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管理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管理创新的建构逻辑应该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个逻辑起点出发来考虑,由于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型、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矛盾易发多发、利益失衡、基层组织薄弱等问题,因此,创新社会管理迫切需要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建构逻辑是:一要树立科学的社会管理理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二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三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地方政府;四要发展社会管理多元协同管理模式;五要加强社会管理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2.
落后的农村社会管理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及由此所引起的社会结构的变迁。因此,在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转变农村社会管理理念,实现农民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推动农村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及其良性互动,是实现农村社会良性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人的问题是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们党和国家适应社会现代化需要,以现实的人的生存发展为根本关切,以此对国家治理的深化认识和实践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立足人的需要的满足、人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及人的发展的实现。作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国家治理现代化蕴含着极为鲜明且深刻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向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国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驱动力。在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党和国家贯彻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国家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国家治理现代化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规律、合乎人的发展要求,最终目标和价值指向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济社会的体制改革需求推动国家治理模式转型发展,从全球治理到社会管理,经历了一系列的理念革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也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价值取向引导是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重要环节,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治理模式转型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因此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注重价值取向引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社会管理中加强价值取向引导,主要是要纠正社会存在的价值取向偏差,并进行科学理性的引导。对此,一是要捍卫崇高,避免过度祛牲导致的无信仰状态;二是回归严肃的人文精神,规避娱乐至死心理;三是在艰难中重塑价值威望,克服物质窘迫带来的拜金倾向。  相似文献   

5.
犯罪形态从民事犯向行政犯的现代变迁,刑法法益从自然自由向社会自由的现代跃升,刑法使命从维护管理秩序向再造善治秩序的现代演进,既是刑事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在发展规律,又是刑事治理体系现代性的外在表现特征,更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现代刑事法治中的自然延伸。由此决定,唯有认真对待行政犯,刑事治理体系才能完成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进而科学助推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法善治建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的变革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提供了新的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创新。[1]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治理中,社会组织的功能以及作用的发挥极其有限。改进和加强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的功能作用,既要求我们加快社会组织的立法进程,更要求我们创新工作理念,做到统筹规划、定位合理、科学授权、依法制权。因此,正确认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必要性以及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责任,认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难处所在,才能形成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突破,才能依靠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架马车同时发力,重构社会各主体合作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舆情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并对政府社会管理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挑战。当前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治理观念滞后,管理方法不科学;信息公开不及时;法治理念失范,法律条文规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更新治理观念,树立科学的网络舆情管理方法;及时公开信息,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法治建设,净化"网络环境"是不断提升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健康管理理念是在现代性为主题的现代社会倡导的一种新兴的健康理念,在马克思人学视域下,健康管理理念蕴含着浓厚的人学韵味,彰显了人在对象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人运用理性与非理性的能力并致力于人的多种关系的和谐。健康管理理念的最终祈向,在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幸福图景。  相似文献   

9.
时代发展要求国家创新社会治理。中国传统治理模式有其内生性优势,同时也有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敷所需之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全面领导下,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国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具体表现在治理理念、治理体制和治理方法上的创新。在社会治理理念上维护社会的动态稳定;解决社会问题要理顺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摈弃人治、依靠法治,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作用;治理的方法上能引导公民积极参与自我治理,政府主导并服务于这种公民自治。最终实现社会治理理念、治理体制、治理方法上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0.
政府社会治理现代化意味着治理目标现代化、治理手段现代化和治理方式现代化。其价值在于促进政府的政治合法性,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水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政府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多元化利益诉求的挑战;二是新兴媒体发展带来的民主政治诉求的挑战;三是工业化、全球化及风险社会带来的挑战。为应对挑战,政府应当做到:更新管理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培育社会组织,加强合作共治;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促进公共服务提供;完善公务员制度,引导公务员转变观念和行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科学高效的社会安全体系和社会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规所体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原理,是经济规律与法律科学结合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过程中,确立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对健全经济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必将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不仅要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的本质特征,还要体现我国信守对世贸组织的承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也应随之注入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工程,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条件下,哲学认识论———“理论———实践”的新课题。关于社会工程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可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项社会工程的研究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3.
纵现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并非完全是一个自由发展的过程,而是始终伴随着政府的干预和调节。正是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的对立统一才推动了专门的经济法律、法规的产生和发展。可见,专门的经济法学只有在近代资本主义产生之后才是可能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法学研究的一个逻辑起点,通过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深入研究,将使我们在经济法学和经济立法方面的许多理论困惑获得全新的认识和解决。  相似文献   

14.
论题旨在诠释法治的涵义,说明法治国家乃是市场经济这一社会制度的基本前提。在公法上,法治之法先于国家,高于国家,它是关于限制国家(尤其是政府)权力、保障个人自由的至高无上者。实现法治,旨在从外部提供私法社会——市场经济社会所必须的制度框架。从近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理念看,在法律主治下,国家的权力(公权)被严格限定,社会及经济活动皆属私人领域(私权),不必也不容国家染指。由此,给个人带来空前广袤的自由空间,因而形成市场社会。  相似文献   

15.
社会系统工程的思想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社会形态及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形态的变革与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与秘密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五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观点。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建党60年的理论总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把改革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动力的论断,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发展的理论创新。最后,通过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极化及全球生态危机的国际环境及国情基本不变和快速发展的国内环境下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提高现代社会管理科学化、民主化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 ,它的发展繁荣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不断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的创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的创新 ,需要切合实际 ,不断推进管理理念的创新 ;需要立足现实 ,不断推进管理体制的创新 ;需要面向未来 ,不断促进管理思路的开阔  相似文献   

17.
通过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使社会生活受到完备的法律规制,才能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其中,最主要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公民权利的保障和行政权力的制约方面加大立法力度。同时,通过专业化的法律创制,更好地体现出法律的公平性、技术完备性和科学性,并建立起相应的运行机制,才能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从而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经营活动、公民的行为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供完备有效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包含了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自由个性三个方面。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从人的主体地位、丰富关系、能力发展和价值实现四个方面促进了人的自由而充分的发展的同时,却带来了市场经济的物化影响和人的发展的孤立性。对于市场经济给人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从三个方面予以克服,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和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教育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9.
历史哲学意义上的商品经济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商品经济集中代表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通观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凡是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时期,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没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变革。商品经济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既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基本历史事实,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因此,我们在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时,要有商品经济史的历史理性与独特视角,要能够从商品经济的发展中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在强调以法治保障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考虑经济与社会如何实现协调共进的问题。市场经济法治原本就应与社会治理创新相生相伴,不应忽视社会治理创新需求而单纯追求经济成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专注于追求GDP增长,严重忽视了社会治理创新,衍生了大量社会问题,进而阻滞了经济发展。当下最为关键的是,结合社会治理创新在公平、效率、秩序等价值理念方面的新要求,审视中国市场经济法治与社会治理创新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结合中国对市场经济法治的顶层设计,确立扩展公民自由、保障公民权利、提升公众参与能力、规范和约束公权力的市场经济法治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