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育之、张磊、吴正裕、蒋建农、温乐群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的(世纪三伟人)一书,是一部重大题材的精心力作,也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著述。一、选题丞大立意高远如众熟知,世纪三伟人,就是本世纪推动中国三次历史巨变的、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位伟人代表了ZO世纪中国革命的三个时期的历史进程。他们的精神、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近现代社会的集中体现,并将继续影响着中国的民族精神,他们的思想理论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中国和世界人民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  相似文献   

2.
“一个世纪以来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的这一概括 ,准确地、科学地表述了中国百年历史的进程。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到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再到邓小平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建设 ,这是中国廿世纪紧密联系、相继交替出现的三个伟大的历史时期 ,这三辆火车头相继牵引、奔腾前进 ,使中国由贫穷落后 ,走向繁荣富强。这三次历史性巨变的发生、发展以及成败的关键都与三位伟人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及其…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以来 ,已经走过了整整八十年的光辉旅程。回顾党的 80年的战斗历程 ,我们会发现四个闪光的大字———思想解放或解放思想紧紧与中国共产党相伴随。没有思想解放 ,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三次伟大结合 ,也就没有三次伟大结合的巨大成果 ,当然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2 0世纪下半期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辉煌成就。这是历史逻辑发展的基本轨迹 :因为思想解放的背后是创新 ,而创新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当然也是一个政党的灵魂 ,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促成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回顾与展望苏戎安一、推动20世纪中国百年巨变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历史变革。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中国的三巨人,当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位世纪巨人,以独有的实践哲学影响了华夏九州,改造了当代中国,并且还将为新世纪中国的腾飞和昌盛予以重大的影响,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得到发杨光大!一、王巨人的实践哲学惊人相似世纪巨人的哲学思想,既是对前人哲学思想的继承,又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本世纪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是民族独立、民族振兴的带头人,是人民的领袖、民族的英雄!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毛泽东。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的政治信仰不同,对中国的设计与…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先躯,他紧跟时代潮流,以社会主义为目标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江泽民说过:“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孙...  相似文献   

7.
论“代沟”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跨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作为一种生物现象将伴随人类永久存在,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代沟”是否会长期存在,其表现形态会发生怎样的巨变?它又能否被跨越呢?这些问题对每一位研究代际关系的学者来说都是不得不回答的,尽管这种回答常常勉为其难甚至令人失望,因为社会在发展中既存在着规律还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和不可确定性。出于对未来把握的需要,人们总是有意识地将未来的进程分成若干个阶段。马克思早在1857年撰写的《伦敦手稿》中,就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三形态图式”,即从自然经济的“群体社会”→商品经济的→物化社会→时间经济的“自主社会”。这…  相似文献   

8.
偏好与疏离——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偏好与疏离——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分析孙莉一无论如何,我们都有理由把本世纪的中国法制运动看作是一个不断现代化的过程,同样,这一过程留下的是一溜虽在前行却扭曲摇摆且不时停滞倒退的轨迹,也是不争的事实。世纪末的回眸令我们检省的地方也许很多,而如果对这...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社联成立 4 0年来 ,为团结、组织、壮大广东社会科学队伍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 ,获得了显著的成绩。这是光辉灿烂而又曲折坎坷的 4 0年。社联的 4 0年 ,内容十分丰富。这里 ,我只对初创那一段作一简单的回顾 ,看看 4 0年轨迹的来龙去脉。社联一诞生就走上正道 ,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之所以这样说 ,首先是因为它目标明确 ,志气大 ,起点高。当时党中央宣传部一位领导同志来广东视察 ,提出了要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第三个学术中心 ,(仅次于北京、上海 )这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内行人都明白 ,广东的学术要处于全国前列 ,实非…  相似文献   

10.
人类又一次站在新旧世纪之交,人们习惯于也有理由回首或前瞻本世纪乃至下世纪从物质到精神在一切方面所发生或将要发生的重大现象。的确,人们有数不胜数的佳绩可以无愧于即将过去的这个世纪,也有许多充满信心的努力足以表明人类在下一个世纪必将会有更大的作为。但一个世纪的沧桑毕竟使人类向成熟又迈进了一步,我们在世纪之交更多地听到了一种真正成熟的声音:这就是人类对其自身的不断反省。无论是最前沿的科学研究,还是最古老的宗教文化,都在这一方面表现出了高度敏锐而深刻的思考。在近年来的国学文化研究热潮中,有一种把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转化(笔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转化(笔谈)一统或多元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洪或问:传统文论的转化及再生,是近年学术界的热点论题之一。这一现象是否可看作传统文论复兴的契机已来临?答:分析这一现象,不妨把话题扯得远一些。本世纪对传统文论的研究,有过三次高潮:30年代,...  相似文献   

12.
郑杭生  杨敏 《社会科学》2006,(10):109-115
当今世界每一项重大的动态变化都植源于两种力量:现代性全球化的长波进程和本土社会转型的特殊脉动。这两种力量相互扭合,造成了“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在当今中国,有八种值得我们关注的、有代表性的新趋势,这些新趋势既是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及其两个维度的表现和结果,也是我们考察和谐社会和其他社会现象的社会学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三次巨变视角下的农村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小涛 《学术论坛》2005,1(5):125-128
中国近现代三次巨变在农村引起了深刻的变迁。以土地所有制、乡村政治组织结构、宗族势力和社会习俗为表征,从历史的大视野进行检视,可以对三次巨变有一个具体而深刻的理解。同时,对今天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中夏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而英勇奋斗、奉献青春的一生,沿着青年邓中夏共产主义思想形成的轨迹,可以看出,在其青年时期,他的思想经历了三次伟大的转变。这三次转变,使青年邓中夏最终从一个受封建思想影响较深的旧式知识分子转化为一个完全信仰马克思主义并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坚强而卓越的领导下,在实践层面,中国社会经历了由封闭到开放、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三大历史巨变,经历了要发展、要快速发展、要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在理论层面,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实现何种发展重大课题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些伟大创造,既是以往实践积累和理论硕果,更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当途中的“现代化”潘一禾第三次全球性行动美国历史学家C.E.布莱克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写的《现代化的动力》一书中,称正在发生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的变革。“在全球各种不同的社会中,人们正在寻求用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发现来解决古老的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17.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如何,这是近年来从事文化研究的学者们所津津乐道的问题之一。但这决不是一个新问题。自西学东渐以来,这一问题就一直萦绕于每一关心中国前途与命运之学者的心中。本世纪四十年代初期,贺麟先生在昆明作了一次关于儒家思想新开展的演讲,对这一...  相似文献   

18.
(一) 广东在20年左右时间能否赶上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实现经济现代化,这应从广东未来经济发展前景,尤其是经济发展条件与环境的优劣势来分析判断。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取得了引人瞩目的高速发展,这一期间广东经济发展的优势,主要有政策上的、体制上的、经济发展环境与投资环境上的,以至经济地理及社会人文条件上的,等等。对此大家都注意到了,今后这些优势还客观存在,但随着全国经济加快发展与扩大开放,有些因素会相对弱化或均等化。笔者认为,从现在开始到21世纪初期,广东经济发展的优势将主要体现在,它正处于中国经济乃至亚太经济发展的独特的发展区位空间,呈现先发效应与后发效应交叉融汇的特点:即相对中国大陆(内地)来说,广东改革、开放、发展先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看,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公元一世纪后印度文化的传人,主要是印度佛教的传人,它对中国文化发生了很大影响;第H次是从17世纪明朝中叶以后西方文明的传人,开始主要是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等传人的西方文明;第三次是“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这三次外来文化的传人中国,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时代的差异以及传人的方式和性质的不同,而在中国产生了不同的作用.这里只想就印度佛教传入的历史过程来看看外来文化与原有文化在接触之后所发生的一些现象,并透过这些现象看看我们能否从中得到某些…  相似文献   

20.
<正>“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沧桑巨变,各种文化都在撞击着这块古老广袤的国土,理论上、实践上的争辩与探索,把人们的思想引向深处。冯友兰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涉足哲学领域,上下求索,力图以自己的研究、理解和体会来寻求解决中西文化冲突的答案。我们仅从他思想的一个侧面,即他的关于人生境界伦理思想的述评中来窥测其思想形成的轨迹,无疑有助于对他整个思想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