时堪称“超前”的现代主义手法。现代主义有着作为创作方法和作为文艺思潮的两个层次,而这两者并不是同时产生和同步发展的。在西方世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作为文艺思潮,分别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相对稳定时期和危机时期的产物;而作为创作方法,则是分别将前此已有的各种表现手法在该文艺思潮的影响下进行选择、发展和系统化的结果。我国由于封建社会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2.
最近,吕兆康同志在《“两结合”是一种独立的创作方法吗?》(《文艺理论研究》1980年创刊号)一文中,提出“两结合”不是一种独立的创作方法,因为它缺乏文艺实践的基础和理论上的充分根据。也有同志认为,“两结合”创作方法是1958年“左”倾思潮在文艺理论上的表现,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健康成长和繁荣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对这两种看法,笔者不敢苟同。社会生活纷繁复杂,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文艺的创作方法,也应多种多样。它可以是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的,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还可以是其他创作方法。作为社会主义文艺,我们可以提倡比较好的创作方法,但不必强求一律,应当鼓励创作方法的多样化。关于“两结合”创作方法,我认为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下面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和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3.
“创作方法”是个十分复杂的概念。但并不神祕。世上原无神秘。有对某一事物无所知之人,亦有在一定时期尚未被揭晓或甚难揭晓之事,但并无不可知之事。“创作方法”,不是为清谈家而开设的一个好题目。“创作方法”不能是没有内容实质的“真空管”,也不能是可以离开内容实质而独立的“自在之物”。某一创作方法的实质意义乃是指被它所体现的一种特定具体的历史的文艺思潮的实质,以及由此思潮而形成的文艺流派的实质。这个思潮与流派有它自己的方向、道路、倾向、原则甚至体系等等。“创作方法”这个概念,如果离开它的这个内容实质,或思想原则,或思想体  相似文献   

4.
一、现实主义是一个美学范畴现实主义原本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到六、七十年代在法国出现的一股文学艺术思潮。三十年代初开始,苏联和东欧的文艺理论家们开始把现实主义从历史上特定的文艺思潮、流派中抽象出来,把现实主义归结为一种“创作方法”或“艺术方法”,而这里“方法”的含义,如波斯波洛夫所说的,是指“艺术地反映生活的一种原则”。从此,现实主义同历史上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等等一起,从历时性的文艺思潮、流派变为共时性的创作方法;以后又被更加  相似文献   

5.
现代派(现代主义)文学及批评话语曾经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盛行一时,在1949年之后现代派被当作资产阶级文艺思潮而被噤声.但在这种情况下,茅盾、袁可嘉等批评家一直在努力传达出他们对现代主义的矛盾看法;稍后文革中的地下潜在写作者们亦通过创作表达了他们对现代主义的认同.这一时期中国关于现代主义的话语呈现出一种艰难的过渡性特征,并为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的重新崛起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和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6.
<正> 一浪漫主义在欧洲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产物,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却未能形成一种文艺思潮和文学运动。但是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一样,是和文艺创作一起产生的,或者毋宁说两者是文艺创作的“双胞胎”。神话是文艺的原始形态,因而也最早具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基因。古希腊神话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于中国古代神话,人们有着不同的估价和分析。但是它和希腊神话相比,确实显得支离破碎和残缺不全,更没有发展成为荷马式的宏大史诗。形成这种“先天不足”的原因,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下称《史略》)里指出:“说者  相似文献   

7.
<正> 对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发展状况的研究告诉人们,自二十年代开始蓬勃兴起、不断交替出现的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有着历史的、现实的社会政治原因和深刻的思想理论基础。这些文艺思潮尽管经常变换名目,花样翻新,但在强调直觉表现、反对理性而崇尚本能、主张情节人物的荒诞和表现手法的奇特上却是一脉相承的。研究者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这一股股历久不衰、此伏彼起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其哲学基础正是源于康德的先验唯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位全方位接纳世界文艺新潮的作家,茅盾同本世纪初以来的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也不免结下过一段不解的因缘。他始而认同、终至抛弃现代主义,在其文艺思想的变衍过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重新探讨茅盾同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关系,该是一个不无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极化”是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深层运动形态。在美学理论形态上表现为现代人本主义美学和科学主义美学两股潮流的起伏、摇摆和对峙,但70年代后,有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从“极化”运动来考察,“后现代主义”文艺现象只是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革与发展,并未形成独立的思潮。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主义并不是近几年才被“引进”的“新兴”技法;也不是象有些人所说的:到“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上才出现了“第一次现代主义热”;因为,大量资料无可争辩地表明.在“五四”以来的文学潮流中,始终存在着一条时隐时现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线索。本文试图从外国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总体关系中,考察现代主义思潮对新文  相似文献   

11.
关于创作方法问题,文艺理论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其中不乏精辟之见;但有些观点,也值得商榷。比如,有的同志把创作方法等同于创作原则,有的同志把某些文艺思潮视为创作方法,还有的同志把创作方法与世界观的关系混同于创作与世界观的关系。我认为弄清楚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对于创作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讨论创作方法的多样化问题,不能停止在概念上,而要从文艺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出发,找出适合我们社会主义文学发展需要而又符合文艺发展规律的正确主张.曾镇南同志在《福建文学》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号上著文,提出对创作方法多样化问题的几点看法: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社会主义文学最主要的两种创作方法.文艺的特性和文艺史的大量事实说明:这两种创作方法是人类根据现实生活创造文艺作品时必然采用的两种方法,是艺术思维所能选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国文学运动中的一种思潮,它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形式,又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进而生成了一种貌似西方而神追传统的新潮假象.近百年来中国文学界对于现代主义的理解与诠释,几乎全都是以自己对于现代主义的个人感悟,去随意定论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这种脱离现代主义历史语境的臆说,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对于现代主义文学的本质认识.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时代。历史赋予新时期文艺的使命,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奋斗。这崇高的事业,要求我们文艺工作者坚持社会主义的文艺方向,使文艺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可是,近年来,有一股崇尚西方现代主义的思潮和理论主张,在部分文艺青年中造成了思想混乱。其代表性文章之一,是发表在《当代文艺思潮》1983年第1期上的《崛起的诗群》  相似文献   

15.
创作方法不等于创作原则,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创作目的、创作对象和创作原则。创作目的位于创作方法三维结构的深层,它决定了其他两个方面。创作原则并不只限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它实际有四种基本类型。而具体创作对象的差异以及三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使得创作方法具有无限丰富的形态。风格的多样反映了创作方法的多样。但创作方法也可以划分出类型,正如文学风格有其类型一样。以这种新的创作方法概念,可以对文学理论界及文学史上许多纠缠不清的问题,如创作方法与世界观、文艺思潮及风格流派的关系等问题,作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别现代理论是中国当代文论家王建疆针对西方后现代理论和中国混合现代性而提出的新文论话语,受到美欧学者的关注。别现代是一种具有杂糅性和混合性的社会形态,而别现代主义是对别现代状况的反思,是一种关于中国未来现代性的理论建构,两者在话语层面上存在一定的矛盾。这一理论是我国学者在改革开放到深水区时提出的具有原创性的新文论。元现代理论是“后现代之后”的西方文论话语创新的产物,并由中国学者结合当代文论进行了丰富发展的理论形态。元现代指向后现代之后的社会层面和形态,元现代主义指向文艺和审美感性结构,但两者旨意是一致的。元现代理论是一种承认既有文化艺术、审美感性结构中原本对立的因素并力图使之融合于一体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7.
<正> 在我国新文艺的发展过程中,民族化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七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国的新文艺无论是新民主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都必须坚持民族化。但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开始以后,随着西方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不断渗入,文艺要不要坚持民族化的问题又一次引起了争论。争论的核心和实质,是要不要建设和如何建设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的问题。这里,重新学习和论述周恩来关于文艺民族化的观点,不仅将有助于争论的逐步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表现主义——兼论《故事新编》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鲁迅与西方表现主义文艺思潮的关系进行了考察。文章认为,从20年代中期起,鲁迅就大量接触并译介表现主义的有关论著,并使自己的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发生微妙而显著的变化。文章通过对《故事新编》的艺术特征的具体考察,对长期曾有争议的其创作方法的性质问题发表了见解,认为它并非现实主义而主要是现代主义——确切地说是表现主义的产物。文章认为,鲁迅在创作思想与实践上的上述变化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他一贯主张对各种艺术思潮、艺术经验广泛吸取、借鉴的结果。对于这位倡导“拿来主义”的思想家、文学家来说,他并没有把西方现代主义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对过去一个世纪以来的建筑思潮进行了简要回顾,然后通过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分析和思考,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是对现代主义的部分补充和修正,是现代主义建筑多样发展的表现,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而现在人们亦正是把后现代确立的世俗人文目标与现代建筑语言符号的科学理论相关联,乃至进一步把两者进行互补、交融和统一,去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弥沙  李育红 《北方论丛》2008,46(3):34-38
审美主义是中国当代文艺的主潮,它以审美为文艺的最高价值和本质,确立了一种审美主义的文艺观.不仅如此,它还将审美主义从一种文学观念提升为一种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它既是我国当代文艺潮流的一种转变,也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一部分和重要表征.它带来的文艺转型和文化转型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一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对极左文艺思潮的反拨,一是改革开放后西方审美现代性的制导.这两种历史文化语境深深嵌入当代审美主义文艺思潮的机体,使它表现出巨大的历史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