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险社会理论、制度供给的现状以及实现政治民主的需要为区域环境法制建设提供了社会、经济和政治基础,使其有存在和完善的必要性.而在法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对公平正义的核心性价值追求,对多元和谐的目的性价值追求和对制度本身的透明民主追求,实现生态法制和阳光法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最终实现和谐语境下区域环境法制自身的价值理念,即对公平正义理念的深化和发展,体现人文关怀维度的深化,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风险社会理论、制度供给现状及民主政治发展为区域环境法制建设提供了社会、经济和政治基础。区域环境法制建设要体现对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对制度本身的透明民主追求和对多元和谐的目标追求,在实现绿色法制和阳光法制的进程中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区域环境法制以和谐共促为目的原则,通过主体要素、运行要素和环境要素的构建,来完善和谐语境下我国区域环境法制建设,发挥区域环境法制的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主体多元化、社会关系与社会利益交叠冲突的现代社会,应通过生态补偿的方法实现生态保护。从多元和谐角度出发凝练生态补偿的基本理念,即社会公共利益,并注重实现社会的实质公平、人类的代际和谐与公民的发展权;在此基础上构建国家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三位一体的生态补偿和谐机制,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刑法和谐性进行解读,就是以和谐观念对刑法进行的价值判断。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的是刑法和谐的价值内涵,打造人权保障性的刑法是和谐社会的要求;主张注重刑法的整体和谐,关注影响刑法和谐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提高资源环境绩效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重点。利用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RPEI),对2002—2012年河南省环境状况化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资源环境绩效改善明显,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从117.3提高到217.6,年均增速为6.4%,高于全国指数年均4%增长速度。与全国对比看,河南省资源环境绩效七项指标呈现五高两低的特点。与自身对比看,河南省资源环境绩效七项指标改善不平衡,呈现五升一平一降的特点,七项指标位次发生明显变化。河南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与人均GDP成正相关关系,与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呈U型(曲线右侧)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多元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一方面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必须重视我国民族文化中的多元性差异,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生态伦理学作为一种新型的伦理,对其性质和特征的理解,凸现着其独特的价值认识原则。在民族生态伦理的和谐价值视野中,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又集中体现在价值主体与三个价值客体(即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思维客体)之间的关系。民族伦理通过不同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现于不同的价值领域,现代价值观念才会具有多样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8.
政治对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和谐政治建设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就和谐政治的内涵而言,包括政治合法性与政治合理性两个方面。不管是政治的合法性,还是政治的合理性,其实现都离不开政府法制建设。针对当前山西省政府法制建设领域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监督不力的现状,应当从强化法制意识、严格责任追究、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入手,寻求山西省和谐政治建设的法制对策。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治是安徽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它与农村的生态环境关系密切,而相应的环境法律法规,是协调两者关系的有力保障。当前维护安徽美好乡村建设的环境法律法规的实施,存在自身可操作性不强、宣传教育不到位、部门间难以形成合力,执法力度不足等问题,应采取加快地方立法工作、弥补法律法规空白,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激发公众积极参与,合理确定部门分工、完善建设管理责任,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健全绩效考评制度,完善法律监督体系、构建监管长效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和谐文化语境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理论精英首先应把握好科学的思维取向。坚持开放思维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思想无歧视,塑造自由民主的文化氛围,二是思想无国界,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文明的优秀成果。坚持创新思维也应着力于两个方面,一是思想解放,塑造积极向上的创新主体,二是制度革新,建立生动活泼的创新机制。坚持理性思维就是要遵循真理性、实践性、渐进性三大原则。开放—创新—理性的三位一体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民主和平论”是当代西方世界的国际关系理论之一。它试图从国内政治结构、民意以及决策机制等国内政治因素探寻西方二战以后长期和平的原因。但就科学性而言,其逻辑推理不严密,过分强调民主制度的作用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因而该理论是不严谨的。自2005年下半年来,我国领导人不断提出“和谐世界”的崭新理念,并日益得到关注和好评。本文主要从对这两种理论出发,对中西方的和平发展理念做出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区域环境政策执行对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基于府际关系视角,通过构建三个博弈模型,对区域环境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政府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区域环境政策执行过程中,从横向府际关系来看,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共谋行为",负面的"共谋行为"会导致政策执行出现偏差;从纵向府际关系来看,行政发包制的政策执行机制,在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政治锦标赛背景下,会造成政策执行的"囚徒困境";从时间维度上看,中央政府的监管举措是约束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的必要条件。为此,地方政府间应增强互信与信息共享,中央政府必须创新政策执行机制、政绩考核机制、激励机制、问责机制和协调机制,建立社会监督体系,推进区域环境治理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大新通过的《立法法》修正案规定,立法应当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我国立法的根本立场,为新时代全面提高立法质量提供了方向指引,指明了下一步工作着力点。《立法法》的这一规定需要结合具体领域实际加以贯彻实施,包括完善人民当家作主法律制度体系,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体系,健全公平正义保障和共同富裕促进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实现个人创作思想的一种文学手段,括号在文本中承载着重要的信息,是文本意义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汤亭亭《女勇士》文本中三种不同类型括号的内容,揭示出在美国多元文化语境下,体现在母女两代华裔身上的中美两种文化由冲突对抗向和谐相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受伊斯兰教法影响,回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依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机关在行使民族立法自治权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保障回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婚姻习惯、清真食品、丧葬习惯和节庆习惯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回族习惯立法对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证明标准是证据制度的核心和灵魂。证明标准与发现真实有着一种内在的关联性。如果人们以发现真实的相关理论为出发点,就能够建构一个多层次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侗族习惯法——《款约》的渊源和形式,分析了其特征和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对侗款的和谐内涵进行了现代解读。这就是侗款充分体现了现代民主政治的精髓:自由、平等、公众参与,强调舆论监督等,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城市是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和谐发展的城市。在当前城市建设的热潮中,如何有效、高效地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政府管理的一大难点。从和谐管理的角度入手,以崇明生态新城的建设为例,探讨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和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宗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多维精神资源。以硗碛藏族乡为研究个案,考察硗碛藏族锅庄舞、丧葬习俗中蕴涵的和谐向度的宗教思想可知,其宗教的核心理念是“和”,力求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20.
“和谐就是力量”是一个具有广延普适性的命题,和谐之于人类社会、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力量与神奇:人类和谐聚生文明发展的力量——和谐为文明助力,而冲突使文明蒙垢;生物和谐孕育生命繁衍的力量——和谐使生生相依,而失衡令生命枯萎;大自然万有存在和谐涵养化生万物的力量——万物各得其位以生,而各失其和而终。这样,致中和,使天地万物各安其位,各循其理,激活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人类的最高价值目标:与己和,激发身心和谐的力量;与人和,诠释政通人和的力量;与物和,演绎和谐万有的力量。心和、人和、天和的“三和”境界,彰显了和谐的魅力、美力与威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