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瑾 《兰州学刊》2007,(11):80-82
日本农协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之一,但在日本国内流行着"农业在衰弱、农协在繁荣"的说法.农协最根本的作用在于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当前面临着市场竞争力衰退、合作社民主原则流于形式等问题.农协的经验为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李咏涛  李东明 《理论界》2004,(5):248-249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成本的升高、效益的下降,我国农业进入了明显的转型期。作为农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之一,农业组织的滞后已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东亚经验证明:农协组织是小农经济条件下实现产业化、现代化有效的组织载体,日本等国农协的发展经验对我们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农协的发展经验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合作社与股份公司有很大的不同,合作社是社员出资,由社员来管理,社员享受合作社提供的服务的非营利组织.日本农协和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有不同之处,但都是在遵守合作社原则的基础上依法成立、发展起来的农民组织,其发展、壮大的经验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随着中国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日本以青森县农协(农业协同组合的略称)为代表的农协发挥其优势增加农民收入,缓和地区间农民经济差距的经验,给予中国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李汉卿 《兰州学刊》2024,(4):127-137
日本作为东亚地区快速实现农业现代化且实现乡村振兴的国家,其发展经验颇受关注。然而,中国学者的研究聚焦于日本政府各项助农政策的实施及乡村振兴某一方面经验的借鉴。尽管有少部分学者关注到日本农业农村发展的政治因素,然而仍没有揭示出日本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政策的密码。应该说,日本乡村振兴的政治机制不容忽视。日本乡村振兴的两大基石是《昭和宪法》的颁布与农地改革的实施,农协的组建和发展则成为了日本乡村振兴的组织化平台,五五体制下自民党与农协的联合实现了保守力量的结盟,进而形成了农业政策领域中自民党、日本政府与农协之间的“合意空间”,从而促进了日本的乡村振兴。日本农业政策“合意空间”形成的宏观基础则在于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促使国家权力向现代型转变进而所形成的“国家嵌入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农协、经团联等利益集团的冲突与博弈的视角来观察日本农业政策的变化,并结合利益集团理论对FTA/EPA推动下的日本农业政策演变作出解释.长期来看日本农业政策的方向性调整是由日本的国家利益导向的,而阶段性具体政策的变化是由相关利益集团的博弈而实现的.在从坚持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体系转向缔结东亚地区FTA/EPA的大背景下,日本农业的开放是不可避免的,农产品贸易保护水平将会逐步降低,日本农业政策改革的重点将置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产品没有竞争优势,根源是作为中国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组织体系没有竞争优势,中国缺乏有效的农业经营主体和强大的农业组织体系.创新农业组织体系,构建“家庭农场+农合+农协”三位一体式的现代农业组织体系,是提高中国农业组织体系整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组织形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源.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之所以能够取得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关键一条在于他们都培育出一批适合各自国情的农村市场中介组织,如美国的产销一体化组织、西欧的合作社、日本的农协等模式.因此说,市场经济要求各市场主体应该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从河北省目前情况看,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依旧令人心情沉重.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通过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使其分化为一系列的产业是发展农业的关键。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最有效的组织载体。而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问题。发展我国的合作经济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社区合作、专业合作及类似日本“农协”的综合性合作社。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形式与产权制度演变的分析,认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大体经历了一个由农村民间自助组织到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进而发展到股份合作制为主体的产业化经营实体的演变过程。三种形态一方面长期并存,另一方面也会有一部分股份合作制专业农协演变为股份制公司。作者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对不同形态的专业农协的产权制度进行了剖析,指出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认为要实现农业产业化必须构建与之适应的专业农协的组织形式和产权制度。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应更多地依托农民自己创办的专业农协等产业化经营实体,走“协会+农户”或“协会+基地+农户”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将农民组织起来并发挥农民主体性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也是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通过对日韩农协组建历史的考察,研究发现:人多地少、以自耕农为主的东亚小农社会形成了农业发展的特殊经验,即国家主导自上而下地建构农民自治的农业合作组织体系,借助横向合作属性与纵向规模效应的有效互促,实现农村“公益”的发展。这种农业发展的“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国家法团主义建构过程,值得中国乡村振兴学习借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要基于国家法团主义对农民进行再组织,构建有效的联结政府、市场与农民的农业合作组织体系。村党支部引领组建的合作社作为单位农协,再改革现有的供销社纵向组织体系是较为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完善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的对策性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效的组织形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资源。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之所以能够取得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关键一条在于他们都培育出一批适合各自国情的农村市场中介组织,如美国的产销一体化组织、西欧的合作社、日本的农协等模式。因此说,市场经济要求各市场主体应该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从河北省目前情况看,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依旧令人心情沉重。家庭作为农业的经营主体,市场交易效率低,严重制约着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进程。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解决的是工商业领域的产业组织问题;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村市场中介组织,解…  相似文献   

12.
合作社,在英语中称作Co—operatives,在日语中则称作“协同组合”。“协同”语源出自中国的《后汉书》,“组合”一词则属于日本人对汉字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日本的合作社组织,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就是“协同组合”;广义的,还包括“组合”、“金库”在内。概括、整理其语源可见,日本的合作社可归纳为农业协同组合、消费生活协同组合、水产业协同组合、中小企业协同组合、森林组合、信用金库与劳动金库七大种类;按照业务性质区分,又可以分为三大类型:流通组合(流通合作社),加工组合(加工合作社)和生产组合(生产合作社)。日本的农协形式多种多样,依据出资形式、事业内容及组织形式不同又可作不同类型的划分。  相似文献   

13.
借鉴台湾农会经验建设大陆综合农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台湾农会是个百年不衰的巨型农民社会企业集团,现在看来,正是台湾当局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培植了分散小农户组织起来走向现代社会的重要机制.为了走出三农困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走出乡镇治理困境、重建农民和政府之间关系,大陆有必要认真考虑如何移植台湾经验,建设大陆综合农协.湖北建始县目前正在开展我国第一个综合农协试点,其性质认定、运营准则、资源来源、关系处理、操作路径等政策性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裙带政治和世袭闺阀制度,在二战后稳定了日本自民党的统治,也深受自民党统治基础农协阵营和保守势力的支持,对于日本政治的超稳定结构、迅速振兴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具有一定的选民基础.但是,21世纪是全球化时代、合作化时代,靠个人家庭、人脉单打独斗已很难支撑政经的"潜规则"游戏.所以,日本特色的"裙带政治"究竟会走多远?如何与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契合?这将面临重大考验.日本经济刚刚走出低谷,日本拥有几乎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优秀、最稳定的公务员队伍,一定程度上暂时掩盖了"裙带政治"的缺陷,这是日本的幸运.日本有些大企业也清醒意识到,在全球化时代中,具有国际视野、宽广胸怀,克服"岛国根性"和具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最珍贵,所以,纷纷开始在全球延揽人才、委以重任.这是对日本裙带政经关系的补充,唯才是举、选贤任能,也是未来日本政治经济发展和第三次崛起的关键和希望.  相似文献   

15.
构建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农民专业合作“三位一体”的农协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期盼,该文从发端和整合两个维度分析了“三位一体”农协的动力机制,“三位一体”农协的发端动力在于合作金融,整合动力来自于多中心公共行动合作,同时根据“三位一体”农协运作实践阐释了两种动力驱动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农业经营组织化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义珍  张素罗 《河北学刊》2001,21(3):102-106
对国外农业合作社和农协两种典型的农业经营组织化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表明 ,家庭经营并非与现代农业不相容 ,组织化确为现代农业所必须。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 ,各地可以寻求适宜当地的组织化模式。总体上看 ,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 ,多种模式共存将是我国农业经营组织化的主要特征。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 ,加强对农业经营组织化进程指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正>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何引导农民尽快地进入市场,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重要的现实问题。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经验来看,农村市场中介组织是解决引导农民尽快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德国农业市场经济制度比较成熟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在农户与市场之间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民间性质的服务性中介组织,即农业合作社和其他服务性机构,提供农民经营方面所需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效地将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全德国及欧共体的统一市场联结起来,为农民在生产、销售、生活和教育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与方便。韩国从70年代开始在全国建立了中介组织——农业协同组合。农协具有多种功能,作为政府代理,它有征购农产品和向农民提供信贷、销售、储存、加入保险等各项服务的日常业务,同时它还组织各种培训、辅导和市场调查,并有自己的定期出版物。农协基本上囊括了农民与外界的经济往来.在我国十几年的改革过程中,各类市场中介组织也有所发展,在发展农村经济中也有效地将农民与市场经济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模式的分析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成功在于积极吸收了欧洲农村合作金融的精华,并结合日本的国情进行了改进,进而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农村合作金融模式.合作金融作为弱小经济实体的自我保护组织在我国农村金融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与日本同属东亚国家,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农业有许多相似之处.客观分析日本合作金融的组织模式与风险防范制度,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可以对完善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论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的宗旨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这离不开土地规模经营。在我国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必须依靠政府采取相关措施,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在土地规模经营基础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建立为土地经营大户提供融资的机制,发展农协组织和现代农业建设,都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共有经验。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化中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产业化的最终实现要以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条件.农业产业化组织应该是产前、产中、产后真正联为一体的组织,具有农民和农业利益的内在保护机制,具有较大的规模优势,具有现代企业组织特征和高效率经营机制.而目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还达不到以上目标.为此,应该通过重构农业合作经济体系对原有的农业组织进行组织和制度创新.本文提出了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步骤和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