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中国文学的雅俗之辨与雅俗合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雅俗文学以作者身份为区分标准,中国现代雅俗文学则应以文化标准加以辨别。从文化人性的角度看,20世纪的雅文学表现更多的是社会人性,俗文学更多的则是自然人性。因此,雅俗之别在于人性,即人在文学中的地位如何。虽然20世纪雅俗文学有明显的区别,但总的趋势是互为渗透和走向合流。  相似文献   

2.
陈迪桂、乔江波撰写的《二十一世纪初期的山东社会发展》一书 ,已于 2 0 0 2年 3月 ,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探索与把握山东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著述。作者在概括分析各类社会发展观及其理论学说的基础上 ,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对山东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与探索。不仅于此 ,作者还站在历史的高度 ,从山东的实际出发 ,提出 2 1世纪初期山东社会发展的对策性建议。纵观全书 ,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第一 ,整体性。社会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历史回顾和当代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建宁 《学术论坛》2002,31(6):27-30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 ,是 2 0世纪中国哲学论争的焦点问题之一。无论是回眸 2 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 ,还是展望 2 1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的走向 ,科学与玄学论战的历史回顾和当代审视都是不可忽缺的。关于科学能否支配人生观 ,科学是否具有人文价值 ,科学是否万能的 ,如何理解自由意志与因果律 ,这些问题将长久地引起理论工作者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回顾总结 2 0世纪中国文论建设的基础上 ,认为 2 1世纪中国文论建设的首要命题是放开眼界、更新观念和思维 ,在具体方法上进行探索 ,以求世界意义上的创造性建树  相似文献   

5.
影响的焦虑——全球化、知识分子与20世纪中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而与此相关联的问题却早已出现。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民族性和世界性都曾是 2 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苦苦探索的问题。2 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就是充分吸收了西方文明中先进的东西 ,可惜的是现代性的追求屡遭挫折 ,只是在 2 0世纪的最后 2 0年知识分子才又重新具有了世界性眼光。近年来 ,全球化问题的提出对更清楚地认识过去和更坚定地确立今日文学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近年来身体意象的浮动 ,概述了身体问题研究的理论资源 ,强调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开始了精神主体向感性主体的转折。作者回顾了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实践话语 ,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消费文化的发展 ,身体成为重要的社会存在 ;最后初步思考了身体问题研究的基本原则、视域和走向。作者认为 ,身体作为一个政治问题和对现代性的反思勾连在一起 ,身体、身体政治与现代性的关系 ,是后现代问题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7.
人本管理的理论基础及人性假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本管理的基本内涵可以表述为企业即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 ,2 0世纪 6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为人本管理的兴起提供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从物本管理发展到人本管理 ,与管理理论从“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发展到“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文化人”的人性假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程小牧 《河北学刊》2003,23(6):133-135
研究 2 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对当代中国文论建设有何意义 ?通过对其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流派影响的深入研究会对我们有何启发 ?这些思潮进入中国后有怎样的文化过滤和文化移植 ?这种文化的理论旅行在新世纪中国文论转型中有怎样的意义 ?这些都是必须弄清楚的。在我看来 ,研究 2 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的关键在于 ,在研究各种西学“主义”时 ,力求弄清其思想文化“语境” ,追问这些问题是怎么来的 ;它们仅仅是西方的问题还是人类的共同问题 ?是国家民族的本土问题还是全球性的问题 ?是现代性文论问题还是后现代性文论问题 ?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索 ,将有助于新世纪中国文论批评的借鉴和自我反思 ,并对我们的文化理论策略和文学理论价值维度的确定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 ,主持人特组织了部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一个非文学性命题——“20世纪中国文学”观局限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主要对“2 0世纪中国文学”观提出了质疑。作者认为 ,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 80年代中期提出的“2 0世纪中国文学”观念是应学术界、文学界解放思想、突破政治对文学束缚的时代性要求产生的 ,显示出其世界性、全球性的研究胸怀与视野 ,受到现代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但是 ,时至今日 ,这一文学观又有明显的局限 ,这主要表现在未能突破文化对文学的束缚 ,成为一个非文学性命题。这种非文学性具体表现在现代性、共同性和文体性三个方面。进而 ,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文学性”思路 ,即以“文学穿越文化政治”的思路代替“文化政治推动文学”的思维 ,从而体现文学对文化政治现实进行“本体性否定”的文学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考察 2 0世纪中国区域小说的生长历程 ,我们不应忽略这样一个问题 ,即制约区域小说消长沉浮的历史动因和各区域文化应对时代“精神气候”的潜在活力。区域小说的消长沉浮 ,很大程度上就是区域文化与 2 0世纪的“精神气候”或龃龉或投合的结果。每一次区域文学创作的潮涌 ,都构成了对前一阶段文学的反拨 ,并因此推动了 2 0世纪文学现代性转型的进程。 2 0世纪文学的犁铧留下的最深痕迹 ,往往就是区域文学创作的繁盛之处。  相似文献   

11.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结合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该说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的关系并非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才提出的新问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已有近 1 0 0年的历史 ,在这不平凡的百年中 ,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 ,必然要和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由于如何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族文化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致使它长期以来成为人们思考和探索的焦点。许多政治家、理论家和一般学者都作了长期而艰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并留下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 80年代的“文化热”和 90年代初的“国学热”也都涉及这个问题 ,…  相似文献   

12.
人性主题是当代南非著名小说家库切作品的永恒主题,小说《耻》也不例外。《耻》中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尊严的丧失、道德困境和人际关系的冷漠是人性的耻辱、人性的挣扎以及人性异化的有力表现。《耻》充分展示了当代南非社会的人性畸态。而造成这一人性畸态的根本原因,是南非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制度的特殊历史。因此,人性探索中的历史意识是库切人性探索的根本出发点。小说的作者以后殖民主义为背景,从历史的角度说明了人性探索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多姿的飞翔——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世纪 90年代女作家笔下 ,“飞翔”体现着创作主体自觉的追求 ,它源自女性生命对超越现实生存的精神向往。女性写作中的“飞翔”有着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其基本内容涉及女性的历史境遇与心灵成长、女性躯体和女性欲望、性别生存与人性、男性传统文化心理 ,以及女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它显示了在时代所提供的多种选择面前文学女性自我探寻、自我实现的深入。然而由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的制约 ,女性写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又面临种种困惑与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有关“文化”的问题可以说是 2 0世纪中外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中国在80年代 90年代 ,还出现了引人瞩目的“文化热” ,论著很多。就书论书 ,于幼军同志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论》是我近年读到的最系统论述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一部学术专著 ,具有开拓的意义。作者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精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形成、特质、内涵、功能和发展趋势 ,很有启发。于著的贡献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 ,史论结合 ,构建了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理论框架 ,内容丰富 ,不乏创见。最值得注意的 :一是作者在书中提…  相似文献   

15.
一、个体的诞生“立人”一直是中国现代思想的核心 ,鲁迅终其一生都在为此努力 ,但是 ,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 ,鲁迅遇到了他的真正难题 ,显然这个难题鲁迅并没有解决好 :单从人性的角度“立人” ,并不能走到那个本原性的“人”那里去。 2 0世纪80年代后 ,中国大陆思想一直涌动着解决此问题的热情 ,但路径单一 ,“主体论”思路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 2 0世纪初期“人性论”的视野。 2 0世纪中国“立人”思想存在着把人与社会、人与物对立的倾向① 。王晓华先生《个体哲学》(上海三联书店2 0 0 2年版 ) ② 的面世无疑将此一问题推进到新的高度。王…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人性”对“反腐倡廉”工作的影响,作者从分析“人性”及“人性缺陷”入手,提出了“反腐倡廉”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控制”与“人性缺陷”之间较量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又论述了建立“文化控制”体系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学成为一门显学的必然性,是由它的特殊性决定的.20世纪空前的文化断裂使80年代成为一个文化重建的转捩点,思想的荒芜、哲学的困乏以及审美的畸变聚合在一起,催生了以追寻、救赎和反叛为关键动机的多种文化行为.对应主流意识形态调整而出现的人道主义、人性的争鸣,多领域的历史主义的复原意愿,对新的美学原则的探索欲求,都密集地呈现在这个时期.  相似文献   

18.
毛姆是20世纪著名的英国作家,他的小说风格接近莫泊桑,故事情节曲折、多变,笔法锋利,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他在人性的探索上有自己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性,他通过富于变化的情节,将人性的善恶、虚伪、好坏融为一个复合体,进一步阐述了当时悲惨的社会现实,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善恶相间、自私自利、尔虞我诈、冷酷无情等都是毛姆笔下人性的再现,研究他的小说对研究当代社会人性等一系列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舍与张爱玲是 2 0世纪中国为数不多的与其所在的城市结下魂体相依关系的作家。把两位作家关于京海两城的文学想象摆在一起作对照比较 ,便可见出两种不同的叙事图式 :同样关注市民人生 ,老舍选择了文化的视角 ,张爱玲则选择了人性的视角。“文化”的选择使老舍的小说从观念、选材到语言呈根性的、自重的、集体化、客观化的叙事格式 ,这种叙事从正面对应京城的精神品格。“人性”的选择使张爱玲小说侧重于虚构 :对人物境遇作想象性摆置 ,并在这种摆置中突出人物的本能性行为感受。她通过恍惚迷离、似是而非的叙事营构 ,折射出光怪陆离的沪上景观 ,从另一个角度对应了海城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20.
刚刚过去的 2 0世纪 ,是历经动荡、变革 ,同时又走向复兴的一百年。在百年的沧桑中 ,不光是政治、经济 ,各种思潮、学科都在自身与外界的交融中 ,在内在的律动以及对他者的吸纳中向前发展。这其中 ,关于 2 0世纪中国整个文论史的梳理与检讨 ,也渐渐走进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视野。为了探索百年中国文论的现代化进程 ,交流有关的研究经验 ,暨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博士点以及暨南大学比较诗学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于 2 0 0 0年 7月 6日至 7月 7日在暨南大学召开了“2 0世纪中国文论史建设研讨会”。所邀请的专家学者也在这一领域发表过著作 ,或是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