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法国哲学家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为我们研究莫里森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最蓝的眼睛》《宠儿》《爱》中莫里森所采用的叙述视角与叙述话语以及其中的人物话语,为黑人女性争取了话语权力,使她们由失语的物体一跃成为讲述的主体。话语权是黑人女性确立其主体地位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2.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采用了时序穿插的叙事和全知全能的外部聚焦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大体呈线性发展,对叙述时限的控制造成情节发展的跌宕交错;故事在非聚焦型的叙述中展开,叙述者无所不晓、无处不在,能够洞察作品中任何一个人物的内心世界。托尼.莫里森善于处理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小说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深度和现实广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和《慈悲》之间极大的相似性,以互文性理论为指导,对两部小说的背景、情节、人物、主题和叙事策略的互文关系进行梳理,挖掘这两部小说的内涵,揭示莫里森对历史和现实的思索,了解莫里森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技巧,为理解莫里森的作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视角问题是叙事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勒克莱齐奥在他的小说《流浪的星星》中,通过零聚焦与内聚焦的视角转换,通过艾斯苔尔和萘玛这两个不同观察者的转换,通过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的转换,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知方式的转换,构成了其独特的多层面、多感官的立体式视角特性,具有鲜明的叙事特色和独特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沙崔》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科马克·麦卡锡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也是作家最后一部南方题材小说,带有鲜明的自传色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运用叙述聚焦理论对这部小说进行相关的文本分析后可以发现,麦卡锡在这部小说中同时采用了外聚焦、内聚焦和零聚焦三种叙述聚焦方式.外聚焦叙述给小说阅读带来阐释的趣味,能够带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内聚焦帮助读者把握到主人公语言与行动之外更加隐秘的内心精神活动;零聚焦则通过全景式描绘给读者提供解读文本意蕴的丰富信息.三种叙述聚焦的交叉,是麦卡锡在《沙崔》这部作家生涯的承上启下之作中取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最大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6.
莫里森创作的意图在于重构那段缺失的黑人历史,本文通过分析其小说《宠儿》中的“身体”叙事、多重视角的叙事,解析莫里森所重构的黑人历史,小说中建构的真实,所倡导的种族和谐,对于今天的读者有着真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多重叙述视角的运用是现代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收藏家》使用了双重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它有效地结合了零视角和内视角叙述的优点,营造了一个立体的结构空间,达到了单一视角叙述难以取得的艺术效果;同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使作品更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8.
论《宠儿》作为一部复调小说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宠儿》作为一部复调小说 ,其主人公意识相对独立于作者意识。其叙述策略有着复调小说多声部叙述的特征。小说人物有着复调小说人物的开放性、不确定性和未完成性。莫里森创造了一组鲜丽生动 ,富有种族健康感的黑人人物群像 ,与黑人文学传统发生着一场革命性 ,生成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宠儿》是托妮.莫里森最负盛誉也最受争议的一部力作,曾获普利策小说奖。作为美国后现代女性作家的代表人物,托妮.莫里森在创作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多视角、时序颠倒、文学的拼贴、戏仿和反讽等表现手法,加强了种族主题的时代感,颠覆了西方的种族主流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0.
论郁达夫小说与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视角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小说采用的是零聚焦的叙事视角(即没有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视角)模式,郁达夫的小说主要 采用内聚焦的叙事视角模式(包括内聚焦的叙事视角下的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叙事方式)。郁达夫对中国传统小说叙 事视角模式的革新,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完全按照内聚焦型视角叙述作品的《蝴蝶梦》展示给我们的是一段贵族白马王子与灰姑娘的爱情故事。作者选择这种叙事视角一方面是为了表达一种"人是平等的"命题,寄寓一种"纯粹是灵魂呼应灵魂的爱情"理想,另一方面,因了"爱情障碍"的设置和排解,使叙述者"完全被戏剧化"了。由此看来,达夫妮·杜穆里埃将叙事视角定位在內聚焦型上,使整部小说成了主人公的戏剧独白,这样把叙事话语、非叙事话语融入人物话语之中,把感知视角和认知视角紧密结合起来,使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其小说叙事方式上的革新意义凸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叙事学理论为依据,对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零聚焦、内聚焦的叙事视角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其在表达人物内心世界、扩展小说的审美纬度和突出主题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效果。  相似文献   

13.
帕特里克·怀特在小说《风暴眼》中以内聚焦模式搭建了叙述的主要框架,将零聚焦和外聚焦模式穿插其中,建构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叙述体系。三种叙述模式相辅相成推进叙述进程,让不同位置的叙述者发出自己的声音,更加深刻、清晰地传达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意识流动。  相似文献   

14.
心理分析与叙述话语的运用使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这部小说显得与众不同。作者通过想像的方式和独特的角度来解构与重构现实 ,分析与探求人物的心理 ,发掘与展现黑奴的内心生活 ,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的叙事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是一位“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文体大师。短篇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是一篇能够体现其现代叙事艺术的精品之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多种聚焦的转换、时序的变形和重复手段的运用,展现了麦康伯从懦夫转变为硬汉的过程,凸显了麦康伯人物形象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叙述视角、叙述结构、叙述手段三方面的分析,探讨小说精湛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6.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叙述技巧创新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聚焦转换是多角度叙事的完美展现,显示了极大的自由度和创新性。小说频繁的聚焦转换不仅展示了福克纳高超的叙述技巧,同时完美地刻画了小说人物。  相似文献   

17.
《宠儿》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最著名的一本小说 ,它描写的是美国黑人在奴隶制被废除前后的悲惨遭遇。然而 ,它决不是一本只描写罪恶和悲惨遭遇的小说 ,它的主题是救赎与希望。托尼·莫里森赋予《宠儿》中的植物以三重意象 ,以引导经过罪恶奴隶制劫后余生的美国黑人从毁灭走向再生  相似文献   

18.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叙述技巧创新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聚焦转换是多角度叙事的完美展现,显示了极大的自由度和创新性。小说频繁的聚焦转换不仅展示了福克纳高超的叙述技巧,同时完美地刻画了小说人物。  相似文献   

19.
《小世界》是英国校园小说家戴维·洛奇的代表作,是其最成功的作品。该作品不仅受到学界的好评,获得了重要的奖项,而且受到读者们的普遍欢迎。这部小说在叙事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对聚焦的灵活运用。《小世界》总体上是全知型的外部聚焦,但是在不同的部分对聚焦权进行了灵活地调节和控制,在叙述过程中有时也采用了人物的内部聚焦。本文将从人物刻画、情节设计和主题表现等方面对《小世界》体现的复杂的聚焦手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非洲裔美国女作家。《宠儿》是莫里森的第五部作品,曾获普利策小说奖。作为世界名著,《宠儿》是她最负盛誉也最受争议的一部力作,其现代哥特手法的运用与革新,加强了种族主题的时代感。种族主题与哥特写作手法有机地结合,颠覆了西方种族主流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